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涛
【摘 要】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被视为是一种文化学习,我们可以从国画作品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历史、文化、生活、情感和政治等信息。所以,国画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笔墨技法与造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
【关键词】国画;临摹教学;思考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中国画艺术是对当代中学生艺术欣赏及绘画实践比较重要的学习部分,尤其是在中国画临摹中,更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和塑造点。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大多以临摹为主,摹本大多以美术教师自制,学生成绩评定以教师眼光作为标准,致使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太难索然乏味,使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和美术表现潜能及由此引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不适合我国把了解中国美术被作为普通公民的一般素质要求。多年的国画教学实践还反映出这样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把中国画的教与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其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和实践的应用;其三是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与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这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需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次要位置,课程的评价也缺乏全面性。
艺术课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我们可以从美术作品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历史、文化、生活、情感和政治等信息。所以,这学期的中国画的模块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笔墨技法與造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人文素养,使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
临摹是中国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掌握中国画本体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中国画的特点是“意象”造型,它不要求模拟现实,以实际不存在的线为造型手段,以阴阳、虚实、轻重等处理对象空间关系,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些具体方法归纳成程式。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各画种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思维、绘画模式和表现语汇。这些程式也就是中国画的特色,这是面对实景和人物模特写生的方法所不能代替的。要传承中国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过临摹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
临摹是把学生引向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和光明,通过临摹又会将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临摹学习作正确的引导?我觉得首先应从选择好的范本开始,也就是指临摹学习,必须有所选择,去短取长。二是采用临摹和鉴赏相结合,不能傻临,如唐志契所说“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因为临摹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也是整体上解决感受与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体味,在临摹中,要学会比较,学会品味,学会分辨优劣雅俗,判断笔墨高下,领会笔墨与风格的关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三是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因为临摹不是目的,临摹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把握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并形成创新的基础。
在中国画临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我们的教学多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只有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基础和能力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防止盲目的或单纯的教学。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教师以自身的修养,对不同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智能结构和艺术修养等,能够全面性透视,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优势,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出独特艺术创造力,而不是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充分利用“范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作用
因为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而教师“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把作品进行分解、剖析和演示,在示范的过程中有重点地结合讲解,尤其中国画的墨色浓淡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予以详细的示范。学生经此直观感受之后才能加深体会,尔后引起学习兴趣与表现冲动,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三、形式技巧传授不能僵硬
形式技巧传授在中国画教学中虽然程式很强,但在向传统学习过程中,要从作品的精神上去领会和把握,不能用“硬性强化”的教学方法,而形式技巧的传授必须打破僵硬的概念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进行。
四、在临摹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国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古人之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在造化之前,所以除了临摹学习古人之外,向自然和生活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和写生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心得,个人阅历,修养体悟进行个性化创造,也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入一个创造层面。
这四个方面不仅仅是在中国画教学中要体现出来,在高中美术课中,素描的学习,水粉画的学习都应注意,但中国画的特点就是意象化,写意大于写形,这就对每一个同学和教师提出了更加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认识并临摹出自己的特点,这种就不是单纯的临摹,而是在临摹形式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思想,是一种几乎为创意的临摹方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临摹的兴趣,具体方式可以是先以摹本为范例,对画面意境进行体会理解,想象画面环境,延展思维,而后根据自身想法进行画面构图及其色彩的复制或改变。最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绘于纸面上,得到自己的小创造。
当然,这是一个最后的目标,在学生临摹初期还是应该先将技术学习放置第一位,学习笔法,用线,阴阳浓重等等。
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中学国画教学中不能像专业教学那样,有较充裕的实践循序渐进地从临摹到写生,但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对待不同形式和不同想法的学生作品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观点、轻易评价,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为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
以上便是我对中国画临摹教学中的思考,总之为在尊重临摹样本的前提下,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主观作用,放松对形式的约束,从而达到更加符合新时期中学生对艺术的要求以及新课改之后对课程学习的标准,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中国画的临摹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芦景.论中国画教学[J].艺术教育,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