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与实践探讨—以十二指肠的形态和分布为例

2015-08-02 03:59张晓东宋佳佳王凯玲张善强高恒宇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教育人体

张晓东,张 鹏,沈 雷,宋佳佳,王凯玲,张善强,高恒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1 解剖教研室;2 社科部;3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与实践探讨—以十二指肠的形态和分布为例

张晓东1,张 鹏1,沈 雷1,宋佳佳2,王凯玲3,张善强1,高恒宇1

齐齐哈尔医学院:1解剖教研室;2社科部;3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目的 分析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制作特点,探索适合医学教育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 以人体解剖学“十二指肠的形态和分布”为例,探索解剖学微课的制作特点。随机抽取2013级实施微课的临床医学专业250名学生为实验组,2012级实施传统解剖学教学的临床专业2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两组学生的解剖学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实验组内随机抽取220名学生,从微课效果、掌握知识程度等方面调研解剖学微课的优缺点。结果 开发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解剖学微课的关键是脚本和素材处理,3-4款软件就可以完成全部制作,解剖学微课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结论 人体解剖学微课拓展了课堂空间,适应新媒体形势下人体解剖学等医学形态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微课;人体解剖学;开发;技术路线

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学教育教学发生巨大变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1]。随着互联网进入了“新媒体”时代[2],为以主题鲜明、制作简单、传播范围广为特点的微课等教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国内在微课程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工科、师范等专业,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研究微课教学形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开展,对微课教育教学的普及具有积极作用[4]。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体解剖学教学知识点众多,授课时间过长,不能持续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微课能使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掌握课程要点,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较好的适用形式。但是开发微课的工具有30多种,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5],如果聘请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虽然制作水平优良,但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般学校或教师无法承担,如果添加字幕,费用更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视频剪辑中,使用3-4款简单、实用的软件就完成了带有片头、字幕等效果的微课作品,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能制作出精美的视频作品,现介绍如下:

1 微课设计环节

1.1 分析授课目标

授课目标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目标和受众目标[6]。简单地说,教学目标指本次微课突出讲解的知识点是什么,要达到哪些效果?按照微课的时间要求(<20 min)[7],尽量选择短小精悍的内容,如果知识点过多,可以拆分成若干次微课。受众目标是该微课的听众是谁?如果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则突出结合临床病例、尽量使用术语讲解,如果以社会人员为主,则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和大家熟悉的疾病特点,术语简单化。以“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为例,该次微课主要讲解十二指肠的分布和各部位特征(4部分、3弯曲、1乳头、1韧带),照顾到听众的理解程度,密切联系日常饮食习惯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疾病的症状。

1.2 微课脚本的编写

分析了该次微课的教学目标后,要具体分析实施微课制作的软硬件条件,合理地将微课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课件、标本、模型等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个过程就是脚本的编写。我们在编写“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的微课脚本时,以时间为轴(共计6分32秒),将片头、微课导入、正文讲解、总结、标本讲解、作业和预习、片尾等内容分布到每一个时间节点,确定每部分内容的时间,并明确标注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需要的图片、视频、模型和课件等工具,这样设计的脚本简单、灵活、一目了然,在后期的收集素材阶段就会有的放矢,按计划进行,如表1所示。

表1 “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微课的脚本设计

1.3 素材收集和整理

按照设计的微课脚本,在具体录制之前还需要进行素材收集。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通过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学校电子图书馆或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等途径来检索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在微课的最后部分,注明素材的来源,以尊重原作者并表示感谢,同时也可避免出现版权问题。

2 微课录制与整合

2.1 微课的录制

用1台高清摄像机和投影仪就可以完成一般的微课录制,但要达到优秀的微课视频,则需要3台摄像机(1台拍摄讲课者,1台拍摄听众,1台拍摄投影机幕布),2台投影机及其幕布(1台面向听众,1台面向讲课者,与讲课者视角水平),两块幕布与电脑同步,可以极大地提高录制成功率(如图1所示)。拍摄现场安静,光线充足。如果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头等简单的拍摄装备,只需要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即可。

图1 微课视频录制室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2.2 微课的整合

开发微课一般以教师为中心,创作人员为辅助的团队来完成。如果缺少团队,仅教师一人也可以完成优秀微课的制作。拍摄完视频后,就可以进行微课的剪接,如果由专业团队完成,需要投入较多经费,我们在剪接“十二指肠形态”微课的时候,使用Photoshop、GIF Animator(GIF动画制作软件)制作片头;利用会声会影剪接视频,并添加了字幕[8];利用格式工厂进行视频转化,就可以完成微课制作的全部过程。

首先,我们设计了动画LOGO,显示微课名称、作者姓名和单位的片头;通过日常生活美食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症状,引入课程,紧密与学习者切身健康挂钩,引起受众的学习兴趣导入课程;然后用视频、图片、文字和肢体语言结合模型、临床病例讲解十二指肠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各部位结构;利用图表,简单明了的总结,并在塑化标本上进行识别该次课主要内容;最后对学习者布置复习作业,指导他们预习下一次微课学习的内容。

3 微课发布

微课的发布包括“校对测试”、“选择平台”、“正式发布”等环节[9]。微课发布形式很多,其中校对测试包括对前述的各种素材来源进行注明、致谢;测试视频的时候不能出现卡、顿等现象,并校对课件、字幕与讲课内容是否配合等细节。选择平台包括格式选择,一般选择Flash、F4V、MP4等主流格式,便于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布。经过微课设计、脚本撰写、素材收集、视频录制和整合等过程,一个由教师个人完成的微课作品就制作完成了。

针对人体解剖学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开发了以“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为代表,包括“肾的位置和形态”、“右心房和右心室”等28部微课作品,将这些作品链接到校内的系统解剖学资源共享课网站上,供学生参照授课内容进行预复习或自学使用。

4 解剖学微课的教学应用

4.1 对象和方法

抽取2012级实施传统解剖学教学的临床专业5个班级(250名)学生为对照组, 2013级实施微课的临床医学专业5个班级(250名)学生为实验组,两组在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①对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较好(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五个等级,并分析两组学生的解剖学期末成绩有无差异;②在实验组内随机抽取220名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微课效果、掌握知识程度等方面调研人体解剖学微课的优缺点。

4.2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多个构成比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按α=0.05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对各项调查指标与学生评价的人数分布,进行构成比资料统计,发现解剖学微课的“主动下载”、“可重复学习性”等全部观测指标与给予“好评或赞同”的学生有显著关系存在(P<0.01),如表2所示。

4.4 解剖学考试成绩分析

采用构成比资料分析各类成绩等级和学生人数分布的关系,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等级”与“两组学生的人数分布”有显著关系存在(P<0.01),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优秀、良好和较好的学生居多;而不及格的学生则以对照组学生居多,如表3所示。此外,经t检验发现,与2012级解剖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0.32±1.54)相比,2013级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2.74±1.6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62,P=0.0001)。

表2 “十二指肠形态”等解剖学微课的调查(n=220)

χ2=161.8715,P=0.000001

表3 2013级和2012级人体解剖学考试成绩比较(n=500)

χ2=74.4594,P=0.0001

通过微课的应用评价证明,我们制作的以“十二指肠形态和分布”为代表的解剖学微课是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由表2发现,伴随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发展而迅速普及的微课,与当代大学生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望不谋而合[10],84.5%~89.5%的学生认为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微课对加强复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较大帮助;通过表3并结合两组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中优秀、良好和较好的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组,也证明了微课在解剖学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较好的效果。当然,解剖学微课还存在未覆盖全书知识点,教师录制视频时比较紧张,标本陈旧,标本或模型等细小结构展示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在微课、慕课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11],充分利用数字校园为教师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教学技术设计与开发能力,将是医学院校教师的重要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相信,对于教师们来说,认识和理解微课与慕课,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将有可能为医学职业教育增添更多的时代特征。

[1]侯振江,王凤玲,李红岩.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8):70-72

[2]McGowan B,Bradbury S,Grupe A.新兴技术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2,4(2):48

[3]扈国栋,罗辉.微时代的“微课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373-375

[4]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586-589

[5]江嘉旻.微课制作与常用软件[J].考试周刊,2014,(76):118

[6]董旭峰,齐民,王伟强.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46-47

[7]张海荣.微时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245-247,248

[8]刘树安.会声会影9制作字幕的方法与技巧[J].电影评介,2006,(17):51,47

[9]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45

[10]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11]蒋鸣和.第三种学习方式来临? [J].人民教育,2014,(23):15-18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micro-class of human anatomy:Taking the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duodenum as an example

ZhangXiaodong1,ZhangPeng1,ShenLei1,SongJiajia2,WangKailing3,ZhangShanqiang1,GaoHengyu1

1DepartmentofAnatomy;2FacultyofSocialSciences;3CenterofEducationalTechnology,QiqiharMedicalCollege,Qiqihar161006,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lass of human anatomy and explored a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education. Methods Taking the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duodenum in human anatomy as an example, we explored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atomy micro-class. We randomly selected 250 students of Class 2013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50 students of Class 2012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wh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anatomy as the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of anatomy in the two groups. Meanwhile, we chose 220 studen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andomly to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garding the teaching outcome of micro-class and mastery of knowledge.Results The key to developing the anatomy micro-clas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is handling the script and material. Totally 3 to 4 types of software can complete the full production. Obviously the anatomy micro-class improve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outcome. Conclusion The micro-class of human anatomy can extend the class space and meet the need to adapt to medical morphology courses such as human anatomy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micro-class; human anatomy; development; technical route

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开发和应用”(GJB1214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01-26

张晓东(198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教育与科研工作。

沈雷(1975-),男,吉林梨树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教学,干细胞组织工程与皮肤损伤修复的研究。电话:0452-2663205;E-mail:qyjcjp310@yeah.net

G434

A

1004-5287(2015)03-0267-04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3009

猜你喜欢
解剖学医学教育人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人体可笑堂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