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花飞到天尽头

2015-08-05 00:25陈星
市场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黛玉

陈星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在大观园中是住在潇湘馆。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她极工诗词,所作之诗皆文笔与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称。在《红楼梦》中,她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代表,如果说宝钗是以“德”取胜的话,那么黛玉就是以“才”取胜的了,她的诗词才华在她所作的《桃花行》、《五美吟》、《葬花吟》等诗词和《红楼梦》第27回和76回中有关林黛玉的诗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她身体羸弱,聪明伶俐,嫉妒心强,小说开篇就给贾宝玉、林黛玉赋予了神话的色彩,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子下凡。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她有着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中,她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往往与病、死、老、分散、衰败相关,正应了“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之语。

《红楼梦》第26回写到林黛玉的哭声惊鸟飞,林黛玉见此情此景便有了《哭花阴诗》: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此诗体现了脆弱多病的林黛玉的自我怜爱和多愁善感。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压抑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

林黛玉的诗才在27回林黛玉所作的《葬花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这些诗句中就寄有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葬花吟》的创作,诗社的兴起,雅致的《红楼梦》到了雅致的高峰,也把林黛玉的诗词方面的才能推向了高潮。

再看林黛玉的《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黛玉《题帕三绝》 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即宝玉挨打后,怕黛玉担心,故以让晴雯送两块旧帕为借口,让黛玉放心。黛玉由此大受感动,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因此在旧帕上题了这三首诗。这三首诗以泪开头,以泪结尾,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担忧,从诗中看出这时他们的感情已经开始明朗化。

在诗思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是出类拔萃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欣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有接触,立即就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里林黛玉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满腔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一句最为传神:这里既有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有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惺惺相惜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苦苦煎熬。这便愈显其孤寂、脆弱和痛苦。

《红楼梦》中黛玉的《菊花诗》有三首,写了自身的孤独寂寞,写了对诗词的寄托,写了菊花的清雅高洁,写了自己的幽怨哀叹,更借菊花写了自己的无限深情和情依何处。且看三首诗及详细评点: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是一首非常美妙的诗,把一个妙龄女子对于菊花的赞赏写得入情入理,入木三分。“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写了自身沉浸于观赏与创作的生动状态,后句对仗工整,比喻精妙,一个美妙清雅的女诗人形象呼之即出。之后紧接着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的伤感。但她很快跳出了小我,转入气势高昂的“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借菊花之“风流别致”、“含蓄浑厚”喻自身的清纯高洁。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问讯》一开头便是悬念和高潮,表达了菊花的高贵与雅洁,非众花之能及。“喃喃”和一个“叩”字,形象而生动,暗示着她已从咏菊之情转入与菊花是相知相惜的“闺蜜对话”。她问“闺蜜”何事呢?“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菊花呀,你是那么的孤傲和绝世,那么你是和谁一起隐居在这纷繁的人世间呢?你和众花一样是要开花的却为什么花开得那么迟呢?真是好一个千古绝问!此既是问菊花,也是问内心,更是问宝玉。 紧接着,还有一问“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意即衰败的花园是多么的寂寞,难道秋雁南归的身影以及蟋蟀的悲鸣,就是你的伴侣,也可以寄托相思? 那么菊花是如何回答的呢?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不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知音,如果懂得我的心,只要寥寥数语就可以了。虽着墨不多,却能使读者顿悟,想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相托终生”的片语了,可谓情深深意浓浓矣。

菊 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此诗隐含着“庄生梦蝶”的典故,指的就是“物我两相忘”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与物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此处林黛玉对菊花的感情更进了一步,从仰慕、相知再到交融。林黛玉在菊花之畔酣然睡去,并非是为了成为仙人登临仙境,而是感怀陶潜当初对菊花的那份盟约,来“寻梦”来了。睡时伴随着她的是南飞雁的哀鸣,而惊醒她梦乡的则是恼人的蟋蟀的悲鸣。而梦醒之后的“幽怨”又向谁倾诉呢?还是那可以寄托深情的“衰草寒烟”呀。梦中的南飞雁,其实隐喻从南方扬州的林黛玉自己的背井离乡,而她的梦惊醒于蟋蟀的悲鸣,其实暗含了寄人篱下的林黛玉的悲剧一生。

再看第70回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词》: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的这首词,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其中充溢着悲凉之情。词中林黛玉似乎看到了如梦似幻的花之仙境的毁灭,看到了倾城容颜的香消玉损,亦即她看到了自己命运的凋零。可以说是如泣如诉如悲啼,看后令人潸然泪下。还有《秋窗风雨夕》、《桃花行》、《五美吟》、《杏帘在望》、《凹晶馆联诗》(与史湘云联诗)等诗词,也都表达了她的离情别意,爱恨情仇。

其实从曹雪芹《红楼梦》全书来看,林黛玉的精神之美,集中而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体现在林黛玉的一首首充满悲情的诗词中。这些新奇又不失内涵,特立独行而不失厚重的诗词,为屹立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红楼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在世界诗坛上将是一座座丰碑。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见曹公的诗力之雄厚,感叹我等愚钝浅陋了。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猜你喜欢
贾宝玉林黛玉黛玉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