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跆拳道课程的不同教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5-08-02 00:57:26张秀丽张惠欣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跆拳道实验班体质

张秀丽,张惠欣

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和亿万家庭福祉。自建国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1950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1952年又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高度概括了体育与体质的关系。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代表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

我国从1985年开始,每5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调研,到2010年为止已经开展了5次,此外分别在2012年、2013年进行了两次抽测,结果显示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多年连续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大学生不如中学生。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和培养全面人才的意义重大。学校体育教学要达到三位一体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体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之一,体育课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如何利用体育课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成了体育工作者们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利用在高校普遍开设的跆拳道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四个缺乏,即 “缺乏运动技能”、“缺乏运动兴趣”、“缺乏锻炼习惯”、“缺乏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法,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锻炼,提高运动的兴趣、培养锻炼的习惯,以寻求不同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南开大学普修跆拳道课程的本科学生91名,其中实验班26人,男 16人,女10人,平均年龄19.77±0.22岁;对照班35人,男21人,女14人;平均年龄20.03±0.10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高级检索,以关键词“体质健康”或含“健康促进”,检索“篇名”中含有“高校”、“大学生”、“跆拳道教学”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教学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一致,都进行了一个学期16周的专项跆拳道课程学习,在实验前后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和体质生理功能指标测试,测试指标为心功能和肺功能。对照班采用常规的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学内容包括了跆拳道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或技能。实验班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以身体、情绪、智力、精神、社交等健康五要素相结合跆拳道项目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上运用合作和小群体互换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上强调主体性评价策略。

心功能评价采用测定心功指数的简易方法,即定量负荷后心率的恢复情况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心功指数。测试方法:①受试者静坐5min后,测量受试者安静脉搏。标为P1。②打开节拍器调至30beat/min,令受试者随节拍器做全蹲起,同时打开秒表,当秒表行到30s时令受试者停止,并立即测量15s脉搏,乘以4换算成1min脉搏,标为P2。③测量休息1min后15s标脉搏,乘以4换算成1min脉搏,标为P3。心功指数=(P1+P2+P3-200)/10。

肺功能测试采用日本捷斯特公司生产的肺通气功能检测仪,仪器型号为CHESTGRAPH HI-101 Rev.3,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测试指标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一分钟最大呼气量(MVV)。

1.2.3 问卷调查法

心理健康测量: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国大学生心理测查量表”第二套分量表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此项量表包括104个项目,涉及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和精神病倾向等12个条目。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每个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有问题的倾向性越大[2]。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普通高校不同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教法跆拳道课程对于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功指数越小心血管功能越强。表1和表2的测试结果显示,跆拳道教学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教学前后心功能指数均显示为下降,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采用情感策略的教学方法跆拳道课程对于所测班级学生的心功能都具有改善作用,但是实验班的变化幅度相比较高,协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的变化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用情感策略教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于心功能的提高更有效果。

表1 跆拳道对照班教学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测试成绩比较

表2 跆拳道实验班教学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测试成绩比较

表3 跆拳道教学前后实验班及对照班心肺功能指标测试成绩比较

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FVC)、第 1秒末呼出气体量(FEV1.0)和第1秒末呼出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0/VC%)都是反映肺功能的指标。

VC是深吸气后作深呼气呼出的气体量。它能表示呼吸运动的幅度,它的相对值可以表明人体呼吸功能的潜在能力。FVC是在深吸气后,以最快速度把气体全部呼出,有时间限制。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教学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VC均有了小幅度提升,但是差异都不显著(P>0.05);FVC则都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虽然结果显示出实验班的提高的幅度较大,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第1秒末呼出的气量(FEV1.0)占肺活量(VC)的比值大小能反映受试者肺的通气舒畅程度及肺的弹性回缩力。由于呼气时有时间限制,故它能更好的反映肺通气功能。从测试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前后的FEV1.0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组内FEV1.0%(G)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从提高幅度来看,实验班的提高幅度较大,但是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情感策略教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于大学生肺功能的改变稍显优势,但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MVV是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它可以反映肺的通气功能,一般认为MVV数值的大小与胸部运动时呼吸肌的力量和效率、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及运动项目等有关[3]。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实施传统教法还是采用情感策略教法的跆拳道课对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最大通气量均有正性影响,教学前后测试值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实验班学生的提高幅度较大,虽然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的提高幅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跆拳道对照班教学前、后心理健康相关指标测试成绩比较

2.2 两种教法跆拳道课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量表在每个维度上得分越高,说明有问题的倾向性越大。

表4和表5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总体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的实测值均小于53分,大于43分,总的来说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感觉还可以,没有太多不适,偶尔会感到郁闷,压抑。其中对照班学生的得分稍有上升,但是组内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并不显著 (P>0.05),而实验班学生的得分则稍有下降,表现出细微的优势,组间协方差分析比较显示出两个班级之间变化值没有差异(P>0.05)。

表5 跆拳道实验班教学前、后心理健康相关指标测试成绩比较

“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倾向”因子的测试结果均显示,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教学前后的总体平均分均小于53分,总的来说学生整体情绪基本稳定,偶尔才会出现焦虑不安、固执、多疑,也没有明显的精神病倾向。两个比较班级教学后“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倾向”因子的实测值均有下降,其中实验班的变化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精神病倾向”因子的实测值组间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其他二者差异有显著的趋势(P<0.1)。说明采用情感策略实验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于这3个因子实测值的改变具有促进作用。

“自卑”、“社交退缩”因子的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学生教学前后的总体平均分均小于49分,大于44分,总的来说学生偶尔会有些自卑感,与人交往时不够主动或感到紧张。对照班两个因子教学后实测值有些许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班两个因子实测值教学后有较大幅度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因子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的趋势 (P<0.1)。说明实验班教学方法对于 “自卑”、“社交退缩”两个因子实测值的改变具有促进作用。

“社交攻击”和“冲动”两因子的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教学前后的总体平均分均小于51分,大于44分,总的来说学生与人交往偶尔存在一些不愉快或对他人的不满,情绪稳定性一般,偶尔会冲动。其中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两因子教学后的得分降低,但是组内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的趋势(P<0.1),组间协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两因子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的趋势(P<0.1)。说明采用情感策略实验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于学生“社交攻击”和“冲动”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强迫”和“依赖”两因子的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学生教学前后的总体平均分均小于50分,大于44分,总的来说学生有可能因过于追求细节和完美,造成行为和思想上的一些困扰,有时候会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对照班和实验班两因子实测值教学后都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班下降的幅度较大,组内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的趋势(P<0.1),但是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情感策略实验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于学生“强迫”和“依赖”方面有改善,但是并不明显。

“性心理障碍”因子的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教学前后的总体平均分均小于52分,大于44分,总的来说学生偶尔有些性心理困扰,其中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跆拳道教学对于学生“性心理障碍”的改变效果甚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跆拳道课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教学目标由原来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提高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加入了主体学习意识、自我锻炼评价能力、应变能力和道德品质等素质的提高。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整体心功能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0%(G)、MVV的提高虽然不具显著性,但是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仍显示出较高的优势,说明采取此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程有效的改善了大学生的心功能和肺功能。2)运用情感策略教学方法的跆拳道课程对于大学生的“自卑”、“社交退缩”、“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倾向”维度有所改善,尤其对于“精神病倾向”方面改善更加明显。另外对于“社交攻击”和“冲动”、“强迫”和“依赖”方面也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不明显。另外对“躯体化”、“抑郁”和“性心理障碍”因子的影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收效均甚微。

3.2 建议

1)在普通高校已经普遍开展的跆拳道课程中,教学目标应由原来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加入学生主体学习意识,运用情感策略,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锻炼,提高运动的兴趣、培养锻炼的习惯,使得学生身心兼具获得发展。2)基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有限,干预周期较短的实际情况,若想获得大学生身心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改善,建议在探讨有效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对教学内容的运动强度负荷上有所提高,并结合跆拳道项目的技术特点,合理而高效的开展跆拳道课程,从而获得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和提高。

[1]范晓明.体育教学中情感策略对大学生健康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9).

[2]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

[3]郑玲芳,刘建中,卢 健.本院不同运动专项男性学生肺通气功能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6(2).

猜你喜欢
跆拳道实验班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嘻哈跆拳道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8年10期)2018-04-24 07:37:58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7年16期)2017-06-22 10: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