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 王笃桂 左 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周 波 王笃桂 左 晖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中西结合组和西医组(n=40)。西医组仅给予西医疗法,根据西医分型进行治疗,中西结合组则在西医组的治疗方式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随访结果,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西医组的总有效为26例(65.0%),而中西结合组为37例(92.5%)(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更有优势,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肝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中西医结合疗法;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科疾病,是由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而来,各种肝病往往会损害肝细胞,甚至造成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以及结节再生,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1]。调查显示,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主要发病年龄是青少年男性,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是临床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目前,临床上的西医疗法主要是支持治疗及针对病因和症状的治疗,同时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的观点。本研究对80例采用不用方式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接收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中西结合组40例,年龄19~38岁,平均(31.24±11.03)岁;男26例,女14例;病程4个月~6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3例;初次、2次和3次出现腹水的患者分别有9、17和8例。西医组40例,年龄18~40岁,平均(32.82±10.95)岁;男24例,女16例;病程4.5个月~6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例,初次、2次和3次出现腹水的患者分别有8、19和8例。2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有明显的肝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患者出现各种程度黄疸、肝病面容、脾大和水肿等。同时患者均未出现合并如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疾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和肝硬化类型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西医组:根据患者的肝硬化致病原因制定适宜的西医治疗方式。对于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治疗的主体是抗病毒治疗,同时辅以保肝治疗。对于酒精所致肝硬化患者,主要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对于所有患者应嘱咐卧床休息,同时饮食建议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为主。对于已出现腹水的患者还应限制患者钠水的摄入量,合理使用一些利尿剂,主要使用螺内酯和呋塞米,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利尿效果进行调整。当腹水症状严重、出现压迫症状时,行腹穿,抽出腹水,每次约3000~5000mL。
中西结合组:在同西医组一致的西医疗法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主要是服用中药。重要配方参见吕世红等[2]的研究,每天1副,服用2次,1个疗程为期1个月。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辅以针灸、外敷和推拿等传统中医辅助疗法。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半年的出院后随访。
1.3 评价标准 疗效的评定标准参见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在2004发表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3]中的评价标准: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没有任何改善,或者反而出现恶化。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者出现明显的好转,肝功能相关检测指标虽未达到正常指标但下降幅度大于50%,同时患者肝脾不再增大,保持在稳定的肿大,无显著的压痛和叩击痛,对于出现腹水的患者,腹水虽未完全消失,但明显减轻,大于50%。显效: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患者状况良好,肝脾无压痛以及叩击痛,肿大保持在稳定水平,腹水也完全消失,肝功能的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值,并且能保持稳定至少半年。其中好转和显效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西医组的总有效为26例(65.0%),而中西结合组为37例(92.5%),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肝硬化的主要的临床病变为肝细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组织纤维增生和斑痕收缩[4]。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病变所导致的肝功能减退会造成门静脉的高压,往往会伴有脾肿大的出现,进而减少对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吸收,引起蛋白质液的外漏,常会导致肝硬化的患者出现伴随症状——腹水症。
传统西医根据造成肝硬化的各种原因分为很多型,主要有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胆源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以及一些其他原因不明的肝硬化[5]。近年来,随着喝酒人群和肝炎患者的增加,临床上的肝硬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而主要类型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性肝硬化,也是本次研究中针对治疗的主要类型。肝硬化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黄疸、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和恶性腹水等[6],而大多数患者死于最后的不可逆转的恶性腹水。所以,临床西医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和针对症状治疗,同时辅以支持疗法。针对病因的治疗需要查明患者患病的原因,实现个体化治疗,若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则应帮助患者戒酒戒烟,若为肝炎后肝硬化,则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对于有腹水的患者,还应对症治疗,主要是给予适当的利尿剂,输入血浆等改善患者情况。对于腹水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进行腹部穿刺,抽吸腹水。同时还应辅以一些营养支持治疗。
而中医则把肝硬化分为肝气郁结型、湿热蕴结型、水湿内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5]。而肝硬化的各种临床特征表现则符合中医中的“肝积”、“黄疸”、“鼓胀”、“胁痛”、“血证”、“水肿”等病证[2],主要与机体的“肝、脾、肾”这3个重要内脏器官的功能障碍有关。所以,中医疗法主要采取“行气、利水、活血及平补肝肾”的原则[2],通过中药祛瘀活血、益气健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达到治疗的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对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有效率较低,不能达到临床的期望值。近年来,新的循证医学理论提出治疗应因病而异,从发病机制出发对疾病进行治疗[7],临床上针对肝硬化治疗的许多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肝硬化的治疗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更好。
综述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护肝,改善患者肝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1] 宋小地,闵芳莉.泮妥拉哇钠、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900.
[2] 吕士红,刘磊,史春静.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40例[J].中国中医药现在远程教育,2011,9(22):45.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4] 漆云良,蒋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3):59-60.
[5] 周红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4):199-201.
[6] 苏同宝.复方丹参滴九配合西药预防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4例[J].陕西中医,2009,30(5):552-553.
[7] 郝建梅,李幸仓,王显著.甲苓饮治疗大鼠肝硬化腹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140-141.
[8] 高皞.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3):1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106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王德祖名中医工作室 (周波 王笃桂 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