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

2015-08-01 00:12:28陈梅芳
当代医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组间

陈梅芳

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

陈梅芳

目的 中药方剂和胃降逆汤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n=60)和中医组(服用和胃降逆汤治疗,n=60),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远期复发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远期复发率(16.67%)显著高于中医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物,可广泛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

和胃降逆汤;反流性食管炎;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胃酸、胃蛋白酶等腐蚀性物质反流至食管,对食管内黏膜造成腐蚀性破坏导致黏膜糜烂、充血等炎性病变[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上多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表现,该病具有病程长、根治困难、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肠功能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过设置平行对照组,观察比较中药方剂和胃降逆汤与西医常规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订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2003年版),并均行消化内镜检查后确诊,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胸痛症状。男72例,女48例;年龄25~52岁,平均(41.0±7.3)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9.5±4.5)个月;参照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分级标准[3](2003年版)分为:Ⅰ级38例,Ⅱ级69例,Ⅲ级13例,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消化道疾病以及7d内有抑酸药物服用史的患者。120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均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n=60),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988),20mg/次,2次/d,口服;多潘立酮片(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058),10mg/次,3次/d,饭前20min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2.2 中医组 和胃降逆汤,方药包括:吴茱萸3g;黄岑6g;黄连、半夏各9g;柴胡、枳实、旋复花(包)各12g;乌贼骨15g;白芍18g;公英、煅瓦楞各30g;情绪焦虑、烦躁患者加用合欢皮30g、郁金15g;药材先用适宜凉水浸泡40min后以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煮20~30min,倒出药液约400mL,分早、晚饭后各服用200mL。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不易发现;2分:症状较明显,但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3分:症状明显,偶尔服药控制;4分:症状严重,需要经常服药缓解;5分:症状十分严重,患者不能忍受,大多长期服药治疗。治疗8周后复查消化内镜,再结合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断:(1)基本治愈: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病变完全消失,症状评分为0分或1分;(2)显效: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病变改善Ⅱ级或以上,症状积分减少2分或以上;(3)好转:反流性食管炎病变改善Ⅰ级,症状积分减少1分或无变化;(4)无效: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病变无好转甚至恶化,症状积分无改善甚至增加[4]。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49/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远期复发情况比较 2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期间对照组有10例复发(16.67%),中医组2例复发(3.33%),组间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9,P<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我国社会居民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然而其发病机制到目前仍未完全阐明。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食管粘膜抗返流屏障功能减弱及食管黏膜抵抗力下降有关,同时也与遗传、环境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等有关[5-7]。祖国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于“嘈杂”、“吐酸”、“痞证”、“胃脘痛”等范畴,而《内经》中记载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与热有关,即“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而气机郁滞则是该病基本病机,故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在于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清热抑酸[8]。本研究采用中药方剂和胃降逆汤对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60例西医常规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远期复发率显著高于中医组(P<0.05),提示服和胃降逆汤组疗效更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和胃降逆汤方药中柴胡有条达肝气、疏肝解郁之功效;白芍敛阴和阳、和胃止痛;黄连入肝胃两经,可清肝胃之火;枳实疏肝理气;蒲公英助黄连清胃泄热;半夏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旋复花可助半夏和中健胃、降逆止呕之功;乌贼骨、煅瓦楞均有敛酸和胃之功;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抑酸止痛之功。

[1] 赵芳,于强.和胃降逆法治疗急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11):80-81.

[2] 庞玲亚,于强.和胃降逆法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2.

[3] 倪旎,马威.舒胆片与和胃降逆胶囊联合应用治疗食欲不振临床治疗与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4(32):190-191.

[4] 陈昱倩,杨璐,王光铭,等.降逆汤治疗复发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1):2076-2080.

[5] 钟毅,周红,钟灵,等.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0):876-879.

[6] 徐中,赵健雄,王学习,等.疏肝和胃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IL-23/IL-17轴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00-3202.

[7] 李志伟.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9例[J].四川中医,2004, 22(3):47-48.

[8] 祁永福,赵健雄,王学习,等.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增生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429-4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103

广西 542899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 (陈梅芳)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组间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China Geology(2018年3期)2018-01-13 03:07:16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