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在逐渐的进步,不断地创新,自新课改以后,所有的历史教师就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中,积极的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这门本身就比较枯燥与复杂的学科变得更加的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刚刚进行新课改,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也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这些教育方法就还是不够完善,不是很具有科学性,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那么就要对高中的历史课堂进行创新与有效性的研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不可盲目的、随意的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改革;创新;有效性;研究
前言: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相比,是一门教育性比较明显的学科,但是知识的分布比较分散,不是很容易把握。可以说很多教师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把握的都不是很清晰,这就导致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始终存在着问题,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与开发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一、制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提到高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考,这个许多人认为可以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所以,导致许多教师教学的目标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为此,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会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大大的降低了历史教学的质量,不利于高中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进行【1】。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科学
在现在许多的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许多的历史教师还是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性的知识的阐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比较呆板与乏味,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是在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教师对他们进行的知识的灌输,失去了自己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性的进行,制约了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挖掘历史学科的趣味性。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天的视角都用来学习,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他们的学习方法也都是从小学开始就是被教师养成了,学习方法一旦养成,将很难再改变。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尤其是认为历史这门学科全都是客观的理论知识,只要对其进行机械式的记忆就可以学好这门学科,从根本上忽略了历史这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没有用心去感受历史的发展轨迹,去欣赏历史上的各种事迹。长此以往下去,即使是那些本身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也终将会对其失去兴趣的,最后导致历史课程教学的成果越来越不理想【2】。
(四)教师教学模式的落后
在现代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大量的被运用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讲述,学生只是机械的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记忆,根本就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去记忆。
教师在备课之处,虽然是在参考新课改下的心得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进行,但是却不会从根本上对课程进行改革,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会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大量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进行与综合能力的养成。
以上是现代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阻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进行,本文将会针对以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进行。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3]。”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学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前提,制定适合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保证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当堂课上能被学生所理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发展的工作迫在眉睫。
教师在备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紧扣新课改中所提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进行。并且要依据此目标对教学的美容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师要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标下的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单纯的向学生传输知识,要将课讲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增加课堂讨论,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自己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恰当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是非判断的能力,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就是要明确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即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课后温习与巩固的任务,在预习时把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时,大家共同讨论;课后温习时要按照高考大纲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有侧重点的温习。
结论:在高中时期的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要求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有效的改革,以此来提高我国的整体的教育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娜,王涛.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9):49
[2]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6):103-104
[3]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有低效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7,(2)
[4]胡常海.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教学研究,2010,33(5):86-89
[5]郭艳芬.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