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应发挥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

2015-07-29 22:08陈尧
商业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高校

陈尧

[摘 要] 传统伦理作为世俗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浸入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并按其特质继续发挥现代作用。这些传统伦理一直延伸到现代社会之中,其内在的感召力激发了人们内在真善美的本性。高校是转化和承接传统伦理的肥沃土壤,其教育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传统伦理的渗透和外化,使学生感知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形成良好的人格。通过弘扬传统伦理的现代意义,可激发大学生心中先在的善性,提升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

[关键词] 高校;传统伦理;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D230 [文献标识码] B

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如何将高校德育工作与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如何做到对道德底线的坚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发挥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来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者在高校教育中渗透传统伦理,使其转化为大学生内心的道德规范,自觉地认同传统伦理的精髓,明确人是道德的存在。大学生只有更好地把握道德规范,自觉规范言行,才能建立起理想的人格,更好地践行伦理方面的中国梦。

一、传统伦理与现代化精神的接轨

传统伦理中的部分思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早已瓦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伦理不能与现代化精神接轨。传统伦理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骨髓里,已经成为中国人意识中的一部分,有不可替代的根源性。这些根源性的东西与现代化精神之间是有着结合点的。现代化精神起源于西方,意味着主体性的发挥,这与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主体性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中国传统伦理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就是主体性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中国人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因此,肯定主体、确定主体性的正确存在方式既是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现代化精神的核心,二者是契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人民的主体性,现代化精神也需要主体性。这既是对传统伦理的继承,也是发挥现代伦理的实用性功能。传统伦理与现代化精神主旨的一致,可以促使人们将精神层面的主体性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实践。

除了主体性精神,传统伦理中的许多思想,例如群己关系、公私之辨、义利关系、仁爱和谐、诚实守信等,经过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理积淀,已经转化成共同的民族意识,是社会赖以存在的主流道德规范。这些传统伦理经过岁月的磨砺,其兼容性和发展性能够应对新的时代挑战,承接新的社会伦理,继续成为社会主要伦理建构的重要部分。新时期之下,这些传统伦理能够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与现代伦理的实用性功能不谋而合。传统伦理与现代化精神结合之后,能够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人们内心的平衡。这种结合能够满足实践主体的需要,也能满足文化资源的发展。

二、高校发挥传统伦理现代价值的途径

高校作为体现社会人格的重要组织,传承传统伦理的同时,也应该继往开来地发挥其现代价值。发挥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这样才能符合群体生存的需要。高校通过讲授传统伦理的现代精神,可以加强学生的内在修为和人格的完善,形成自律型的心性道德。这样能够使大学生遵循道德规范,从内化的道德自觉意识中塑造良心型的自己,提升精神境界。高等教育要抓住人性中具备道德要素的规律,讲授传统伦理的现代作用,将其转化为个人的主观意志。

1.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发挥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

课堂作为道德教化的重要阵地,是学习道德理论的好机会。虽然道德类课程在高校教育中不是主要课程,但是教师可以根部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道德教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内心的升华。例如,商科类课程可以强调文化商人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经济人和道德人统一的意义。文科类课程要拓宽传统伦理的普遍价值,建立学生的道德意识。工科类课程应强调技术伦理的意义,以规范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这种正面宣传传统伦理的形式,加大了课程的人文价值,有效促进学生从现代层面认识传统道德。由于传统伦理有着自身的文化基因,在课堂进行传承之时,一定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化精神的价值体系。传统伦理融合了现代化精神之后,必然会焕发出新的光彩,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高校教育可以通过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增加学生的道德认知,调整群体之间的关系。

2.教师要利用自身的道德品质来感染学生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必须具备高品质的道德规范。在现代教育模式之下,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道德品质,还要将其转化为现代道德,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之后来感染学生,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言传身教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感染学生,甚至获得道德体验。传统伦理包含着诸多精华,例如仁爱和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等,这些仍具有现代价值。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传统美德,还要将这些道德形态渗透给学生,做到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增加学生对传统道德认识的重视,拓宽感官上的接受范围,用道德理性来减少人性的弊端,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坚定的道德观念。这些一旦形成,道德便具有了现代性的特征,进而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对传统道德规范有着深刻的理解,利用现代教育模式将其外化到自身行为上,让学生体会传统道德规范的魅力,并形成现代性的高度的道德自觉。

3.结合其他学校其他力量发挥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

传统伦理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价值,对人的道德规范具有明确的指向意义。高校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其他力量对传统伦理加以现代性的熏陶,例如学工部、团委、广播站、电视台、校报、心理咨询室、学生会、社团以及组织的各类活动等。结合了这些力量,道德行为就会有效增加,传统伦理也会经过自主的过程发展为现代伦理。这种教育方式具备个体主动参与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的感染,优于单纯的理论传授。传统伦理经过了大学生的继承,在内容上逐渐具备了现代化的精神,返本开新地做到了本土的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承接。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一种向善的生活,继承德性传统,在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形成道德实践的认同,必须结合多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有了多元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大学生能够加速传统伦理向现代发展的步伐,增加传统伦理在当今社会的适应度。endprint

三、大学生对传统伦理的现代把握

传统伦理只有经过了现代价值的再创造才能发挥现代价值,才能落实到现代社会的操作层面。经过了民众的参与,才会实现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型。大学生要对传统伦理进行学习和把握,发掘传统伦理的现实意义,进而增强民族文化的归属感。

1.志存高远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当今仍具有生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人生目标,这样生活才有方向性的指引。志存高远经过现代价值的再造,必然要求大学生的个人目标服从国家的发展规划,服从集体利益,并且适合自身的发展。个体有了远大的目标,才能够产生动力,对理想进行不懈地追求。大学生的志向是否高远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民族的自强,也关系到未来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大学生的志存高远是个体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表现,也是个体对于群体、国家的责任。这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伦理观点,是传统伦理与现代精神的融合,包含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这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自身的抱负,还要建立自身对于民族和国家的使命感。

2.积极进取

这是传统伦理中人格自强不息的表现,也是现代价值中的重要伦理规范。今天要求大学生所具备的积极进取精神不同于古代的入世情怀和近代的救亡图存,而是要具备奋发图强的道德意识,有计划地完成自身的目标。和平年代之下,大学生也要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各行各业上间接地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当前受腐朽思想的侵袭,诸多大学生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对于自身的修养和发展极为不利。如果这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后果将十分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实力。因此,大学生不仅要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处世态度,还要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还要对积极进取这一美德进行思考,结合正确的人生规划和部署,培养自身的社会意识。

3.孝道之心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重孝传统,对孝道的理解高于其他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孝道已经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伦理价值观念,也是当代家庭伦理的内核。这一理念经过岁月的磨砺,其涵义已经大大扩展,不仅指孝养父母,还指友善对待兄弟姐妹等。就90后的大学生而言,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家庭氛围使其对孝道较为淡漠。道德约束对于个性鲜明的大学生所起的作用较少,使孝道丧失了应有的作用。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大学生应对普世性的孝道进行重新温习,从孝敬父母出发,由近及远地立身成事,构建和谐伦理。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需要大学生继承孝道,现代文明也需要大学生发扬孝道。中国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这种社会秩序需要孝道的深化和提升,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应持平等民主的理性态度看待孝道,摒弃传统孝道的不合理因素,将孝道与现时代的社会生活承接起来,使孝道成为社会的新子德。

4.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虽然是世俗伦理文化,但是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成为中国伦理文化的主流道德规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诚实守信早已形成了中国人的心理认同,也是现代实践主体对现实伦理生活的实际需要。然而,今天的大学生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却出现了对诚实守信的违背。这种道德失范的状态对于全民道德意识形态的构建极为不利,必须给予纠正。大学生自身要坚持诚实守信的传统伦理,对其现时代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刻地把握,理性地分析问题。从多个方面践行才会使大学生体会到诚实守信的现代价值,例如考试诚信、简历诚信、论文诚信、言行诚信等,在身边的小事中形成言行一致的道德意识。这是因为大学生毕业之后要步入社会,诚实守信是衡量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评价,言而有信才能成就良好的未来。大学生应该对诚实守信加强心理上的认同,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规范完善自身,促进传统价值落到现实社会的实处。

利用高校作为弘扬伦理道德的平台,满足主体对传统伦理的归属感,挖掘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使传统伦理能够承接现代化的人文精神。高校作为传播文化的基地,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在高校的氛围之内,通过课堂的道德理论学习,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现代精神,有利于增加民族归属感。追寻传统伦理与现代道德之间的契合是高校教育的任务之一,这种道德教化的润泽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道德准则的作用,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进而找到民族情感和现代价值需要。

[参 考 文 献]

[1]柴文华.中国非儒伦理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2

[2]张锡勤.一得集[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程东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J].六安师专学报,1995(2)

[4]朱贻庭.关于中国传统伦理现代价值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4)

[5]郭丽萍.论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开掘[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4)

[6]周全德.中原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J].学习论坛,2006,22(12)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高校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