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玲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和建构的过程,幼儿园数学教育更加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数学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也会感到枯燥。而数学的知识点又不能在一堂数学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的应该把数学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使数学教育就在幼儿身边。因此,不仅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意教,幼儿愿意学、容易学的学科,而且使幼儿数学教育变得生活化,这是我园生活化科技探索和研究课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
1.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信息
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数学教育完全蕴涵在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化研究所倡导的。我们看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环境里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素材。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这些都可作为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吃饭时可以通过观察碗筷、盘子的形状,迁移几何图形的认识;收集玩具时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初步感知集合、分类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数学教育因素,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教育的目标合理地分配到各环节中。及时对幼儿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渗透,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
2.引导和鼓励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将所学数学概念、数字、符号等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1)利用原始的现成的生活材料:如废弃的饮料罐、果盘、小树叶、石子、扑克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筷、小勺等,都可用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喜获数学经验。
(2)利用原始材料加工而成的教具学具:幼儿的周围就有很多现成的材料,可以轻而易举地化为幼儿自然学习数学的教玩具。如用于为小中班幼儿计数练习的材料“给小动物喂食”:空的可乐瓶装饰成小动物并贴有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部挖一个开口作小动物的嘴巴,另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的“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又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时贴做成线形或者点状或数字的标记,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的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有趣;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地去发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学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
1.教师在设置的日常生活情景中组织幼儿学习数学,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引导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各种智力、体育、音乐、语言和民间游戏中,都蕴含着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因素。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地入门。
例如:游戏 ——“小小統计员”。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方法指导—鼓励帮助等顺利开展游戏的各种环节上,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生活区角角色扮演活动,回归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探索过程后,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必然。例如,在大班排序活动中,以情景引入: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说白雪公主要过生日了,小矮人想给她个惊喜,他们想帮白雪公主把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但他们太忙,时间来不及,想找人帮忙,你们愿意吗?在铺地砖时,我们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卡纸若干,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这样,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又如:幼儿在学习3、4、5、6的组成经验后,我们将7、8、9、10的组成,学习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分合的运用,探索分合的实践,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和点拨。还可以利用午餐时分发碗筷、饼干等过程,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现实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生活问题。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 “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在购买“车票”的活动中,巩固数的组、分成,练习应用数的加减。
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一日生活活动中,数学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李晓梅.浅谈儿童数学教育[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9)
[4]李艳学.儿童数学教育效果探究[J].社科论坛,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