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力量特征研究

2015-08-01 09:00董德朋刘巍徐玄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健将肌群肌力

董德朋 刘巍 徐玄冲

1.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中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力量特征研究

董德朋 刘巍 徐玄冲

1.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和旋外、内肌群,测试速度包括0°/s和180°/s,测试结果由专职人员提供并打印。

1.2.2 测试指标 本研究选取0°/s速度下的相对峰力矩(PT/BW0°/s)和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0°/s)作为摔跤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的肌力指标[3-4];180°/s速度下的相对峰力矩(PT/BW180°/s)和相对平均功率(AP180°/s)作为快速力量素质的肌力指标[4];180°/s速度下功疲劳指数(WF180°/s)作为力量耐力素质的肌力指标[5-6];0°/s与180°/s速度下的屈伸力矩比(H/Q0°/s或180°/s)、旋外内力矩比(O/I0°/s或180°/s)以及异侧同名肌群比(L/R0°/s或180°/s)作为稳定性力量的肌力指标[7]。

1.2.3 测试方案 (1)咨询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以及伤病等问题。(2)带领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15min的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之前告知运动员重点对肩关节进行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防止测试拉伤,提高适应。(3)准备活动完成后,带领运动员到实验室,调试机器,设置参数,同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要求对运动员进行了固定,讲解了注意事项。(4)本研究采用0°/s和180°/s的速度进行测试,每名运动员在各速度下进行3次亚极量的练习,以减小测量误差[8],在0°/s下的测试所获得的指标结果为持续5s所得(时间间隔30s),而180°/s下的测试则运动20次,相对峰力矩用前4次最大力矩与体重计算所得,相对平均峰力矩由前四次均值与体重所得,而WF180°/s指标由公式所得(本研究采用前5次力矩均值减后5次力矩均值之差与前5次力矩均值之比,再乘以100计算所得),运动过程中测试人员给以鼓励。(5)记录测试数值、解绑、打印测试报告。

1.2.4 数理统计 本研究运用SPSS 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测试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两个组别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个组别的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力特征

由表2可知,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肩关节在不同速度下的PT/BW、APT/BW以及AP指标均为伸肌大于屈肌(P<0.01或P<0.001),WF180°/s肌力指标则屈肌大于伸肌,但是该指标为低优指标,即数值越小,说明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越高。由此看来,该项目男子运动员肩关节的伸肌肌力水平明显优于屈肌。在异侧屈、伸各肌力指标对比中发现,尽管大多数指标为右侧大于左侧,但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从稳定性力量的肌力指标对比中发现,0°/s速度下的H/Q和L/R也均未出现显著性(P>0.05),而180°/s速度下的H/Q和L/R则出现了显著性(P<0.05)。

表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各力量素质肌力(屈、伸)

2.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旋外、内肌力特征

表3显示,自由跤运动员的肩关节两侧旋外的PT/BW、APT/BW以及AP指标均小于旋内(P<0.01或P<0.001),WF180°/s则相反。因此,该项目男子运动员肩关节各肌力表现为旋内优于旋外的特征。同时,左右侧旋外的对比、O/I0°/s、O/I180°/s肌力指标的异侧对比、L/R0°/s、L/R180°/s肌力指标的旋外与旋内对比也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力比较

2.3.1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最大力量肌力比较 表4显示,从屈伸肌力来看,健将与优秀运动员肩关节左屈、右屈的 PT/BW0°/s和APT/BW0°/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将与一般运动员肩关节右屈、右伸的 PT/BW0°/s和左伸、右屈的 APT/BW0°/s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为健将大于一般;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比较中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从旋内、外肌力来看,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左旋外、右旋内的PT/BW0°/s、APT/BW0°/s,右旋外的APT/BW0°/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健将与一般的比较中,肩关节右旋内的PT/ BW0°/s和左旋外的APT/BW0°/s存在显著性,且健将运动员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与一般的比较中,差异性与前两者相似。

表4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最大力量肌力分析

2.3.2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快速力量肌力比较 表5显示,从屈伸肌力来看,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肩关节左屈的PT/BW180°/s、右屈和右伸的AP180°/s显著大于优秀运动员(P<0.05或P<0.01);健将与一般的比较中,肩关节右屈和右伸的AP180°/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优秀与一般的对比中部分指标存在相反的现象,比如左伸的 PT/ BW180°/s和左屈、右伸的 AP180°/s。从旋内外肌力来看,健将运动员左旋外和右旋内的AP180°/s明显高于优秀运动员;在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肩关节左旋内的PT/BW180°/s和左旋外的AP180°/s肌力指标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仅右旋内的AP180°/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快速力量(屈、伸)肌力分析

续表5

2.3.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力量耐力肌力比较 健将与优秀运动员对比中(表6),除左伸的WF180°/s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动作形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为健将优于优秀。健将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时,肩关节各动作的WF180°/s均优于一般运动员。在旋内、外肌力指标对比中,健将运动员在右旋外、旋内的WF180°/s明显优于优秀运动员,在左旋内、右旋外以及右旋内的WF180°/s明显优于一般运动员,而优秀运动员在左旋内、右旋外的WF180°/s上优于一般运动员。

表6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力量耐力(屈、伸)肌力分析

2.3.4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力量肌力比较 从表7中可知,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肩关节右侧H/Q0°/s以及屈肌群的L/R0°/s和L/R180°/s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健将与一般运动员的比较中,右侧 H/Q0°/s、屈肌群的 L/R0°/s、L/R180°/s以及伸肌群的 L/R180°/s均明显大于一般运动员;优秀与一般的比较中,右侧H/Q0°/s和伸肌群的L/R0°/s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从旋转肌群来看,健将与优秀运动员肩关节左侧的O/I0°/s和O/I180°/s均存在差异(P<0.05或P<0.01),旋内的L/R0°/s存在临界差异性(P=0.053),旋外的L/R180°/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O/I表现出小于优秀运动员的特征,而L/R表现出大于优秀运动员的特征;健将与一般的对比中,仅左侧的O/I0°/s和右侧的O/I180°/s存在差异性;优秀与一般的对比中,仅右侧的O/I180°/s和旋外的L/R180°/s存在差异。

表7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稳定性力量(屈、伸)肌力分析

续表7

2.4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变化关系

由于不同力量素质具有多个指标,且部分指标的单位并不一致,为了便于分析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关系,采用百分位法对各肌力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1)。

基于此,本研究绘制了肩关节屈、伸与旋转肌群的各力量素质(标准化得分)随运动水平变化示意图(见图1-4)。首先,从4个图中各力量素质标准分大小来看,运动员肩关节屈、伸与回旋肌群的最大力量均较其他力量素质标准化得分高;其次,由不同水平运动员各力量素质标准分比较得知,健将运动员肩关节无论是屈、伸肌群还是旋转肌群,各力量素质标准化得分均优于低水平运动员;最后,该部位肌群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并非是单线性的对应关系,肩关节屈、伸与回旋肌群的这种变化表现为一致性。

图1 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屈、伸与旋转的最大力量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图2 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屈、伸与旋转的快速力量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图3 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屈、伸与旋转的力量耐力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图4 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屈、伸与旋转的稳定性力量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3 分析与结论

3.1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力分析

从屈、伸肌力特征可知,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伸肌显著优于屈肌,这一结果与我国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肌力特征相似[10],因此,我国该项目运动员肩关节伸肌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均优于屈肌肌群。本研究还显示了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右侧的屈、伸大于左侧,但是并未出现显著性(P>0.05),Roger的研究表示,两侧肌群力矩差异在15%以内不易造成运动损伤[11]。从整体来看,该项目男子运动员肩关节的左右侧肌力较为平衡。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显示,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L/R肌力指标在85%-100%之间,而该指标的合理范围应该在90% -110%[12],这是造成该部位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学者Escamilla等人也证明了这一点[13],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支持和保护性力量训练还较为欠缺。

同时,在0°/s速度下H/Q的对比和L/R均未出现显著性(P>0.05),而180°/s速度下的H/Q和L/R则出现显著性(P<0.05),这似乎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静力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平衡与稳定能力较好,但是在动力下的这种稳定能力较易被打破,这将导致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比赛中与对手进行对抗时,应对不同速度的变化能力相对不足。这也将进一步降低其他力量形式的发挥,甚至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因此推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快速状态下的稳定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3.2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旋内、外肌力分析

就肩关节旋转动作的各肌力特征而言,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旋内各肌力指标均优于旋外,证明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旋内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大于旋外,这符合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特征。也证明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训练中对旋内主要作用肌的训练刺激较大,背阔肌和胸大肌的提升,必然有利于自由跤运动员的提抱和扭摔。但是,在稳定性力量的肌力指标对比中,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的O/I肌力指标在45%-70%范围内。而以往研究显示,运动员肩关节旋外内比的评价标准为2:3(66.7%)[14],进一步从表3中发现,仅右侧的O/I180°/s肌力指标在标准范围内,而左侧不同速度下的O/I肌力指标比值均较低(50%以下)。这一结论则证明了肩关节旋外肌群力量的薄弱,Yildiz等人认为,在作用于肩关节旋转运动的一对拮抗肌中,若原动机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拮抗肌,会造成肩关节运动中拮抗肌和原动机力量的失衡,而长期的处于这种失衡状态便会引起该关节运动损伤[15]。同时,肩关节的左右旋外比仅在70%-90%,也不符合正常的异侧同名肌力比范围[12],同样证明了左侧旋外肌肉力量是一个薄弱环节。而肩关节O/I指标的左右对比和L/R指标的旋外、内对比则证明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运动的不平衡性,这也可能成为该项目男子运动员肩关节经常出现损伤的原因之一。由此说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的稳定性力量亟需进一步加强,尤其对左肩外旋肌群的力量素质。

3.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力分析

在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的最大力量肌力比较中,就屈、伸动作而言,高水平自由跤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能并不是取胜的唯一因素,如部分指标存在健将低于优秀运动员。但不能否认的是,最大力量仍是该项目运动员的基础性力量,这从健将和优秀运动员均显著高于一般级别运动员得以证明。就肩关节旋转动作而言,健将、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比较同样证明了最大力量的重要地位,同时,健将与优秀的比较也证明了仅仅一味的追求该部位肌群最大力量的发展,并不能保证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由此推测,低水平运动员提高最大力量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但是若想向更高层次迈进,一味的追求最大力量的提高并不是一种有效途径,即这种对应关系随着运动水平的提升而减弱(本研究中健将运动员在部分指标上低于优秀运动员)。

在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快速力量肌力比较中,就屈、伸而言,健将运动员肩关节左屈的PT/BW180°/s和右屈、右伸的AP180°/s肌力指标均较其他水平的运动员优秀。结合之前健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并不是最高的结论,可以推断,在具有一定最大力量基础上的快速力量发展,可能更有利于自由跤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同时,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比较则证明了没有较强的最大力量作为基础,一味发展快速力量,并不利于自由跤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类似的结果也表现在了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旋转的相应指标上。由此看来,一般运动员目前首先急需提高的是最大力量素质,而优秀运动员则需要提高的是快速力量素质。

就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力量耐力指标的比较而言,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随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告诉我们,具有较好的力量耐力水平,能为运动员长时间保持最大功率的输出提供保障,也就更适合该项目持续性高强度的比赛需要。另外,从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中发现,健将、优秀以及一般运动员肩关节存在多种肌力指标数值不在合理范围之内的现象,例如优秀运动员肩关节的屈伸力矩比,健将、一般运动员肩关节的旋内外力矩比等。综合来看,无论是肩关节的屈、伸还是旋内、旋外,我国各个级别的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稳定性力量水平整体较差,尤其是快速条件下的旋转所涉及的肌群更为严重,这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

3.4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变化关系分析

本研究为了探讨肩关节各力量素质随运动水平的变化关系,采用百分位法对各肌力指标进行了计算,并汇算出各力量素质标准分(图1-图4)。研究显示,各级别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标准分均大于其他力量形式,从而证明了肩关节的最大力量素质仍然是该项目运动员的基础性力量。同时还发现,该部位屈、伸与旋转肌群的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线性对应关系并非为单线性关系。而是随着运动水平的提升,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的最大力量与之关系出现弱化现象,而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则表现出与运动水平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同时,该部位屈、伸与旋转的这种变化表现为一致性。由此推测,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最大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该优先发展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尤其是快速力量,这可能更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4 结论

(1)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伸肌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优于屈肌肌群;就旋转肌群而言,肩关节的旋内肌群优于旋外肌群的肌力特征。

(2)从肩关节屈、伸肌群的稳定性肌力指标中发现,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静力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平衡与稳定力量较好,快速状态下这种稳定能力较易被打破,说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快速运动状态下的支撑和保护性力量能力不足;

(3)就旋转肌群而言,O/I指标的左右对比和L/R指标的旋外、旋内对比证明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运动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推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需要加强肩关节稳定性力量训练。

(4)最大力量仍然是该项目运动员肩关节力量素质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力量,然而一味的追求最大力量的提升,并不一定是一种有效途径。研究认为,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该优先发展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尤其是快速力量),这可能更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1] Eckenrode BJ,Logerstedt DS,Sennel BJ.Rehabilitat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Collegiate Wrestlers Following a Posterior Shoulder Stabilization Procedure[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9,39(7):550-559.

[2] Jancosko JJ,Kazanjian JE.Shoulder Injuries in the Throwing Athlete[J].Phys Sportsmed,2012,40(1):84-90.

[3] Ryser DK,Erickson RP,Cahalan T.Isometric and Isokinetic Hip Abductor Strength in Persons with Above-knee Amputations[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8,69(10):840-845.

[4] 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 Lumex Inc.CygexII Testing Protocol[M].NY:Cybex Division of Lumex,1975.

[6] 华立君.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4):33-35.

[7] Baldon RM,Lobato DF,Carvalho LP,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Eccentrichip Isokinetic Torque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J].J Sport Rehabil,2012,21(1):26-33.

[8] Gautrey CN,Watson T,Mitchell A.The Effect of Isokinetic Testing Speed on the Reliability of Muscle Fatigue Indicators During a Hip Abductor-Adductor Fatigue Protocol[J].Int J Sports Med,2013,34(7):646-653.

[9] 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何子红,冯连世,张豪杰,等.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1):89-95.

[11] Roger E,Thomas R.Kinanthropometry and Exercise Physiology Laboratory Manual:Tests,Procedures and Data[M].London New York:Routledge,2001.

[12] Davies GJ.A Compendium of Isokinetics in Clinical Usage and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M].USA:La Crosse,1992.

[13] Escamilla RF,Andrews JR.Shoulder Muscle Recruitment Patterns and Related Biomechanics During Upper Extremity Sports[J].Sport Med,2009,39(7):569-590.

[14] 王向东,任景萍,王晓岐.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69-74.

[15] Yildiz,Aydin T,Sekir U,et al.Shoulder Terminal Range Eccentric Antagonist/Concentric Agonist Strength Ratios in Overhead Athletes[J].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6,16(3):174-180.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shoulder muscle strength feature of freestyle wrestlers in China.Methods:Through the ISOMED 2000 muscle testing system,the flexion,extension and rotation motion of the shoulder of male free wrestlers(12masters,9 good and 15general ones)are analyzed.Results:(1)The extensor is better than flexor muscle strength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uscle and internal rotation is superior(P<0.05).(2)The balance and stability strength in the static state(0o/s)is good,but the stability in the fast state(180o/s)is easy to be broken.(3)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T/BW0o/s,APT/BW0o/s,AP180°/s,WF180°/sand other indicators of shoulder join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thletes(P<0.05).(4)there are significant features in H/Q0o/s、O/I0o/s、L/R0o/s、H/Q180°/sand other muscle strength indexes. Conclusion:(1)The stability strength of shoulder joint in dynamic condition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especially the stability strength of fast state.(2)There is non-equilibrium in flexion,extension muscles or rotary internal,external muscles of shoulder joints.Sports injury can be avoid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balance training of shoulder joints.(3)When wrestlers maximum strength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degree,priorities should be given to fast speed and endurance training because it might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ports performance.

muscle strength;maximal force;speed force;endurance strength

G804.6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5)03-0087-07

猜你喜欢
健将肌群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红领巾小健将
游泳健将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