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京国 王庆锡 闫静 宋军
摘要:以菏泽地区在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备案出口企业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企业数量、企业类别、县域分布、行业特点等方面对菏泽地区出口企业架构进行解析,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为出口企业在区域性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继续发挥作用,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性经济 出口企业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对外贸易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企业是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出口企业一直是区域性经济活动中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也是国民紧急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企业的发展在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菏泽作为经济欠发达型的农业大市,立足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动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企业数量和出口额逐年增加,出口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增收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直接间接带动菏泽地区 280万人员就业。在当前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口企业的作用,膨胀企业规模,推动出口企业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促进出口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考验。
一、菏泽出口企业概况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菏泽市共在检验检疫部门注册/备案出口企业418家,曹县、牡丹区等十个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曹县205家,成武县46家,牡丹区44家。其中,食品类企业95家,占全市出口注册/备案企业总数的22.73%,动植物类企业282家,占全市出口注册/备案企业总数的67.46%、机电轻纺类企业41家, 占全市注册/备案企业总数的9.81%。出口注册/备案企业主要由竹木草柳类、蔬菜类、危险化学品类等20种产品类别的企业构成,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木草柳类企业252家;蔬菜类企业53家; 危险化学品类25家。
二、呈现的特点和趋势
(一)县区特色出口企业群初步形成
曹县形成了以木草柳制品和芦笋罐头为特色的出口企业群,成武县形成了以大蒜为特色的出口企业群,牡丹区形成了以牡丹种苗为特色的出口企业群。以巨野县为代表的水果出口,以鄄城县和东明县为代表的化工品企业成为菏泽新兴区域出口增长点。
(二)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化
菏泽出口企业主要由木草柳、罐头、蔬菜、危险化学品等20大类产品构成,近年来,又新增了出口禽肉、木糖醇、玉米芯衍生物粉和生物质燃料等企业,从整体来看,结构趋向多元化。尤其随着菏泽煤炭、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新兴出口企业的形成存在一定的潜力。
(三)形成了产业性龙头企业
在一些特色优势出口产业中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推动着菏泽的出口。如木草柳制品类的山东省曹普工艺有限公司、罐头类的山东立兴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类的山东佳农果蔬有限公司等,其中山东佳农果蔬已是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注重企业品牌建设
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曹普”、“佳农”、“巨鑫源”、“鲁艺”等15家企业开始注重自主品牌建设,以品牌的认可实现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同时,为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约,以“中国木草柳基地”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对BRC、FSC等认证认可和自主创新的力度也在加大,并强化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民营资本优势得以发挥
出口市场激活了民营资本的活跃,在菏泽出口产业中,民营企业占到90%以上,涉及面比较广,发展潜力大,已经成为促进菏泽区域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另外,随着新的投融资机制的完善,一些股份制出口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数量区域集中,县区间发展不均衡
曹县、成武县和牡丹区等三个县区的出口企业数量就占到菏泽市总出口注册/备案企业数量的70.57%。仅曹县就集中了菏泽49.04%的出口注册/备案企业,而开发区仅有出口注册/备案企业3家,县区之间的企业在全市所占比重差别较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资源依赖性企业较多,发展后劲乏力
尽管部分县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甚至是特色产业转化成了优势产业,但资源依赖性企业居多,出口以初级农副产品为主(占菏泽出口总量的70%左右),深加工和特色产品少,产品档次、附加值低,利润薄,在对外贸易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中小型企业居多,抗风险能力差
菏泽出口注册/备案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较小,风险抵抗力差。尤其是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能力较差,造成菏泽曾经的优势产品企业出口大幅萎缩,甚至濒临消失。
(四)企业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依然存在
县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也带了企业同质化的问题,如曹县仅出口木草柳制品企业就有182家,占到全县出口注册/备案企业总量的88.78%,企业间缺乏专业社会化组织,市场信息不对称,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滞后,企业间通过竞相压价进行竞争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会从根本上削弱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
(五)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生产方式落后
家庭式管理、作坊式经营的形式依然存在。比如柳编工人大幅减少,使得很多企业柳编订单落空,另外工人流动性增大,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方式的落后,也带来农业化学品、兽药使用等源头控制难度的增加。尤其近年来,受劳动力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在短期内大幅上涨,导致企业面临涨价则国外客户流失、不涨价则无利可图的两难局面。
(六)企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菏泽企业的市场责任主体的品牌意识依然薄弱,缺乏通过品牌效应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不重视品牌经营,没有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也受限于企业规模、融资的束缚而难以实施。以出口速冻蔬菜为例,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出口均价1164美元/吨,而在国外市场平均售价至少翻倍。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出口企业组织和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经营体系,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规模、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等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为市场经济活动服务的作用,使其成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间的纽带和桥梁。如菏泽芦笋协会不仅在促进芦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国外“两反一保”和贸易壁垒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注重出口市场环境建设,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出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和推动社会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进入出口市场。
(二)正确发挥行政引导作用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区域性外贸产业开发,协调好各方关系,避免企业盲目发展引起无序和熵增。引导和帮助重点产品、名优产品的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使更多产品获得顺利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逐步缓解信贷供求矛盾。引入外生发展变量,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私募等直接融资渠道筹措资金,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三)创新企业发展模式
借助于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基础资源和完善的产业体系等比较优势,创造自己的增长极,集聚本地区的生产要素,同时吸引其他地区的生产要素。以山东省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为契机,发挥鲁、苏、豫、皖四省交界辐射中原桥头堡的优势,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五位一体”的出口企业发展模式,以菏泽煤炭、石油和农副产品等基础资源的丰度,积极实施企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战略,做强现代农业,做优新型工业,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
(四)注重出口企业品牌建设
深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围绕WTO规则,主动引入外生发展变量,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或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缩短本地工业技术革新的时间和研发费用,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投入不足,推动品牌创建。积极向国家推荐名牌产品,并在技术产业、优势产业中开展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借助政府在境外组织宣传活动平台的契机,推介菏泽出口企业品牌,助力企业开拓非洲、中东、中亚、东欧、东盟等新兴出口市场。
(五)推进出口企业结构高度优化
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巩固扩大优势企业,提升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按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地位顺向推进,按照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的优势地位顺向推进,按照低加工度企业向高加工度企业的优势地位顺向推进。基于农副产品资源数量大、 品种多和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坚决改变以原料型出口企业为主,简单加工、出口单一的企业发展模式。同时,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谢京国,1980年生,菏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