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锋
目的 探讨MRI与CT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 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2组患者应用MRI诊断(MRI组)和CT诊断(CT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比较2组诊断结果与手术符合的情况。结果 与手术结果相比,MRI组总体符合率为94.44%,CT组总体符合率为83.33%,MRI组总体符合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诊断方法相比,MRI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更高,但CT与MRI各具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CT;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多为外伤造成。如持物过重或腰部反复扭伤,以致椎间盘遭受的压力过大,造成纤维环破裂或损伤,进而对马尾神经和神经根产生刺激作用而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症状[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影像学设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其中,MRI和CT是最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探讨这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MRI组和CT组。其中,MRI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3±6.2)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1.54±0.50)年;其中,伴有腰神经压迫试验呈阳性11例、腰侧弯10例、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24例。CT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7.1±7.0)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1.49±0.62)年;其中,伴有腰神经压迫试验呈阳性13例、腰侧弯15例、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2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下肢放射痛、腰痛以及坐骨神经痛,活动受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伴随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1)MRI组:给予该组MRI检查。选取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荷兰产),CTL线圈。取仰卧位,扫描内容包括TRA T2WI、FS T2WI、T2WI(其中TE 90ms、TR 5100ms)、SAG T1WI(其中TE 16ms、TR 500ms)[2]。通过横断位和矢状位观察患者的硬膜囊、突出状况、椎间膨出、椎管颈线、脊椎受压等情况。(2)CT组:给予该组CT检查。选择GE16层螺旋CT(美国产),同样取仰卧位,并让患者下肢微屈。首先进行Scout定位片摄取图像,然后设置扫描线。扫描部位包括S1、L5和L4/5、3/4、2/3、1/2椎间盘。扫描基线应尽量与椎间盘的边缘线平行,要求在每个椎间盘扫4层或5层,每层间隔以及层厚均为3mm[3]。设置电流250mA、球管电压为120kV。均采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进行观察,包括观察腰椎间盘的形态、位置、密度等,对椎管和侧隐窝颈线进行评价。将2组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与手术结果相比,MRI组椎间盘影出符合率为90.91%、椎间盘游离符合率为100.00%、椎间盘脱出符合率为91.67%、椎间盘真空象符合率为80.00%、椎间盘Schmorl结节符合率为100.00%,椎间盘突出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4.44%,CT组相应的符合率分别为72.72%、88.89%、75.00%、70.00%、80.00%、96.00%,总符合率为83.33%。MRI组的检出总符合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见表1。
表1 MRI组与CT组患者的检出结果与手术结果的比较情况[n(%),n=44]
机体的椎体主要依靠椎间盘及其周围的韧带连接而成,但由于骶椎弧度偏后,而腰椎弧度靠前,因此,与其他部位相比,腰骶椎交界处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劳损现象也最为严重[5]。这也是下腰部常出现椎间盘问题的主要原因。腰椎盘就如一个微动关节,分布有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板,在遭受外力或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后可能会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易脱出并会压迫和刺激腰椎神经,引起腰腿放射性疼痛[6]。腰椎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病症,多由外力导致,且多发于青壮年或活动强度大的群体。通常而言,腰椎盘突出的左侧发病位置比右侧多,主要是因为多数人的右侧腰背肌比左侧发达,当椎间盘受到外力时,外压往往偏向传达至左侧,因此,左侧突出现象比较多见。
目前,临床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除了沿用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询问临床症状、检查体征等之外,常常还用到现代化的诊断手段,即利用各种影像学设备进行检查。其中,MRI和CT是用于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影像学手段[7]。CT检查技术因扫描范围大、速度快等优势而应用较广。该检查技术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能直接显示突出物的大小和部位,并能观察到神经根、硬膜囊的压迫征象及伴发征象,是否存在神经瘤等,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而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常用手段。但CT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放射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一般在其他方法无法确诊时才选择应用。另外,研究表明,当椎间隙有显著狭窄现象时,CT检查技术很难对腰椎间突出的效果做出评价,且无法显示脊髓变性改变,而MRI检查技术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则更为明显[8]。MRI检查技术能对无骨骼伪影进行多参数和多方位的长像,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很高,能直接显示椎管内结构、椎间盘游离及椎间盘真空象。因此,与CT检查技术相比,MRI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本研究中,MRI组的检出总符合率为94.44%,明显高于CT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论也证明了MRI检查手段在诊断准确率方面优于于CT检查手段。
总之,MRI与CT检查技术用于腰椎间突出各具优势,但在诊断准确率方面,MRI检查手段更具优势。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联合应用两种技术方法,使各自优势得以发挥,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8):99-100.
[2] 程春,陈蕾,梁晓航,等.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7):91-92,119.
[3] 韩永来.腰椎间盘突出CT与MRI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210.
[4] 朱卫东,黄桂林,曾永锋,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118.
[5] 陈帅明,楼益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338-1340.
[6] 陈贝历,黄建丽,邱晓璇,等.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比较[J].健康之路,2014,13(7):77.
[7] 冯朝阳.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8):190-191.
[8] 侯明,朱智奇,唐向阳,等.CT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1):14-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5.045
黑龙江 163000 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