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2015-08-04 02:35张奇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兴趣政治

张奇雷

摘要:政治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政治教育,特别是高中政治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高中生对政治学科学习兴趣下降,考试体制下学科分数地位提升难度加大,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但会耽误学生对一些必要知识的汲取和把握,更会影响高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课堂入手,提升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更好地吸收知识,从而收到学习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政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73-03

对于大多数高中教师而言,政治课堂教学的教程、知识理论的高度、深度都不会成为教师们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反倒是课堂上学生的疲倦感,甚至因为提不起兴趣而导致的昏昏欲睡的状态,让教师们感到头疼。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其重要。增强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提高政治课的魅力尤为关键。

一、政治课堂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

根据2002年的一份针对21省、市(直辖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在问到“你在高中阶段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是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时,政治仅占调查的6%,在问到“高中阶段你对政治课感兴趣吗”时,认为自己很感兴趣的仅占10%,认为学习政治课首先为了高考需要的占51%,个人需要的占21%,假如高考不考政治,有40%的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1]。这份调查足可以说明学生对政治科目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也与政治科目本身在国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非常不符。高中政治为什么会得到学生如此的轻视?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1高中政治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不可否认的是,高中政治学科本身的理论性很强。很多知识点附着在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体系中,这导致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差,和许多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二者脱节严重。很多政治理论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得很少,可操作性弱,往往就会让学生误以为政治学科是一个纯理论化的学科,有些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有些学生误认为政治就是政治,与日常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政治学科理论特点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2学生甚至某些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在许多学生心中政治学科已经沦为了一个鸡肋学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学科本身不能和其他像数语外这样的主课在分值上相比,甚至其他同等分值的学科都会比政治更加受到学生的重视。久而久之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有些学校甚至在排课上把政治课安排在“瞌睡课节”上。这样使得学生提不起精神,更提不起任何兴趣。

3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错误认识。很多学生乃至于不少教育者通常都会把政治学科和识字学科划等号。所谓的识字学科就是认识字就能学明白的科目。高中政治虽然在识文理解上并不困难,但是理论高度决定了学科本身有自己独有的专业性和理论性,理解了字面意思不代表其中的系统逻辑的掌握。所以学生对政治学科难度上的认识偏差,导致政治学科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时候是轻视。

4政治课堂说教成分偏大。一旦在课堂中形成以说教为重心的知识传授,很容易让学生被动地去听,而忽略了主动的思考,进而失去了课堂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很多教师为了课堂进度一味地赶课,轻视了知识教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失去了对政治学科兴趣的追求。

二、提高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途径

高中政治虽然理论性强,但是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一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要使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学生对于政治课的观念,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俗语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通晓政治学科的相关人才,更离不开具有高政治素养的人。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政治课程正是源于此而开设的。因而,在高中教学阶段,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或者教师都有义务教导学生加深对政治课程的重视,以此来指导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成长,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政治课该有的兴趣。

第二,要注重课堂导入的设疑性。要让学生有兴趣去关注一堂课,开篇就要设疑,要根据授课内容开展适当的导入。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巧妙的设计,使一堂课的开头新颖别致,动心触情,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起来,吸引着学生,使其欲罢不能,产生非要学下去的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可望获得知识的欲望进入最佳亢奋状态[2]。教育学家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读书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3]。面对问题,学生有疑,更有解疑的欲望,如何去释放学生的这种欲望,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问,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政治科目理论性强,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接触的机会少,因此学生会发出很多疑问,有些疑问甚至是幼稚的未经世面的疑问。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有耐心,积极地为学生解答,释疑。不但让学生懂得了知识,而且让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

第三,要结合一些时事热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感[4]。时事热点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很好地作为一种讲授载体体现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同时,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形象、生动、具体、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5]。面对理论性的知识要有贴近实际生活的事例加入,学生每天看到的,想到的,甚至其他有关切身利益的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以及制定过程、结果,都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不妨用来作为调节整堂课主食的佐料,一经加入,必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滋味,更加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政治课的内容要有创新,形式要多样。政治学习往往过于依附在死气沉沉的说教形式上,不但单调缺乏新意,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思考疲劳,甚至瞌睡不断的精神状态。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往往因为他们能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有正确把握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努力思考和理解知识的结合点,让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政治是有用的。因为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创设一定的空白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过程。高中政治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很强,仅凭教师讲解一时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样学生就能有重点地听课,最后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每当教授完新的知识点后,应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强化记忆,在紧张的气氛中,学习效率比较高。另外,政治学习的形式需要创新。政治课本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适时地搞个讨论会,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不仅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寻找各种资料,拓宽视野,教师同时也能从学生的资源中汲取其中的教学精华。再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授也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式,哲学方面的知识学习比较适合用这种方式。

第五,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重大的意义: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6]。课堂气氛是否活泼,教师教授能力是一方面,语言的运用还有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重要的方面。在这里不能不提到教师的幽默感。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又如,讲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时,给学生展示了漫画《无题》:一只大雁飞过头顶,两个射手为雁的吃法持弓相争,却不放矢,一个喊要烤着吃,另一个叫要炖着吃,结果,雁飞走了,机遇过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话。再如,讲到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来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群英荟萃,原来是萝卜开会。”顿时,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受到了教育。(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8月5日)幽默感对教师及其教学而言,虽然不是一种本体追求,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幽默感会让教师变得宽阔、活泼、风趣,同时也能让教学变得生动、平等、合作、和谐[7]。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幽默感,用一些幽默甚至有些俏皮的语言来教授单调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上课也比较轻松。比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讲到邓小平说过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着邓小平是四川人的人物背景,用四川话说出这个论断:“贫穷算撒子社会主义吗嘛。”这样的讲授就能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欢笑中更好地吸收了知识点中的精髓,也便于巩固记忆。

第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认识和把握当前国家形势和社会热点,不断地将其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堂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知识接受效率,并在教学中用自己广泛的学识来征服学生,带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七,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上,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在课下,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朋友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的保证。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很自然地对这个教师教授的科目产生好感,并会积极地去学习。反之,如果师生关系并不和谐,甚至出现对立的状态,学生不但对教师有抵触情绪,甚至对其所教授的科目都会产生反感,放弃对此科目的学习。因此,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处处渗透着政治学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同时,良好的关系也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信任。政治学科很多的知识点理论性强,实际操作很匮乏,甚至不接地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半信半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平时交往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为学生扩大知识讲解的范围,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中真正落地,真实地感受到实际生活中政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八,学校也应重视起政治学科。现在,好多学校都只是重视数、理、化等主要科目的开展,为其建造教学楼、实验楼,并举行相关的比赛等,以此来促进重点科目的发展,然而对于政治课这类的副科却是很少关注。这也就间接地影响了学生们对于学习政治的兴趣,学校应该摒弃原来忽视政治课的思想,从根本上开始转变对于政治课的重视。比方说可以开展有关政治课的相关活动,加强对于政治课学习重要性的宣传,等等。通过学校方面的努力来改变学生对于政治课学习不重视的态度。

总之,教无定法,政治教师需要在不断的改进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根据课改要求,不断大胆尝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悉心体会兴趣是学习最原始的动力,让爱好成为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同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用多种方法,作为高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奥妙,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让学生爱上政治课,喜欢学习政治,使高中政治焕发出旺盛生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做出充足的准备,以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任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21省、市(直辖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6):28—30.

[2]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08—210.

[3][宋]朱子读书法(卷11)[M].

[4]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刘东东.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

[7]彭文晓.论教师的幽默感[J].襄樊学院学报,2006,(1):86.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高中生学习兴趣政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