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

2015-08-01 09:00赖锦松田学礼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

赖锦松,田学礼

社会转型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

赖锦松1,田学礼2

社会转型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是否会受此影响。文章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职业价值取向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工作投入、专业提升动力、学术追求、精神成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偏离。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在体育教师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体育教师自身存在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建议: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规范职业价值取向;规范教师管理,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动力;完善继续教育,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是基于自身价值观视角,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追求[1]。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过程。[2]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体系的调整与观念体系的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带来的高校教师的大量增加与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升,带给高校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到底如何,是否切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围绕这个问题,本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调研,旨在呈现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珠三角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高校分三类进行问卷调查(有体育专业的高校不在调查范围),分别是:公办本科高校4所、公办高职院校6所、民办高等院校8所,共18所。调查对象均为在职在编教师,退休返聘教师除外。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编制

①基于质性专家访谈所收集的权威信息资料,结合现有的关于高校体育教师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职业现状与困境等理论与文献,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初次问卷编制设置一级指标5个(工作投入、师德状况、专业提升、学术追求、精神成长),二级指标35个,从整体上评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②对二级指标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访谈,以确认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隶属度。本课题将专家认定二级指标重要性选择的临界值定位R=0.6,通过第一轮统计筛选,保留二级指标30个。③对剩下30个二级指标进行第二轮专家问卷,确定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剔除隶属度低,但与其他指标相关性高的指标,此时相关性临界指标M=0.6。最终,编制成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问卷”,具体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投入(1-6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状况(7-12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提升状况(13-18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追求状况(19-24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精神成长状况(25-30题)。问卷的答题以“是或否”进行定性式回答,计分标准是“是”为1分,“否”为0分。

(2)问卷信度。

本课题采用同质性信度α值作为信度指标,以确定每一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问题)的一致程度。采用SPSS18.0和LISREL8.0软件完成问卷信度验证与数据统计工作。为证实问卷中各个二级指标的相互关系,对5个一级指标下的各个问题指标元素的测量值做PERSON相关分析,并计算各个指标元素的CRONBACH信度检验(α值:GZTR为0.83、SHID为0.93、ZYTS为0.92、XSZQ为0.85、JSCZ为0.87),α值均大于0.8,说明问卷一致性信度较高。其中GZTR代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投入状况、SHID代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状况、ZYTS代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提升状况、XSZQ代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追求状况,JSCZ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精神成长状况。

(3)问卷调查实施。

2014年2-3月通过联系相关高校体育教学部门负责人,按以上三类高校分别发出问卷120份、100份、80份,共300份,收回问卷283份,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2.7%。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性别、学历和职称构成等统计学指标表见表1、表2。

表1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n=278人)

表2 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和职称构成

依据表1-表2的实地调查和问卷统计,从年龄结构看公办本科高校平均最高、民办院校平均最低;从男女性别比例看略为2.3-2.7:1,公办本科比例小于民办高校;从在职人数看公办本科高校配备充足、民办院校不足(经调查民办院校师资不足部分主要由外聘或返聘教师补充);从学历、职称结构看公办本科高校最高、民办院校最低。

1.2.2 文献资料法

认真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包括期刊、专著、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会议文献等,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现状

(1)职业道德方面。

表3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状况问卷调查 比例/%

职业道德,简单地说是从业者应该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师德内涵十分丰富,可理解为有爱、有担当、有人格魅力、不断学习与创新等,也可直接表述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包含:对高校体育事业的追求、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对大学生的关爱、对人处事的坦诚、对待意见的真诚等[3]。从表3可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坦诚相待、师生互动、真诚听取意见等方面都体现出为人师表,说明体育教师从外在表现上普遍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但同时调查发现,66.9%的体育教师从事过第二职业,具体主要集中在培训、代课,极个别还有经商行为,普遍认为本职工作闲暇时间多,从事第二职业既不影响本职也能赚些外快,又丰富了业余生活,民办教师的高比例与低收入、职业稳定性差密切相关;有30.9%的认为当好教师是一生的追求,统计发现,这类群体主要是新教师、女教师和老教师,主要原因是新老师刚入职工作更认真,女教师对工作更热爱,老教师对教学已有很深的感情,而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师只能是一份有相对稳定收入的职业;27.7%的愿意钻研与尝试创新教学,主要是新教师和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多数教师教学更表现出安于现状。综合说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师德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对学生是关爱的、有责任心的、注重教师外在形象的,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缺乏不断学习和创新、安于现状、重金钱利益的工作思想,民办教师更弱于公办教师,爱岗敬业的内在师德存在不足。

(2)工作投入方面。

表4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投入问卷调查 比例/%

工作投入是个体活力卷入到物质的、认知的、情感劳动中的一条通道,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的、充实的精神状态,包括3个维度:活力、奉献、专注[4]。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投入可理解为体育教师自身对从事公共体育教育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态度,包括:对工作的珍惜度、认真度、倾注度、完成度、反思度、关注度等。从表3可见,在珍惜度上80.6%的教师热爱本职,访谈中民办教师普遍认为待遇低于公办、社会保障不完善、职业危机感强、职业规划模糊等影响对职业的热爱;在认真度上55.4%的教师表现出课前认真备课,普遍认为,公共体育课主要为基本技术技能教学,学生基础差,课程目标要求低,授课内容和方法轻车熟路,一些老师认为不备课也能上好;在倾注度上34.2%的教师表现出倾注大量精力,分析数据,倾注度高的群体主要集中于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在完成度上95.7%的教师表现出力求完成好本职,表现出教师普遍良好的职业素养;反思是教师在职业观念和行为上获得提升的根本[5],在反思度上仅有19.1%的教师经常反思,民办院校表现更低,普遍认为课程任务易完成、目标低,无须反思;在关注行业发展上有87.4%的教师表现出主动,民办院校教师因看不清职业前景而表现得更加关注。调查还发现,工作投入跟在性别、年龄、职称上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其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是在职业的认真度、倾注度、完成度上女教师和50岁以上教师表现更高,在工作的热爱度、关注度上年龄越小、职称越低的教师更高。综合分析说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投入状况总体不足,从思想动机上是热爱并力求完成好本职且主动关注行业发展的,但从备课认真度、上课倾注度、工作反思度等实际工作投入上却存在不足,这与毫无压力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作标准和不受关注的教学岗位等关系密切,工作投入在年龄、职称上存在两头多中间少、女性多男性少、公办多民办少。

(3)专业提升动力方面。

随着当代大学生体育基础、体质健康和个性特征的变化,给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综合素质[6]。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提升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技能、知识结构、育人能力等[7]。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高校体育教育,尤其选项教学的普及对体育教师知识技能不断提出新挑战,知识技能好、育人能力强的老师自然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进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如表5所示,从专业技能看,有9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足以胜任工作,仅有15.5%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分析原因主要是高校除引进新教师时重视专业技能考核外,工作中几乎不再有要求,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等都不涉及专业技能,由于普遍认为学生体育基础差,也就自认为掌握的专业技能足够教学生了,没有提升专业技能的压力;从提升知识结构看,仅有26.6%的教师经常有目的地钻研专业问题,且仅有28.1%的教师钻研专业是为了提升业务,访谈中多数教师认为钻研专业主要是为了过考核、评职称而搞科研,并无长期钻研目标,没有改善知识结构的动力;从育人能力看,在工作中经常总结育人心得的仅占25.2%,主动学习教书育人新方法的占29.1%,结合访谈分析:多数体育教师自信自身育人能力,很少关注育人的新理论,没有刻意改善自身育人能力的愿望。总体而言,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提升平均水平偏低,高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要求几乎不涉及提升专业,多数教师也自信具备的综合素质,造成长期不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育人能力的改善,工作中“吃老本”现象普遍存在,专业提升动力不足。

(4)学术追求方面。

表5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提升状况问卷调查 比例/%

表6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追求状况问卷调查 比例/%

培养人才、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都是大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8]。可见高校体育教师除搞好教学、训练外,还应具有学术科研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义务。据调查(如表6),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学术研究的仅占18.3%,有参与相关科研团队或学术团体仅占20.1%,定期参加学术科研交流的仅占12.2%,访谈中教师们普遍认为从事学术研究很苦且效率低,从事学术研究的主力军主要是中青年,大多数都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评职称,说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研究以被动学术为主,主动性普遍不高;从学术研究与本职工作的联系度看仅占21.8%,研究成果转换为实践的仅占6.8%,近两年有主持过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的仅占15.5%,从比例上看公办本科明显高于民办院校,访谈中多数教师都认为围绕教学训练的成果很难发表而因此转向别的研究领域,很多杂志更注重发表研究方法新颖或交叉学科的体育论文而忽略实用性,没有谁会在乎成果的转化,拿课题只为了评职称和拿到一些经费。综合分析,高校体育教师学术追求平均水平较低,当前检验体育学术科研的途径主要是发表论文、立项课题、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论坛等,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发表轻转化的学术氛围,只会使研究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9],进而忽略学术研究的长期性、科学性、团队性、实践性[10],失去学术独创和严谨求实的精神。调查中多数教师认为宁可做一辈子小讲师也不搞科研,片面认为科研就是拿课题、发文章,充分说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对从事学术认识不清,学术氛围不浓,学术追求普遍淡薄。

(5)精神成长方面。

表7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精神成长状况问卷调查 比例/%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精神可理解为在追求精湛技术技能和熟练工作业务之外的精神价值取向,与其它文化教师一样还应包括:独立自治、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理性批判等内容[11]。然而调查显示(见表7),66.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做教师就是完成好教学,86.3%的受访者赞同教学之余做第二职业,89.2%的受访者认为教学经验比备课更重要,可见多数体育教师缺乏投身高等教育事业的精神追求意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精神还体现于教师在与大学生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虽然绝大多数受访者很注意在学生面前的举止形象,但更多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8%受访者乐意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仅24.8%受访者会经常沉思冥想同行争论的观点,28.8%的受访者认为正努力在学识和人格上完善自己。综合说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精神成长状态偏低,在从教过程中获得的精神体验和当好教师获得的精神满足还不足以撑起他们的精神追求,现实社会的功利思想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教师价值观的认识,在精神成长上较偏离大学教师正确的精神追求。

2.2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不佳的成因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总体状况不佳,工作投入不足,自我提升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宏观层面,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变迁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当代中国正处于第三次社会转型时期,主要特征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财富积累,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造成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形成了一些非主流的个体价值观念。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使得高校体育教师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导致一些体育教师对职业价值观念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使得传统的职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异化,出现了职业道德上敬业不足、精神成长存在偏离等现象[12]。二是中观层面,主要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制度安排的不足。除了精神因素以外,制度因素也是造成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不佳的重要原因。包括薪酬制度、进修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安排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对职业价值取向产生了负面效应。在薪酬制度方面,不少高校课时费较低,甚至还存在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进修制度方面,不少高校体育教师进修的机会相当少,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在职称晋升制度方面,主要以科研为考核依据,而对教学、运动训练等因素重视不够。这些制度上的缺失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工作上投入不足、不够敬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三是微观层面,主要是体育教师个人层面的因素,包括学历相对不高、专业自身的特色等。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相比其他学科老师而言相对要低一些。本次调查发现,不同性质高校体育教师本科学历分别占了 36.9%、47.3%、64.9%,特别是公办高职院校及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本科学历几乎占了或超过了一半的比例,硕士、博士学历的相对较少。学历相对不高使得许多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较低以及专业提升动力不足。体育专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文理科专业而言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在于传授体育技能,实践性非常强。体育专业的特色使得许多体育教师出现了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倾向,忽视了体育理论研究的意义,不重视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重视体育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人处事的坦诚、对待意见的真诚等方面表现良好,而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对教学的创新等方面明显表现欠佳,表现出注重外在形象,而缺失内在的爱岗敬业。

(2)高校体育教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珍惜度、认真度、完成度、关注度等方面的工作投入上表现较好,但在倾注度、反思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同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投入差别较大,倦怠现象普遍。

(3)高校体育教师在专业提升上表现出动力不足,很少主动提升专业运动技能、知识结构和育人能力等素质;在学术追求上表现出对职责认识不清,学术氛围不浓,学术追求淡薄。

(4)高校体育教师在精神成长上偏离大学教师独立自治、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理性批判的精神追求。

(5)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总体不佳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高校体育教师制度安排的不足及体育教师个人层面的因素。

3.2 建议

(1)规范教师管理,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动力。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需要规范的管理作为保障。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规范管理应该着重在平等待遇基础上,制定考核标准,实施奖惩分明,取消终身制,实施淘汰制。具体包括:一是平等待遇,明确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的同等地位;二是重视教学评价与改革;三是重视科研管理;四是制定奖勤罚懒的考核标准。

(2)完善继续教育,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建议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高校体育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其次规范体育专业学习的方式,多提供现场讲座式、示范式学习机会,多提供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学习内容;其三应加大支持力度,为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供各种保障。

[1] 张永涛.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过程性初探——简评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大众期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0):111-116.

[2] 虞力宏,汤国杰,高可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136-141.

[3] 李红,阮浩.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26(2):92-94.

[4] Sch Aufeli W B.Th E M Easurement of Engag Ement an d Burnout and:A conf irmat Ive an Alyt ic Ap Proach[J].J H Appin EssStudies,2002,3(1):71-92.

[5] 朱慧丽.存在与期待——教师职业价值评析[J].教育探索,2006,176(2):104-105.

[6] 张敏.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性专业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789(5):95-96.

[7] 丁小虎.大学体育教师岗位职责简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1-122,135.

[8] 汤国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98-101.

[9] 夏端阳.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86-89.

[10] 付奕,于芳,李纲.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特征及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4):40-44.

[11] 姜勇.论教师的精神成长——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1(2):55-57.

University P.E.Teachers’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LAI Jinsong1,TIAN Xueli2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expert interview and documentary to conduct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of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different degrees of such teachers'deficiencies and deviations in job involvement including professional ethics,professional promotion motivation,academic pursuit,spiritual growth,etc,whose main causes derive from three aspects:the changes in social value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PE teachers'arrangement system deficiency and PE teachers'deficiency.Therefore,the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transforming these teachers'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by perfect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E teachers,standardizing PE teachers'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tivation,strengthening social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s and promoting their 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Ordinary Universities,Physical-education Teacher,professional value orientation

G807.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5)03-0121-06

10.15942/j.jcsu.2015.03.23

G807.4

A

1001-9154(2015)03-0121-06

201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KJ059),2014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

赖锦松,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51083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006

1.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830;2.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Guangdou 510006

2015-01-01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职业写作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爱的职业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