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投行业务吸存策略

2015-07-29 22:03吕小龙汤义新
商业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吕小龙 汤义新

[摘 要] 在债券代替信贷的“新常态”下,银行需要更多以投行思路进行留存、吸存;商业银行利用投行业务吸存可以一定程度上环节监管约束压力。银行投行业务在稳步提升,发债量和顾问类业务成为银行投行中最重要增长点。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转换存款策略应对新常态经济,通过债券承销吸存和财务顾问吸存投行业务加强稳存的策略创新,以获得存款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吸收存款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一、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吸存分析

(一)新常态下投行吸存可有效应对存款流失局面

201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选择发债融资,对银行贷款形成很大的替代。这些企业以往都是银行存量传统业务客户,一家企业一年就可以给银行带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收入,但随着企业脱媒化的加剧,银行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除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改委和证监会等债券发行相关部门都在推动债市扩容的因素外,2014年以来伴随着债市持续走牛,信用债收益率大幅下降,相对贷款融资成本节约的优势明显提升,亦激发了债券对贷款的替代性。

在债券代替信贷的“新常态”下,银行需要更多以投行思路进行留存、吸存。而投行发债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从三个阶段“留住”存款。一是发债募集资金之初,募集资金以存款形式存在于商业银行,这类资金有一定的存续期,而且能够以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是投行吸存的重要一环;二是在募集资金冻结期间,这类资金仍留存银行,廉价存款形式为银行所重视;三是在债券赎回期间,赎回资金仍然留存银行,这期间的存款资金仍以存款形式留存在商业银行中。

(二)监管加剧下投行吸存可缓释监管约束压力

当前,商业银行利用投行业务吸存可以一定程度上环节监管约束压力。一方面,偏离度新规明确禁止了八项违规揽存手段,期末短期快速揽存无望。而通过投行业务吸存,不在监管范围之内,能够很好地符合监管需求,不受监管约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投行所参与的业务,涉及金额庞大、辐射面广,不仅能够很好地营销相关业务方的存款资金,而且还能延伸业务范围,将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存款有效营销,扩大吸存范围。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现在急需新的存款思路,投行吸存是一种不被监管约束,且符合金融脱媒大背景的新的吸存方式。

(三)企业债券规模、金融顾问类服务需求逐步扩大

在经济减速,金融脱媒大背景下,除了大型核心企业增加直融发债比例,减少贷款依赖外,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在加强直融比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成本角度考虑,以公司债为例,现在三年期公司债的票面利率大概5%-5.1%左右。而1-3年的贷款利率为6.65%,3-5年的贷款利率为6.90%,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7.05%,远远高于公司债的票面利率。因此,对于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来说,发债正在成为第一选择;二是随着债市及资本市场扩充,企业直接融资容易。上市公司发债更有绿色通道,审批速度很快,比贷款要容易。因此,灵活方便的发债途径更被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所接受。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投行业务在稳步提升,发债量和顾问类业务成为银行投行中最重要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吸存策略

(一)债券承销吸存

1.银行以承销能力、网点优势切入企业债券发行。银行在债券承销中,主要是中介角色,从债券的最终对接角色看,可以是银行,保险、券商、基金、资管机构等。银行要想顺利完成承销任务,除了本行资源外,要注重和非银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以便顺利完成大额债券承销,在本行包销额度已满时,可以将剩余债券顺利发售给其它金融机构,以保证投行发债业务流畅性。

在方法上,可以利用非银金融机构必须配置债券等固收产品的特点,同保险、基金、券商加强合作,通过产品差异互补,资金互补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使得银行投行在资金和产品上得到优化,提升部门综合收益。同时商业银行的网点与发债企业、申购人群的匹配度也值得考虑。对于发债需求不同的企业、申购人群,商业银行应该凸显自身的网点优势,有效切入发债企业中。

2.承销全程资金留存银行形成稳定性存款。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未来债券直融比例远远大于信贷融资比例,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债券承销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的利润贡献日益显现,这也是吸引银行不断拓展升级投行业务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承销费之外,债券承销业务为银行所带来的客户存款、结算等综合收益更是不容小觑。尤其是存款留存,因为客户发债规模大,一旦银行成功承销发行企业债券,该笔大额债将直接留存在银行,形成稳定对公存款。

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2年的91.9%下降至2014年上半年的54.3%,而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从2002年的0.04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上半年的2.11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则从2002年的1.8%上升至2014年上半年的28.3%。同时,债券市场的品种也不断的丰富。从发行方式看,既有公开发行也有面向特定群体的非公开定向发行;从期限上看,有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永续性质的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从产品类别看,有资产支持票据、项目收益票据、可转换票据、并购债券、含权债券等,目前,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央企已习惯于主要依靠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解决资金需求,对传统信贷的依赖已日趋弱化。

可以看出,随着债券融资规模的加大,债券承销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承销资金必将成为银行的巨额存款存入银行,形成相对稳定的对公存款。

3.建设银行债券承销吸收企业存款案例。2005年,建行作为首批试点主承销商在市场上成功发行了首支短期融资券产品;2006年投资银行部成立后,债券承销业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业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建行债券承销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一块响亮的品牌。2006年以来,建行债券承销市场排名始终稳居市场前两位。2013年更是再创辉煌,建行债券承销共实现“四个第一”:承销总量市场第一、承销期数市场第一、短期融资券单项第一、超短期融资券单向第一。十年来,建行债务融资承销金额从最初的276亿元,到如今的累计承销量1.7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日渐加强。建行在债券承销业务中的主承销商角色,是连接发行人与投资人之间的重要桥梁。endprint

(二)财务顾问吸存

1.以服务中介、顾问能力切入企业需求。随着金融脱媒不急而速,当下企业融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高信用评级的大型企业发债直融比例不断提升,而中小企业银行介入风险又太高,因此,以银行投行牵头的财务顾问、资金中介业务发展较快。具体分析如下:对于大型直融化企业,投行可以直接以债券顾问、债券承销商身份促成其发债融资,其好处在于虽然没有传统信贷收益,但承销费用和存款留存非常明显,尤其是大企业发债规模巨大,债券从募集期到债券资金专用“存款账户”长期留存,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对公存款。

对于银行因忌惮风险而不愿介入的中小企业,投行顾问切入是一种可行方式,投行可以“项目牵头人”方式,将小企业资金需求方和信托、投资机构等渠道结合在一起,赚取中介费用同时,还可将项目存款留存在本行内。

2.满足企业顾问需求营销企业派生存款。由于和发达国家存在金融体制上的差异,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从股权融资看,在发达国家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天使资金、公众资金等,我国虽存在,但规模有限;就债务融资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信贷。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各类金融机构支出的贷款金额占其资金运用总计的13%左右。而其他如担保类小额信贷债务源融资占7.55%。因此,对于取得银行授信资格的中小企业来说,维护好银行融资渠道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话语权的主要原因。

正因如此,银行投行在对非强势企业时,往往全面介入其融资规划设计,企业现金管理,直融顾问,信贷发放成为一揽子对公链条。银行在揽存时,可以通过“融资顾问”方式,将企业资金,设计成既满足银行存款需求,又保证客户融资需求的“双赢”模式。

3.星展中国营运资金顾问服务吸存案例。2014年11月,星展中国宣布推出“星展营运资金顾问服务”,通过创新的工具,致力于协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营运资金转换周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项免费服务适用于大、中、小型企业客户,覆盖主要的行业类型,自2014年三月起,已经在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市场陆续推出。“星展营运资金顾问服务”由一整套市场基准数据及分析工具组成,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其进行评估,并提供清晰简明的见解分析,包括同行比较、业界最佳实践案例和可行的解决方案等。客户可从报告中更好地把握其企业的营运情况,发掘营运资金转换周期中“被困的资金”,以及在供应链和分销链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除了获取深入的分析报告外,客户还将获得星展银行为其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助力其优化自由现金流,提升竞争优势,从而拥有更多资金拓展其业务。

[参 考 文 献]

[1]刘涛.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15(6)

[2]沈炳熙.商业银行如何开展投行业务[J].农村金融研究,2015(1)

[3]王辉.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因素与吸收存款策略[J].商业经济,2014(9)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研究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核心机制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