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的临床观察
唐小平
目的 探究盐酸头孢吡肟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2例小儿小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41例。对A组患儿使用50 mg/(kg·d)盐酸头孢吡肟分2次静滴治疗,连续治疗7~10 d;对B组患儿应用50 mg/(kg·d)头孢地嗪分2次静滴治疗,连续治疗7~10 d,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6%(40/41),B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7.8%(36/41);A组细菌清除率为90.2%(37/41),明显高于B组的73.2%(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1例,B组不良反应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选择盐酸头孢吡肟能够获得切实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呼吸道感染;小儿;盐酸头孢吡肟
临床儿科出现频率较高的一项病症时小儿小呼吸道感染,对此项病症的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是关键[1]。盐酸头孢吡肟是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种药物可以较好地穿透过革兰阴性菌细胞的外核,其能够与多种青霉素结合,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亲密,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其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功能[2]。本研究选取82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观察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救治过程中盐酸头孢吡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九江市星子县妇幼保健院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2~14岁,平均(3.5±0.4)岁。所有患儿入院时为其开展胸部X线片、临床不良症状观察、身体体征变化与细菌学检查,确诊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的下呼吸道感染标准[3]。排除标准:(1)对头孢类或青霉素过敏的患者;(2)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4]。
随机将82例患儿分成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患儿男23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3.3±0.6)岁;B组患儿男25例,女16例,年龄2~14岁,平均(3.1±0.3)岁。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患儿使用50 mg/(kg·d)头孢吡肟(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20050360),分两次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10 d为1个治疗周期。B组使用50 mg/(kg·d)头孢地嗪(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20103623),注射方法与治疗周期同A组。2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后开展痰培养动作,对细菌种属进行鉴定分辨,记录菌株数量,使用K-B纸片法对具体药效进行监督,并且对细菌清除率开展计算动作。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儿的细菌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各项临床不良症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儿的细菌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各项临床不良症状有好转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儿的细菌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各项临床不良症状有好转迹象但是变化不明显;无效:患儿接受72 h治疗后,病情改善程度不明显甚至恶化[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细菌清除率:接受治疗后所选取的样本没有再出现细菌生长的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A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7.6%,B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7.8%,A组明显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2 细菌清除率与不良反应 A组1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B组2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儿出现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2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未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细菌清除率90.2%,显著高于B组细菌清除率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n(%)]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科病症中有较高的出现率,而选择概率最高的抗生素治疗药物便是头孢菌素类药物[6]。盐酸头孢吡肟属于第4代头孢菌素抗菌类药物,有广泛的抗菌谱,对于各种致病性菌种抗菌活性较强,特别是强化了产I型头孢菌素酶耐药菌种的抗菌活性,适合使用在因为敏感细菌而造成的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7]。
本研究中,对A组患儿使用盐酸头孢吡肟,B组使用头孢地嗪,结果显示A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且A组的细菌清除率90.2%,高于B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盐酸头孢吡肟不但在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方面有强大的活性功能,且在革兰阳性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等菌种的抗菌活性作用较强,并且在对抗染色体介导的bush-I型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作用也较良好[8]。盐酸头孢吡肟作为第4代头孢菌素,相比第3代头孢菌素,有以下新的特点:(1)抗菌谱更广,对G+菌的抵抗活性更强;(2)对于由细菌衍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更高且诱导性更低,特别是可以将第3代头孢菌素而造成的高致死率AmpC酶以及部分的ESBLs进行切实的分解效用;(3)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穿透过G-杆菌外膜,并且能够更亲密地与各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也更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使用盐酸头孢吡肟的细菌清除率高于B组(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症过程中,为患儿选用盐酸头孢吡肟,效果还是比头孢地嗪更好,抗菌效果突出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作用,在儿科和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救治过程中,应用价值值得肯定[10]。但本研究所选病例数较少,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1] 龚轶欣.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9):108,110.
[2] 栾微.头孢吡肟对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93-1594.
[3] 钟丽君.盐酸头孢吡肟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9):114.
[4] 曹晓燕.75例2周岁以下幼儿应用头孢地尼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95-96.
[5] 李肇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93-94.
[6] 冯拴琴,黎建丽.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对比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51-3252.
[7] 陈柱,黄向民.头孢呋辛钠两种方案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826-827.
[8] 旷凌寒,王嘉敏,周伟,等.新生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华西医学,2014,3:417-420.
[9] 王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4,11:185-186.
[10] 梁文杰.对比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头孢吡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10-3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79
江西 332800 九江市星子县妇幼保健院 (唐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