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琴 郝金奇 白华民 王兴鲍 段雅妮
包头市某社区居民五类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
余艳琴 郝金奇 白华民 王兴鲍 段雅妮
目的 掌握包头市某社区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和规律,为制订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9—2012年包头市某社区卫生机构开展5类慢性病监测,对5类慢性病结果进行报告。结果 2009—2012年慢性病报告发病总数4 100例,男性报告发病2 031例,女性报告发病2 069例,男性中冠心病、脑卒中及肿瘤的发病高于女性,而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则相反。各种慢性病的发病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的发病情况也不一样。结论 为降低本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病状况,应大力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同时从各方面进行健康指导,目的是改善居民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慢性病;监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并且多伴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使得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并且慢性病正在向年轻劳动力人口转移[2]。为了解包头市某社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这5种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及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9—2012年5种慢性病患病报告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包头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患病月报表。
1.2 人口资料 2009—2012年包头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管辖区内总人口数23 843人,其中男12 080人,女11 763人,男女比为1.026∶1,按不同年龄组分为:30岁以下5 413人,31~60岁8 360人,61岁以上10 070人。
1.3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作统计推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 2009—2012年包头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种慢性病报告发病总数4 100例,5种慢性病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及肿瘤。报告的5类慢性病中,高血压报告发病率为10.99%,居首位,占63.95%,肿瘤的报告率最低为0.52%,占3%(表1)。
表1 包头市某社区中5类慢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2.2 不同性别中5类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男性报告发病2 031例,报告发病率为16.81%,女性报告发病2 069例,报告发病率为17.59%。男性中冠心病、脑卒中及肿瘤的发病高于女性,女性中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高于男性(表2)。
2.3 不同年龄组中5类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发病最小年龄组为5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均从中年组开始明显上升,在老年组达高峰。不同慢性病在不同的年龄组发病也不同,青年组在各慢性病中发病率最低,老年组在各慢性病中发病率最高(表3)。
2.4 不同文化程度5种慢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各慢性病的发病情况不一样,高血压、糖尿病在初中及以下的报告率最低,为9.03%和1.71%,在大学以及以上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最高,其余无统计学差异(表4)。
表2 不同性别中5类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比较
表3 不同年龄组中5类慢性病的发病情况比较
表4 不同文化程度5种慢性病发病情况比较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逐步上升,据WHO预计,到2020年以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将占总死亡的73%和全球疾病负担的60%,已成为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3-4]。对于北京某社区5种慢性病调查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最高为10.99%,其次是糖尿病其发病率为2.42%。这与张孟群[5]监测的成都4种慢性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首位不一致,而与王国平等[6]的研究相一致,指出慢性病的防治重点在高血压和糖尿病。而在本报告率最低的是肿瘤,其发病率是0.52%,这与唐煜辉等[7]研究的大庆市慢性病中肿瘤的发病率很低相一致,与冯石献等[8]检测到河南省辉县市全人群主要慢性病是恶性肿瘤的说法不一致,其原因认为与北京市民的健康体检以及人员的自我保健意识较高等原因有关。
3.1 不同性别、年龄中5类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在不同性别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中冠心病、脑卒中及肿瘤的发病高于女性,这与许寒冰报道的结论相一致,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与该市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如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不良行为方式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加重有关,另一方面与男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有关,也可能与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更大等有关。本研究发现,女性中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高于男性,这与李君等[9]报道的结果一致,导致这一结果是多因素的(如高血压、吸烟、高脂高盐饮食、肥胖等)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疾病[10]。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发病最小年龄组为5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各种慢性病的发病青年组在各慢性病中发病率最低,从中年组开始明显上升,在老年组达高峰。这与李江峰等[11]研究的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结论一致,他提出中、高年龄组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这可能与生理老化,运动减少以及存在多种高危因素等有关。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和人群平均寿命延长有关,而其他的研究[12]也证实慢性病发病年龄从35岁后开始上升,到65岁左右达到高峰状态且发病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一致[13,5],原因可能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饮食习惯导致营养过剩;体力劳动减轻而体育锻炼没有加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群,活动量更少,基本上不从事体力劳动。再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不断衰退,从而导致某些慢性病疾病患病率增高。所以应加强对该人群的重点防护,中老年是慢性病发病高危人群,应积极开展中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发病年龄最小为5岁,而且在30岁的青年组中均有慢性病的报道,这与董会敏等[14]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慢性病有向年轻化蔓延的趋势,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5],大量研究证实[16],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的发生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特别与不良行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我市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压力过大等不良习惯有关。
3.2 不同文化程度5类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在不同文化程度中,高血压、糖尿病在初中及以下的报告率最低,在大学以及以上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最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即使是发病也不主动就医,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导致很多患者就诊率和存活率下降。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对疾病有较高程度了解和健康保健知识,就诊率较高同时社会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其高发。
因此,为有效降低该社区慢性病发病和患病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其生活质量,社区应大力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综合干预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可以从预防医学、膳食营养、中医养生、运动健身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以促进居民改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1]刘媛.2011年温岭市四种慢性病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2):235-236.
[2]宋建华,梁彤,孙晨,等.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141-1142.
[3]杨庆伟,陆国琪,房家安,等.2009年镇海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2010,26(6):629-630.
[4]刘天吉,张珍,高志刚.苍山县慢病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2009,25(6):636-637.
[5]张孟群.2011年成都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2):89-91.
[6]王国平,曾守群,陈玉香,等.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慢性病发病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40-1441.
[7]唐煜辉,李莉.2001—2004年大庆市慢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248.
[8]冯石献,江莉,周刚,等.2008—2010年河南省辉县市全人群慢性病发病特征分析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251-252.
[9]李君,李浩雯,胡俊斌.乡村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65-3667.
[10]何丽娜,杜国明,马挺.2011年张家港市居民4种慢性病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3,29(1):79-80.
[11]李江峰,邵永强.2010年温州市居民4种慢性病发病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248-250.
[12]张淑娟,刘莉,于丽娅,等.辽宁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3):295-297.
[13]曹玉莲.2007年唐山市滦县慢性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2):201.
[14]董会敏,李正光,张会芹,等.石家庄市2010年城市居民5类慢性病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5):577-579.
[15]赵文华,翟屹.慢性病综合干预医生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16]姜彩肖,闫玉英,马新颜,等.2008年石家庄市居民慢性病相关生活方式和行为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6):614-616.
Objective In order to grasp 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five chronic diseases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aotou city,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chronic diseases.Methods Five chronic diseases were monitored at a certain community health agency in Baotou city from 2009 to 2012,and the results of the 5 chronic diseases were reported.Results A total number of 4 100 cases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reported from 2009 to 2012,among which 2 031 cases were in males and 2 069 cases were in females.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 and cancer in males was higher than in females,while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as the opposite.Conclusion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and populariz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and expand health guidance from all sides,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living habits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of the residents.
Chronic disease;Monitoring;Analysis
2014-07-02)
1005-619X(2015)01-0096-03
10.13517/j.cnki.ccm.2015.01.049
014010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包头市医药卫生基金,
项目编号:2011S201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