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霞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将德育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德育素材,在发展智育的过程中,心中要装有德育,处处不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工作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可以对学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在教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人教版第二册教材P40-43——“人民币的认识”,这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对于这一教材,在对学生完成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是这样设计的:
1.领会国徽的含义
无论是硬币还是纸币,小至分,大至百元,,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的图案——国徽。国徽是祖国独立威严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国徽的图案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麦穗。天安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新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穗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五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国徽和国旗一样,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2.热爱祖国山河
人民币是一幅幅祖国锦绣河山的袖珍画卷,人民币1元到100元票面的背面是我国六个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1元是万里长城;2元是天涯海角;5元是长江三峡;10元是珠穆郎玛峰;50元是黄河壶口;100元是井冈山主峰。借助人民币,可以开展祖国名山大川假想旅游活动,无疑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3.维护民族团结
人民币在文字设计上除了印有汉文外,还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票面还印有十几个民族的人物头像。教育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长大后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二、优化教材内容,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讲究渗透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敢于补充,善于变通,适当增强德育因素,使其发挥育人功能。
例如:人教版第二册32页的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24、30、68、42、80、100
这道题目看起来很平凡,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通这道题目我是这样设计:
1.导入:同学们,今节课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学习,现在教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好不好?学生一听到教师要讲故事,精神就集中起来了。
2.讲故事内容:从前,有一只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它们的名字叫:小花、小白和小黑。有一天,猫妈妈对三只小猫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生活的本领,以后你们要自己找吃的。”说完就分别给了它们一根钓鱼竿和一个桶子。三只小猫一起来到池塘边钓鱼。小花记住了妈妈的话,非常认真地钓鱼,而小白和小黑一边玩一边钓鱼。它们把钓到的鱼都放到水桶里。教师一边示图一边问,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三只小猫分别钓了多少条鱼呢?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回答。接着,教师又继续将故事讲下去:回到家里,猫妈妈表扬了小花猫,批评了小白猫和小黑猫,第二天,它们又来到池塘边钓鱼,三只小猫都非常认真地钓鱼。教师一边示图一边问,谁来说说三只小猫又钓到多少条鱼呢?
3.议一议:小朋友,你们喜欢三只小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向三只小猫学习什么呢?同学们都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4.学一学:学生A:我喜欢小花猫,它爱劳动、学习认真的态度。学生B:我喜欢小白猫和小黑猫,因为它们会知错就改。
本题通过这样的变通处理,其题型以及解题思路没变,但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因素就大大增强了。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劳动”、“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做”、“知错就改”等德育教育。
又如:人教版第三册P15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44=83( )21+39=6( )27+4=67( )
这道题的变通,我是这样处理的:
1.导入:在森林里,一棵老树生病了,请找找老树的病因在哪里?教师一边说,一边示图,(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把三道改错题变成三条虫子并放到这棵大树上。)
2.说一说:谁来做小医生,给老树治病?(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方法。)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很活跃。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但通过这样的变通,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以下的德育功能:
A学生:我明白了:平时不挑食,不吃零食,保持营养均衡是少生病的前提。
B学生:我知道了:要勇敢地面对疾病和困难,当别人生病了,要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三、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量渗透德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比较好动,思维尚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多运用一些生动直观的方法,如讲故事,创设情境,观察图片,玩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结合教材内容,我常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现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刻苦钻研、攻克一个个数学难关,为祖国争光,为世界数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感人事迹。并定期开展“数学家故事知多少”讲故事比赛,使学生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对学习数学的美好向往,让他们对求知成才充满乐趣。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了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树立抱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联系起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学习动力。
(1)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破坏及偷别人的水果。(2)爱劳动的教育,明白有 劳动才有收获。
结合实际,让“事实”说话,让学生从中自己“悟导”,不需要教师的特别“说教”就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游戏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开展社会实践,深化思想品德教育。
如:结合“人民币的教学”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人民币,你从哪里来”的小调查。(让学生了解到是通过父母艰苦劳动而得来的。)开办“红领巾小银行”,定期开展“十天不花零用钱”活动和“三不六节约”竞赛。(三不:不比吃、不比穿、不摆阔气;六节约: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这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点滴积累而成的结果。因此,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始有终地坚持德育渗透,长抓不懈,使德育渗透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就渗透德育,不高兴时干脆拉倒。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还会容易使学生模仿老师的行为,产生学习上的惰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