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徐昕++鞠成军++蒋飞跃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近些年来大众健身越来越红火,但是由于对健身运动的把控不合理,导致很多悲剧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探讨,提出科学健身的建议。
关键词 大众健身 尺度 把控 诊断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健身运动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每年举办的花样繁多的大众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踊跃参与,可是人们往往在参与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外事件的发生,其中以运动性猝死者居多,对于这些先天性心脏不健全者或者心肌炎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措施以及没有进行严格的体检,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运动前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防范运动性猝死的经常发生。
二、大众健身中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们的观念中,运动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年轻、更健康。如果运动量适中,确实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但是,一旦运动过了量,是否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呢?一般来说,大家对运动过量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误认为疲劳就是运动过量。运动本身就是通过产生疲劳到恢复疲劳这个过程,使人体得到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协调,减缓身体随年龄的老化程度。疲劳并不是个不良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前能够自我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数量过多而导致严重疲劳的一种状况就是运动过量。运动过量的症状有:睡眠质量低,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肌肉出现过度酸痛全身无力;心情容易变坏等等。从专业角度来说,运动过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竞技体育的过度训练,另一个就是普通运动的过度疲劳。这种疲劳一般是慢性的,通过每一次没有完全恢复的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人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常见的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就是局部过度疲劳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锻炼方式了。
三、在大众健身运动过程中的不适症状诊断
(一)运动性贫血。所谓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且是由于运动过程中导致的,故又称之为运动性贫血。导致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运动时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以及血液酸化,红细胞膜的脆性增加,红细胞容易破裂;2.运动时血流速度加快,使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撞击和摩擦增加,使更多的红细胞破裂和溶血,致使人体内红细胞数目因运动而大量减少;3.运动时大量排汗造成铁的排泄量增多,而铁是合成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运动性休克。运动性休克多见于平素体育锻炼较少的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少年学生为多见。由于运动时呼吸急促,减少了胸内负压,阻碍静脉回流,使回心血流量大幅度下降。加之运动时心率加快,心脏每次搏动排出量减少。
(三)运动性中暑。运动性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热量积累。运动性中暑的原因就是在人体运动时,机体代谢加强,产热增加,人体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以及呼吸加快等。
(四)运动性腹痛。运动时腹痛的原因极为复杂,主要为准备活动不足,开始运动强度过大,此时内脏器官功能尚未提高到相应的活动水平就承担了过大的负荷,影响心脏内血液排空和静脉回流,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致使肝脾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淤血。
(五)运动性肌肉痉挛(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在体育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运动时,由于肌肉快速的连续收缩,放松的时间太短,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发生肌肉痉挛。
四、大众健身运动的合理尺度
大众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符合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的卫生要求,锻炼身体不能急功近利,强身健体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适宜的运动强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有很多种方法,用心率计算是比较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那么怎样用心率计算适宜的运动量呢?一般可在运动结束后立即数脉搏,可以数10秒,然后乘以6便得出每分钟心率。运动中的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85%的范围之内,即可认为是运动量比较合适。而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微微出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你的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远,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加点量。
五、结束语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科学健身运动前运动着装要宽松,特别是鞋袜,不要磨破脚,要保护好足部,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每次从轻强度预备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在运动结束后,不要马上就停歇下来进行补水或者补充能量,要先做一些放松性练习,等身体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运动前的状态时,可进行运动饮料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刘相飞,谢丽颖.对秦皇岛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操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2] 赵勇军.对北京市部分健身房健身私人教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