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吴金梅
回顾近来的教书育人工作,有两件表扬学生的事,使我有点“后悔”。
一
开学第一个星期的周末,我班上的学生小胖到市紫山广场玩耍,看到管理员捡拾地面的废弃物,他也参与帮忙,干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家。我得知后,不仅向学校作了汇报,而且在班上着实地宣扬了一番,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希望他继续保持下去。
可是,接下来就连续有科任教师和班干部反映:小胖心里总在想着做好事,几次作业都没有完成,还有点不服管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个平常乖巧的孩子要“出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就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现实生活中,即使成年人也希望得到他人肯定,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更喜欢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将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可是我的表扬却使小胖出现副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请教一位心理学教师,他说表扬要合乎情理,真实有度,才能在感动学生的同时,催人奋进;表扬过多过滥或不切实际,学生会对表扬逐渐麻木,忘记自己的缺点,不知不觉地在内心滋生一种无比的优越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啊,有些时候,我们的学生实际上是“被表扬”而失去了“自我”。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表扬评价,不仅不能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他“整个人”的表扬评价,而且表扬后还要择机对他的缺点加以点拨引导,才能使成长中的孩子走得稳。
这件事这个人使我明白,“以偏概全”的表扬可能会使学生失去“自我”。
二
上学期秋收时节的一个星期一中午,放学后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刚出校门,就下起了雨。回家途中,发现路旁边的打谷场铺晒着稻谷,一个老大爷正在艰难地收拾着。此时此刻,同伴都呼啸而过,有一个男生却刹住车闸转身下来,帮老人把谷子拢到一起,用雨布盖好,才冒着越下越大的雨回家去。
有学生认识他是我班上的,并反映到学校。晚谈话的时候,校长把我叫去通报这件事情,并强调说:
“这个孩子的行为值得肯定,你要认真总结,在全班加以宣传。”
“校长,您说了半天,他叫什么名字呀?是不是我们班的?”我有点不太明白地问道。
“有学生说是你们班的,小名叫毛毛,学名叫什么他说不清。你去查一查。”
回到教室,我们讲了事情经过,问有没有人知道是谁干的,一定要好好表扬,这也是校长的意见。此时,全班同学你望我我望你,只有陆一凡低着头在有心又无心地慢慢翻着书看。直觉告诉我,可能就是他了。我轻轻向他走近,悄悄叫了一声:“毛毛!”“哎!——”他满脸涨红、惊慌失措地回应一声,又低下头,就直向我摇头摆手,这分明是不让我说嘛!怎么办呢?眼看15分钟的班主任谈话时间就要结束,来上晚自习的老师已经等在教室门外,我的那份喜悦之情自不必说,但还是忍忍心依了他,暂时没有声张。
下晚自习,从学习委员收来的周记本中,我们发现陆一凡留了一张纸条:
“老师,帮老大爷收谷子就是件平常事,我自愿,我高兴。请您不要表扬我,也不要再提了。”
按说,发生在陆一凡身上的这种事情,大张旗鼓地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顺理成章。不表扬他是不是会错了呢?我通过冷静思考,觉得还是应该表扬一下。
表扬过后的某一天,陆一凡又转给我一张纸条:
“老师,我不要表扬而你硬要表扬我,使我很纠结。大雨来临,帮老大爷收谷子就小事一件。你想,要是只有我俩知道那点小秘密该多好。老师,其实您不懂我们学生的心。您的学生陆一凡。”
这不得不引起我的反思。现在是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和激励性评价。而尊重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育人为本”应该从尊重学生开始。此事若依孩子的想法不表扬,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为了呵护孩子的那颗童心,使孩子自由地“生长”。
我如果不表扬陆一凡,而是把那份喜悦珍藏在心里,同时也是成全了陆一凡那份“为善无善名”的自我赏识与美好体验,那该有多好啊!◆(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龙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