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传霞
浅析大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素质
文/熊传霞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长期的目标。数学教育的提高更是能够充分的提高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将结合大学数学课程的相关特点,从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与合理使用互联网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学生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极大提升,而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府,是为国家复兴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培养大学生与社会接轨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大学教育中开设的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这一课程的开设不仅仅可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应有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当今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日常生活不断渗透,大学的高等数学也从开始的服务工具功能逐渐转化成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也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
1、大学高等数学的入门教育
大学的高等数学教学一般是开设在大一期间。但它相比较其它的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从而也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很多学生都对高数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所以在大学刚开始期间就开设最难的学科,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面孔,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素质的。大学的高等数学的最初是函数理论,是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到基本初等函数,再到初等函数。这些其实在学生读高中期间就有所接触了,但如果因为这样就在讲授知识时一笔带过不进行详细讲解的话,将会导致高等数学与之前所学的初等函数脱节,因而学生的知识也会出现一段空白,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要提升教学效率,起点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视的,而大学开设的高等数学应该要具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着重重点、难点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步步攀登而最终到达学习的顶峰状态。
2、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大多数都是成年人,有着自己的判断力与以及各自固定了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特点,大学的高等数学则应该要采取一种以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中国,较为传统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通过书本上所给出的内容按定义、性质、相关理论、具体运算等步骤来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经历往往也较为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所掌握的知识都太过于书面化而缺乏与实践结合,同时容易使学生与教师都颠倒教学发现过程,抹掉知识本来所具有的前因后果关系,逻辑推理严格,传授知识是高效率的,可使学生少走弯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这种思维模式,往往忽略甚至颠倒了数学发现过程,抹掉了知识本来的前因后果关系,掩盖了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
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去发现、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接受者,同时还能够开发自己的思维,更加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
1、高阶思维能力
知识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偏向于高阶能力的培养。高阶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主要以高阶思维为核心,主要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在处理未来信息社会中的各类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拥有这些技能的人们将会成为信息时代的首领。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持久的、长期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超越目前较低的思维能力,获得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运用什么工具来培养。因此,探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是当代教学设计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2.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我们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则可以理解数学高阶思维即是指发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并且它还具有严谨性、深刻性、定量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等特点:
数学高层次思维的这五个方面不是完全分离、互相独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其中深刻性是数学高层次思维的基础;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批判性也以深刻性为基础;批判性又直接制约着独创性;敏捷性则以其他四个因素为前提。
1、教学内容要更为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将数学的相关理论引用到实践中,在教学内容中则可以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作为例证,相对集中的选用一些章节的末尾中附有的实例进行讲解,因此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将生活与学习联系在一起,再提取数学结构的过程。
2、加强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中国自古以看来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往往会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在大学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及数学软件的应用等多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而得到缓解。近三十年来,中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纷纷组织了学生去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科技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综合分析与处理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著名的数学界吴文俊院士曾说过:“计算机改变了世界,亦改变了数学;而数学因计算机的出现,亦会在很多全新的领域得到应用。”因此可以看出,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够使得数学教育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新时期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各大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大学的数学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是人们从量、形两方面来研究世界所得出来的客观规律,也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语言。其根本的思考方法就是创造性思维,而大学的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日常生活还能提升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参考文献:
[1]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想[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3]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 ( 1)
[4]李小明,谢祥俊,刘建兴.大学生教学基础教程(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王宝富,钮海.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教学教材[J].大学教学,2005,19 ( 2) ; 39-41.
[6]袁武平.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D].河北:河北邯郸学院.2010年3期.
作者简介:熊传霞( 1980.03-),女,湖北荆州,硕士,讲师,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