文/张冰 王琳 徐卫星 卜文静
高校资助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研究探索
文/张冰王琳徐卫星卜文静
摘要:资助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思想引导、感恩教育等,出现了资助与育人脱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中不良现象的分析,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和受助学生进行审视和思考,提出完善资助政策在执行过程的合理对策,处理好资助与育人的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资助;育人;助学贷款;奖学金;大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是党和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工作内容[1]。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偿”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把“育人”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如何改变受助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如何构建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机制,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思考[2]。
1999年高校全面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多后,我国现行的资助模式逐渐被建立起来。接下来的五年中,国家在此方面先后颁布了十个文件,规定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主要途径。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等一些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增加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时开始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等,这更加大了中央财政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目前,各个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绿色通道、学费减免和勤工助学资助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实生活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活上经济困难,二是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特征、价值倾向等。当受到资助后,生活上的经济困难基本得到缓解,成长中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2~2014级新生入学时心理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在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强迫、精神疾病倾向上得分明显偏高,其中抑郁、精神疾病倾向差异显著。
目前我国高校的资助体系仍是“输血式”,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上的救助,但是很少关注能力的提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年奖助学金达到1336.5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发放89.9万,覆盖全校在校生30%以上,应该说已经基本实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目的。但是在资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受助学生存在如下一些仅仅依靠物质资助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受助的主体意识相对薄弱,部分贫困学生在接受学校资助后,产生依赖情绪,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更多的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缺乏努力上进。一部分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把资助当作理所应当,在获得资助之后没有心存感恩,不愿意回报他人和社会。与此同时,各类奖助学金发放后,高校很少对学生进行感恩回报教育。
对本校资助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探索发挥资助体系作用的科学模式,即把物质资助与能力资助结合起来,完善评选过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用之才。
( 1)精品活动,文化育人,提升责任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以下能力发展性资助的成熟品牌项目,为各地区高校学生能力发展性资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我校资助中心组织开展了口号为“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共收到征文类作品306件、图片类作品121件、主题宣讲会16场。活动中,广大学生以笔墨为载体,述说着自己的青春奋斗历程;以镜头为媒介,描绘着心中的中国梦;以身边的模范为榜样,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记录了受助学生在经历困苦后,在各项助学政策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努力拼搏圆梦人生的真实故事。活动展示了受助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体现了出受助学生广阔的视野,诚信、感恩意识,是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良性运转的见证。“诚信校园行”辩论大赛活动中,仅现场观众人数就超过3000余人次,展现了我校学子良好精神风貌及受助学生的诚信意识。
( 2)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增强竞争力
在勤工助学岗位上,本着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也让他们在岗位实践中发挥创造性,让岗位充分发挥能量的原则,学校积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创优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努力实现勤工助学工作由“物质输血型”转变到“技能造血型”,由“体力打工型”转变到“智力创业型”[3]。学校资助中心设置了“助教”、“助研”“助管”等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和锻炼学生能力为主的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使学生的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与能力锻炼结合起来[4]。同时,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不断优化创业服务,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正确观念,还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今后踏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 3)企业助学金锦上添花
经济资助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根基。经济上的沉重压力会严重影响到贫困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削弱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5]。我国目前的资助体系还远不能让所有经济贫困学生都得到这种资助。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紧紧抓住国家颁布新资助政策的契机,广开渠道,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的多元资助体系,取得了可喜的工作业绩。学校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企业出资,个人参与等方式设立了雏鹰奖学金、双汇助学金等。通过这些措施,学校每年可解决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并积极鼓励并推荐学生到提供奖助学金的企业实习或工作,
( 4)“三分钟”思想教育深入其中发挥作用
三分钟教育是师生利用三分钟空余时间通过讲故事、谈体会、看视频、QQ信息、博客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融趣味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作用,从而有效解决高校政工队伍人员不足和学生实训期间的思想教育等问题,提高师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切实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发挥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教育的应有作用,加强了学生思想引领,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受助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管理人员不断总结和探索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更新资助理念,把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助工作取得成效。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历来受到高校学生工作者重视,同时为高校工作不断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关系到高校体质改革的渗入,任重而道远。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进一步体现、有助于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而重大。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延东: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频道-新华网
[2]王小健.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若干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09.07
[3]南京师范大学构筑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4]打造创新型勤工助学岗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黄建美.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_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中国高教教育[J].2012.04
作者简介:张冰( 1985—),女,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