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高危产妇评估方法及应用效果

2015-07-30 07:45郑瑞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液化负压

郑瑞云 张 安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切口脂肪液化产妇也随之增加。应用切口脂肪液化高危产妇评估法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进行评估并采取系统性的预防护理,对于确保产妇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积极开展该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4219例,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产妇210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产妇年龄19~36 岁,平均(26.5 ±3.6)岁。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产妇2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产妇年龄20~37 岁,平均(27.5 ±2.5)岁。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次、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运动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切口脂肪液化高危产妇评估法进行筛选评估,且针对产妇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系统化预防护理。(1)筛选和评估[1]。总结发生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因素为肥胖(体质量指数≥28)和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次要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重度贫血、低蛋白、妊娠水肿、胎膜早破、羊水浑浊,以及合并感染、剖宫产术时间延长>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符合其中1 项主要因素或者3项及以上次要因素者则判定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高危产妇。针对高危产妇实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术前预防护理。为患者介绍腹部脂肪液化发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原理,进行针对性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介绍医院的成功案例以及医师的技能水平,增加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咳嗽技巧,避免对切口造成影响。插管前进行会阴冲洗2 次,均不少于3 min。(3)术中预防护理。手术过程中,对脂肪组织进行妥善分离,避免对切口造成反复刺激。对脂肪组织中的血管进行结扎,防止过度出血,手术过程中要避开对神经的刺激。术中避免使用暴力,尽量减少对脂肪组织的压榨。胎儿娩出后要及时吸净羊水,妥善缝合腹膜。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清除游离脂肪组织。放置引流管后,对皮下脂肪组织予以全层缝合,保持适当间隔,避免形成死腔。(4)术后预防护理。详细记录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切口情况等,密切关注是否存在敷料渗血、渗液等,必要时打开敷料观察切口。及时挤压负压吸引瓶,持续3 d每天拔出小部分引流管,当引流液每天<2 ml 则完全拔除。观察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若术后3 d 引流液每天>10 ml 或颜色变黄,则要及时换药,同时挤压切口,并调整负压吸引管位置,延长负压吸引瓶至术后7 d 左右。对于已经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红外线理疗,每天2 次,每次1 h,持续至术后第5天。对于切口裂开患者,及时拆除裸露缝线,0.5%碘伏冲洗切口,无菌纱布覆盖,蝶形胶布固定,换药每天2 次。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在床上活动四肢,24 h后下床活动。同时,继续加强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2]严密观察产妇腹部切口,确定是否存在渗出液,对渗出液的量、颜色以及变化进行分析。以下情况评定为发生脂肪液化[3]:切口渗出液可检测到脂肪滴;术后3 d负压引流液每天≥15 ml,持续≥3 d 无减少;切口7 d 拆线时有渗出液,愈合不良,皮下可见非新鲜脂肪组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产妇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在剖宫产并发症中,切口脂肪液化具有较高的比例。该病主要是由于剖宫产术后切口不愈合或者愈合不良所致,但产妇体温变化不明显,切口也不存在显著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切口处有黄色液体持续渗出,切口内有腔隙,皮下脂肪不新鲜,血常规基本正常,切口渗液呈阴性[3-4]。产妇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且经济负担加重,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应用切口脂肪液化高危产妇评估法对产妇进行筛选,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我院对拟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术前评估,并对高危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收缩血管物质释放,以促进切口血液循环;术前指导患者咳嗽,可避免其腹部张力剧增,导致皮下缝线松动形成死腔,控制脂肪液化生成环境;术中钝性分离脂肪组织、减少压榨,可避免坏死脂肪组织释放细胞因子而引起连锁反应扩大范围。针对高危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既可有效减少死腔形成,更能及时引流出局部坏死脂肪组织释放的细胞因子等刺激物,避免坏死加剧形成脂肪液化。术后挤压负压引流瓶,使其维持负压状态,持续引流,可以减少死腔形成。术后进行红外线理疗,有利于促进切口血液循环愈合,同时对炎症因子予以稀释或中和,可以促进切口尽快恢复。经过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针对判断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产妇开展预防性护理,有效降低了不良刺激,减少了死腔形成,促进了血液循环。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显著降低了我院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

[1]邬家燕,竺建辉.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1,10(3):232-233.

[2]季海娜,尹钰荣.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52-153.

[3]张国芳,权永志,张新彦.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144-145.

[4]吴晓梅,赵新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重庆医学,2011,40(19):1942-1943.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液化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