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静群
随着2012年舟山群岛新区成为中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后,据舟山市旅游委员会统计,三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4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12.8%。与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相反是的,每年舟山本土培养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不足一千,远远不能满足舟山旅游企业的需求,且真正能顺利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根据企业反馈,中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应速度较慢,适应面较窄,只能从事简单的技能操作,企业还需要在这些新员工的上岗培训上花费较大的人力财力代价,在中职毕业生很少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在旅游企业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提升空间不大,认为这些岗位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人生价值。此外,很多家长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行业,这也加速导致很多学生们缺乏职业自豪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因而选择离职。这就致使旅游企业的员工流动率极高的现象。中职旅游教育目前陷入到一个“企业对学生不认可,学生对岗位不认可,家长对行业不认可”的怪圈之中。如何有效提升中职旅游教育的水准,让中职旅游教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高水平专门职业人才成为目前中职旅游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众所周知,中考结束后,综合素质较高的初中毕业生都选择报考了普高,这就在客观上造就了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于普高学生的局面。这些学生的年龄都在16到19之间,处于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很多学生选择旅游专业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选择,而非出于对旅游业的了解和喜爱,更别提职业规划与发展了。
但其中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偏科现象才导致综合分数低而落榜到职业中学,这批学生在文化课上有较好的基础,胜任职高的学习任务绰绰有余,但是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导致了他们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和普高相反的是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把关注的点放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了那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身上,认为他们能够顺利毕业就可以了。这些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也有部分老师用放羊式教学误当成自主学习教学,却没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内涵,这样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的教学模式完全没给这批学生没有给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的机会,以至于他们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兴趣。
虽然舟山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98%以上,但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职业中学毕业生获得的社会地位状况偏低,获得向上提升的机会偏少。这也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巩固率也非常低,并产生了社会上对职业中学学生“叛逆”、“非主流”、 “不安分”的错误认识。这里固然有企业的原因,但更多时候是我们学生缺乏职业认识、缺少团结合作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造成的。这也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很多家长认为从事旅游业是没出息、还口饭吃,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职业自豪感,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因而选择离职。[1]
与这些学生好逸恶劳、不思上进的学习态度相比,每年学校在各类省市乃至全国的竞赛人才选拔上屡屡碰壁,甚至连一些展示类项目也缺乏适用人才。如何培养出品行优良、技能过硬,让学校、企业、社会认可的“用得上、受欢迎、获好评”的合格人才已经迫在眉睫。2008年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品牌生引导发展培养模式,通过近八年的研究与探索,也获得了成绩。
品牌生引导发展培养模式并不是仅仅关注品牌生的培养,也不是把大量资源完全偏重于品牌生的培养。[2]更强调的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既有基础来选择品牌生,并且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品牌生的培养来示范带动非品牌生的培养。选拔过程中,强调的是合适与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所以没有被选拔上的学生也不会有强烈的挫折感和被遗弃感。
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中职旅游专业的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群体认同方面,都把自己定位为“差生”,认为自己是处于一个没有前途的集体中,不认为自己会有任何成绩或作为。笔者在跟学生的日常互动中,经常听到学生一些自我否定的言论。我们试图通过品牌生引导发展培养模式的构建,给整个群体打造一种“我们也行”的群体心理氛围。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所起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尤其明显的。另外,我们也试图通过这种培养模式,构建一种内部竞争机制,有效的激发起中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一种争强好胜的竞争意识和动力。
学校与专业的品牌建设最终是落实到学生身上。一个学校和一个专业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真正的打造一个学校的品牌,也才能获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们所推行的这种品牌生引导发展培养模式,既有效的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一些先进的学生更加光彩夺目的冒出来,成为学校和专业的品牌效应,同时也有效的带动后进学生,全面提升后进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施品牌生培养引导发展模式将学生资源,师资力量、实训资源等进行有机结合和匹配性连接,最终培养出一批品行优良、技能过硬,成为用工单位“用得上、受欢迎、获好评”的优秀毕业生,也能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的名次,为职业教育赢得品牌。并通过可上可下的机制和群体示范效应带动后进学生的发展。
每年的品牌生选拔工作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个学期末进行,并从第二个学期初开始执行品牌生培养模式。
每次品牌生选拔由旅游教研组是组织带头下,教务处、学生处联手,面向本校的旅游专业的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中展开。设置的品牌生专项有导游队、中西餐队、客房队和礼仪队。学生们在自愿的前提下,经过各个专项的导师提名,班主任审查,教务处审核批准来确定名单。各个专项的品牌生的选拔标准、人数根据行业、竞赛、实施设备等条件各自确定,初定一般为本专业学生人数的10%左右,以后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动态管理。其中品牌生的选拔主要强调学生自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既有禀赋和基础等作为选拔依据。其中没有被选中的品牌生在后续学习阶段也仍然有多次机会进入到品牌生队伍中来。
选择一批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或者教师组合,也可以外聘行业专家作为导师,来为各个专项的品牌生制定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教学、训练时间,全面负责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我校旅游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8名,兼职教师若干名,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共同组成了5个导师团队。分别是由舟山市旅游专业学科带头人丁峰校长带领的导游导师团队,又舟山市技术能手刘静群老师带领的中西餐导师团队,由高级技师陈颖老师带领的客房导师团队,以及由高级化妆师刘红芳老师带领的礼仪导师团队。同时学校又邀请一批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这批品牌生开展讲座、技能训练等,将这批导师队伍建设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业务能力出众的优秀教学团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品牌生的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导师制、项目化教学、辅导、自学、训练相结合,列入品牌生引导发展培养模式的学生文化课学习和日常管理仍在原班级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执行则由导师专门制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基础知识:一方面是人文知识,包括语文、英语、礼仪、等;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如普通话、旅游、餐饮、客房服务等相关知识。
专业技能:一是具有胜任导游、客房、餐饮等岗位的实操技能;二是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三是具有团队合作、高效协作的能力;四是具有一定的提升学习、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素养:一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二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有敢于负责的精神,能够负责的本领;三是具有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旅游专业品牌生的培养不单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旅游企业岗位的实际设置来彰显专业特色,有利于“职业体验式”品牌生培养模式的实施,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学校为这些品牌生优先开辟出一系列的实训室,如形体训练室、化妆室、礼仪训练室、3D导游情景模拟式、中餐厅、西餐厅、客房等。
将品牌生的教学场地定在职业体验式的实训教学环境,营造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专业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末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一名品牌生的品行和能力的发展做出专项评价,主要由导师、班主任、学生、行业等。测评方法:主要采取竞赛测试、展示活动、下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方式。
竞赛类:每年在为中职开设的竞赛类项目有舟山市旅游专业技能大比武、浙江省旅游专业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神州视景杯全国旅游专业服务技能大赛等,项目有导游技能、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客房中式铺床、鸡尾酒调制等。同时校内又有礼仪操比赛、餐巾折花比赛、演讲比赛、铺床比赛、托盘比赛等。这些竞赛类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技能展示的舞台、与同学交流的平台。
展示类:礼仪风采展示、茶艺、花艺、调酒、T台走秀表演等,这类活动主要是为学生搭建才艺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追求高雅,培养学生胆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实践类: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酒店、景点景区体验各个岗位的实践工作,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的体验各类职业的艰辛与乐趣、责任与快乐,也检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1]潘岳生,戴文静.打造学生品牌—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09,(10).
[2]汤雪峰.基于个人品牌的高职院校学生品牌建设探索[J].文教资料,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