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
摘要:应用文写作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高的使用率,以其较强的实用性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文写作并没用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应用文写作课形同虚设。这导致了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低下,甚至严重影响其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59-02
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困境成因
1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院校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已经重点讲过,在大学中再专门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是多此一举。而大学里的应用文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范围比一般的应用说明文要广得多,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在写作还是在接受上都不能与高中所接触的应用文相比。应用文写作具有独特的惯用语和专用语,绝不是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能够代替的。以我校为例,尽管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开设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刚从灭火救援的基层一线出来,对机关尤其是文书工作接触较少,不清楚实际工作中对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所以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又由于该门课的课时较少,老师也忙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课,对该课程相对轻视,学期末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考查或小论文的形式来结业。如此一来,就使得学生结业后写作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和提高[1]。
2高职教师自身的素质较低
高职院校部分应用文写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也存在许多不足。其一是教学广而不专。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既没有参照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没有结合学生接受能力来实施教学,这最终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应用文的写作素质。其二是教学方法陈旧过时。在教学中教师简单地用“案例”加“格式” 相互对照的方法来讲授,在这种僵化的教学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应用文这个工具的使用,不能灵活地应对不同场合下不同文体的特殊要求。虽然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课程改革,革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了以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引进了一些诸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到自己的课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2]。但由于学生缺乏写作应用的实践,不能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应用文。而课堂时间有限,老师无法顾及班上的所有学生。所以即使老师采取了多种办法,也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3学生自身原因
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以后既不会当公务员,也不会从事秘书工作,日常生活中也用不到应用文,所以会不会写并不影响以后的就业。有的学生过分依赖网络,觉得自己只要掌握了应用文的格式就行了,不会的时候再去网上查,这样导致他们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扎实。再加上高职学生自身水平本就有限,写文章技巧不熟练,自身能力一直难以提高。更有学生将应用文写作等同于中学时期一般的作文写作,在实际写作时仍然沿用原来的习惯写作,并且始终伴随着抗拒心理。所以学生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常常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应用文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多练习,而高职学生基础差,又不愿意学,也不认真训练,所以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这是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
二、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改革建议
1高职院校正确定位应用文写作课程
课程定位问题对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设置与教学都是关键性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该课程的地位和教学效果。应用文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也必须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要使师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必须把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到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能力的层面,树立素质教育观,既要认识到应用文工具性的一面,也要深入挖掘其常被大家忽视的人文性的另一面。一门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它自身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永远片面地看待它,它的未来将更加不乐观。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安排提高到专业能力的层面,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充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相应的写作能力,并在生活中能灵活运用应用文。从人文角度看,同其他各种文种一样,除了实用性,还应努力挖掘应用文写作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功能。
2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改革教学
要改变高职应用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不前。除了多看前沿的论著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积极参加一些与应用文教学相关的教学培训,加强探讨和交流,提高教学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师自身所受的相关专业培训有限,因此,一方面教师平时要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深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类调研活动,考察毕业生实习见习情况,深入基层一线,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更新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主动利用工作生活中的条件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用自身的实践来带动学生,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应用文写作能力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质的飞越,并不知不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得到进步。
教师在自身素养提高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根据现存的应用文教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密切结合专业教学,增强趣味性。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大辅助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们必须经常探讨的课题。在开学之初,各科老师都会强调其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仅仅靠空洞的强调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因此建议应用文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多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的方式,结合自己学习的经验真正使学生感受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多与其专业教师沟通,了解其专业特点与需求,挖掘应用文与学生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老师所教的内容与其所学专业结合紧密,实用性强,自然就会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二,突破教材体系,结合专业自主开发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由于通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同小异,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缺乏时效性,无法与社会现实对接。应用文教学只有以实际为导向,学有所指,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例如对政法类的学生突出命令、报告、批示等文种的教学;财经类的学生突出投资调查报告、业务信件、贸易合同等文种的教学;而师范类的学生突出教案、评语、教学记录等文种的教学[3]。
第三,变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前,教师应充分熟悉该门课程的特点,了解学生现状、能力水平,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使死板的写作课活泼生动起来。借鉴或融合一线教师新型的教学方法,解放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眼界,把学习应用文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上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利用社团活动或实习,拓展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广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学生才能学得扎实高效。
第四,落实评讲。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这就要老师落实到批改学生的每一次的习作,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评讲,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互评互改,使其在互动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3变革考核方式
应用文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课程,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实际的评价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要学理论,更要会运用。老师们通常只重视教学方式或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忽视最后的教学评价,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必须引起广大教师们的注意。当前单一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病,它体现了老师的轻视与学生的敷衍。对此,不同阶段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制机制。不仅要根据专业设置相应考核方式,还要改革以理论考试和考勤为依据的考核方式。高职院校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评价不能流于表面,应该变革考核体系,将考核过程严格贯彻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中考,考中学”,即每次测试完毕,老师评讲,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切磋,从而得到提高。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习信心得到鼓舞,这样就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互动,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理想,这样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三、结束语
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实际能力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也与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相脱节。对此,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摆正其地位。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培养的质量,不能局限于毕业率等眼前的利益,要站在培养优质职业人才的高度,开展课程改革。学生毕业后发展好了,学校才能有长久发展的动力。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手段,转变考核方式。只有学校老师重视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将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学生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锤炼,最终成为深受单位欢迎的素质加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芳.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对策[J].文学教育(上),2015,(3).
[2]马露嘉.浅析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J].大众科技,2014,(10).
[3]李伟山.基于专业素质培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论坛,2013,(2).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