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咏梅 程利霞
创新是贯穿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线和灵魂。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补齐短板、激发活力、增强后劲,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主要路径和关键举措。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规划未来五年发展,需要着重解决增长动力“青黄不接”问题。目前,尽管新动力、新业态正在形成,但这些新动力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收缩,导致了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需要通过创新,培育一些新的动力、新的产业、新的模式和新的增长点,同时也需要通过创新焕发和激活原有动力。
一是要顺应消费呈现出的新趋势,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新常态下,我区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理念和消费品质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消费需求正从生存需求转向品质需求,消费正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服务消费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消费将迎来升级换代。发挥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顺应消费趋势、消费热点等呈现的新变化,创新消费方式,发展新型消费业态,释放住房、汽车等刚性消费需求,扩大教育、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消费,培育养老、家政、健康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引导居民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同时要不断完善促进消费政策,着力实施富民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变消费预期,提升消费能力。
二是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新常态下,我区投资呈结构性放缓态势,经济增长新动力虽然在加快孕育,但总体体量较小,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减弱带来的影响,因此,新旧动力转接阶段,仍需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十三五”时期,投资的重点方向应是补短板、保民生、增后劲,可加大对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投资。同时,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三是大力挖掘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出口对我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较弱,也是我区的主要短板之一。要顺应新形势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大趋势,深入挖掘出口增长潜力,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我区优势特色产品的出口规划,构建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等重大机遇,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深化对外开放和对内协作。一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努力开拓对外开放新空间。二是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与环渤海各省区的合作发展,构建“乌大张”蒙晋冀长城金三角、“锡赤通朝锦”和“海满齐”等合作区,加强产业体系协作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要素资源对接共享,积极开拓对内协作新空间。三是加快推进自治区内相邻盟市之间合作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呼包鄂”、“蒙西小三角”、“霍乌哈”等若干个经济合作发展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打造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拓展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创新“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益民服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重点行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内蒙古大数据战略,立足已经形成的云计算产业基础,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五大基地”建设,以“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规模化”为方向,以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做虚产业形态、推进集中集聚优化布局、推动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积极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壮大,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释放服务业发展新动力。服务业是我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十三五”期间关键是要努力扩大服务业规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在我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领域培育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不断强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布局,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创新能力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区域竞争的焦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是新常态下补齐要素短板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是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的技术创新需求,紧密结合制约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打破科研成果和产业化生产之间的“隔离带”,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二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改变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分配方式,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要优先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激励作用,在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搭建平台,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资金。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服务功能,科研要紧跟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切实解决科研机构与企业“两张皮”问题。三是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加强人才引进,打破科研人员单位、部门的局限,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分类指导建设和发展不同类型科研机构,完善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科研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推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各类创客空间,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创业创新环境。
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通过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深化改革,就是要立足我区实际,围绕制约发展的主要环节,在深入落实国家改革精神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机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等,激发并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