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发展初探——以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威远分校为例
刘纬度1,刘朝晖1,乔兴媚2
(1.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威远分校,四川内江641000; 2.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610072)
【摘要】全国电大系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建成了国家开放大学,省电大也正在向开放大学转型。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大该如何转型升级,是值得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以威远电大为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县级电大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开放大学、努力服务人民学习需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县级电大;转型升级;开放大学;多元化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威远分校是1996年经内江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我县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人高等学校,是2001年经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批准的开放教育的考点和教学点。从1979年举办电大教学班到工作站,再到独立建立分校,经过35年的发展,在校生人数从6人发展到1 000余人,从专科1个专业发展到专、本科26个专业。先后毕业中专、专科、本科生7 000余人,其中9人为副县级及以上干部,100余人任科级干部,1 000余人被评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威远电大为威远乃至内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集体。
(二)县级电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电大身份不明确
按《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和六十八条及《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第二条和第五条的规定,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含工作站)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从法律的意义讲身份是明确的,但在现实中县级电大身份是不明确的。县级层面基本上把县级电大作为中小学教育进行管理或者被边缘化管理。县级财政对电大的公业务费(含生均经费、专项经费)几乎是空白,因为县级层面或者是上级专项资金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育。所以,县级电大不能享有任何法律赋予高校的自主权,更无财政经费作保障,严重影响了县级电大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面临难题。县级电大在实际工作中被作为中小学管理,而评定教师职称时,被列入高校教师系列,无法评定。因此,县级电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陷入“两不管”的困境。
2.县级电大地位弱化
县级电大作为传统的学历教育的机构,即使不存在,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似乎也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很多普通高校都在县城办有成人学历教育分支机构。因此,县级电大在县域经济社会的地位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位置。
3.县级电大学历教育发展渺茫
过去电大的教育实际就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学历补偿教育。威远电大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当地学历补偿教育的需求已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尤其在高校扩招后,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比率高达74%左右,新增就业人数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也在逐年减少,再加上各类高校成人教育的无序激烈竞争,招生市场十分混乱。因此,县级电大发展前途堪忧。
(三)主要原因分析
1.缺乏法规政策的保障
从省级人民政府到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对县级电大的身份、地位没有明确;对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义务、权利不够明确;省编委、教育厅、财政等部门没有对县级电大工作人员的编制、教师公业务费、学历教育生均经费、社区教育日常经费等设置拨付的标准。
2.系统内部管理层次太多
程序环节繁琐而复杂、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不高、学员意见较大。各级电大利益分配不够合理,县级电大发展空间很小,严重影响了办学的积极性,没有真正扎牢电大系统的基础,不能有效发挥其优势。
3.缺乏基本保障和动力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义务教育的模式管理电大,违背了《高等教育法》和《广播电视大学暂行条列》的相关规定,不利于电大的发展。政府方面不给予经费投入,电大的发展缺少基本的保障;不给予办学的自主权,电大缺乏发展应有的动力。
4.自身定位不准确
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措施不力,教师队伍量少质低,结构不合理,内部管理机制缺乏活力,服务社会层面狭窄,教学质量不高,离社会的期盼有一定的差距。
(一)县级电大转型升级的可能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向联合国倡导“教育全球第一”的致辞中强调:“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1.终身教育战略方针为县级电大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能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现代开放大学”。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县级电大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国家开放大学的建成为县级电大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2012年7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开放大学的揭牌仪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题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重要讲话。她指出,“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设现代开放大学,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她还强调,应“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贡献”。县级电大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教学点和考点,要建设成为县级开放大学是顺利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开放大学的建成为县级开放大学的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3.省级电大的转型升级为县级电大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四川等各地省级电大也正处于以电大为依托、组建省级开放大学的转型过程中。专家们认为,转型不是简单的更名,而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去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过去电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大在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梦的目标中,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必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们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创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环境。县级电大顺应转型变化而升级,建立县级开放大学也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4.威远电大已初步具备转型升级建立开放大学的基础
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威远电大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放远程教育系统。学校不仅配备了齐全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专业化程度也较高,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已发展成为集中专、专科和本科开放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办学实体。同时,威远电大又是我县唯一的社区教育机构,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担负着全县社区教育理论调研、规划、资源整合、指导、培训服务、督导评估等功能,具备了为城乡社区广大居民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的基本条件。因此,威远电大已初步具备转型升级、建立开放大学的基本条件。
5.人民对教育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为电大转型提供了市场空间
经济的发展催生着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服务的需求。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和我国上海、杭州、成都等发达城市的经济与社区教育关系的一般规律揭示:人均达到5 000美元时,人们对教育精神文化生活有较强的需求;人均达到12 000美元时,社区教育基本普及,人人受教育的环境基本形成。据统计,我县2012年人均GDP达3.5万元,折合为6 000美元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人民对教育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为电大转型升级、建立开放大学提供了市场发展的空间。
(二)县级电大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电大转型升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具有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及改变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两个主要功能”。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教育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无数的理论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依靠提高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来实现,如威远县从过去传统的矿产资源向高科技、电子商务、旅游等产业转型发展。电大必须要适应经济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地方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电大转型升级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本的观点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终身学习。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也认为,当人们物质得到一定满足时,就会有精神需求。多数专家认为,当我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精神文化的需求显得很重要。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的发展实践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电大转型升级。
3.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电大转型升级
教育部长袁贵仁对中国教育梦的表述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中国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教育,还有更重要的是“没有围墙”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所以,没有社会教育就是不完整的全民教育,也不可能是教育现代化,更不可能形成学习型社会。因此,全民教育、终身教育需要县级电大转型升级。
4.推进社区教育、促进社会建设需要电大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建设纳入了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强调“要在改善民生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改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要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建设的目标,关键在人。城市结构不断变化,企事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城镇化的“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形成了多元化结构的社区,即社会的基本单元。要实现社区管理走向社区治理的目标,就要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加强对“人”的教育,才能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才能促进社会治理的目标实现。
5.县级电大可持续发展需要自身转型升级
县级电大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学习的需求。只有把过去只满足一部分人学习需要的单一学历教育模式,改变成为满足人民多元教育文化需求的办学模式,做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电大才会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按教育部和国家开放大学的要求,电大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建设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就是实行开放型教育的大学。开放大学应具备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三大职能,兼具有成人高校及普通高校的任务。它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开放的远程教育机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流砥柱。
(一)完善建设县级现代开放大学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及工作机制
要建设成现代一流的县级开放大学,满足人民的需要,必须要依赖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经费的保障和工作机制的保障。
1.要有开展终身教育的法律依据作保障
《法理学》认为,法对主体具有指引、评价、测评、强制和教育的作用。《教育法》早已明确教育的主体是人民政府。凡是终身教育发展领先的地方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如福建、河北、上海、太原等省、市已经先后颁布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他们的全民教育水平也是全国最先进的。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教育部应尽快修订完善1988年颁布的《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或制定《国家开放大学暂行条例》。在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之前,省人大应尽快制定《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开放大学、其它教育培训机构及公民的职责、义务、权利,让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有法可依。
2.建立和完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工作机制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实施细则或意见》,建立和完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局、编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各级电大,尤其是县级电大(社区学院)应依照《高等教育法》的法律法规,按照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管理,确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对教师公业务费、学历教育生均经费、社区教育日常经费设立标准并纳入财政预算。把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管理。
3.承担办好县级开放大学的主体责任
按照《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办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主体,必须承担办好县级开放大学的主体责任。县政府要把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体落实相关政策,为全力办好县级开放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等保障措施。
4.夯实电大系统的基础工程
尽快制定《开放大学章程》,夯实电大系统的最基础工程,真正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县级电大是电大系统的最基础部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开放大学内部系统的高效运行机制,用《开放大学章程》来规范各级电大依法办学,明确和履行各自的责、权、利,合理分配各级电大的利益。尽量简化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效率,努力满足学员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电大系统自身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执行力。特别是要更加有效地支持县级电大的发展,为电大系统实现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5.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上级电大的帮助
县级电大必须主动作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凝聚正能量,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外塑形象,拓宽办学思路,开拓进取,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上级电大的帮助和指导。
(二)秉承“开放、服务”的核心办学理念
1.正确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任务
国家开放大学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开放大学、香港的公开大学、台湾的空中大学,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30多年的成功的教育实践的体现(包括电大开展了13年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指出,坚持“开放、服务”的办学核心理念,完成国家开放大学的任务有三点:第一,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办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开放大学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所新型大学;第二,中国的国家开放大学要成为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的一所富有特色的、一流的开放大学;第三,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以及相关开放大学的建设,能够成为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笔者认为,县级开放大学的具体任务是为县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服务,努力满足当地人民学习的需求。
2.正确理解和运用“开放”的理念办好县级开放大学
“开放”理念的核心就是向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来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机会和服务。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教学人员、教学对象、教学课程、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等全方位的开放,让学习对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一些更开放的方式来接受高等教育和非学历的教育。具体地讲,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现代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只有真正意义地构建现代“开放”大学,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正确理解和运用“服务”的理念办好县级开放大学
坚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现代开放大学应成为终身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必须探究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广大城乡社区居民对教育文化的需求。开放大学不但要满足学历教育的需求,还要满足社区居民非学历的多元化的教育文化需求。
从学校宏观讲,服务就是县级开放大学应该服务于威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教育的机会和体贴的服务,即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
从学校内部微观讲,服务就是学校领导服务于教师,教师服务于学生,学生服务于社会。
因此,应把“开放、服务”办学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校园文化,努力践行国家开放大学“自强、求知、有为”的校训,按照省级开放大学的具体要求,塑造新型“开放、服务、和谐”的校风,树立“敬业、爱生、善导”的教风,培育“友善、乐学、奉献”的学风,努力建成现代开放、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型开放大学。
(三)县级电大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
县级电大在全国电大系统实行战略转型升级中应不等不靠、积极适应、主动作为,坚持“开放、服务”办学的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近年来,威远电大在转型升级实践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准确定位
人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人民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度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电大就是应该面向普通民众,办成群众自己的大学,真正把大学办在群众家里,办在群众的心中。这就是威远电大转型升级成为服务地方的新型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因此,必须围绕威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根据群众的需求,开展教育文化服务培训活动,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学习的需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地方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服务。
2.确定目标
按照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历史使命,根据县级电大的定位,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创建一流现代开放大学,服务威远科学发展。
一是充分整合电大(开放大学)系统优质资源,在2015年前努力建成全省首批县级开放大学。
二是到2015年底,在威远县社区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威远县社区学院,建成全省社区教育的示范中心,全国的实验基地或示范基地。
三是争取实现“六个一流”的具体目标,即有一流的现代教育思想、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一流的干部、教师队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
3.描绘蓝图
一是重发展,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学历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重和谐,即坚持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确实履行一岗双责,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三是重质量,即树立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地方培养合格实用人才。
四是重民生,即坚持树立教育是民生之基的观念,努力让有意愿学习的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充分惠及民生,助推教育的公平。
4.积极实践
威远电大根据办学目标和具体描绘的宏伟蓝图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
一是稳步发展学历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创建省骨干县级电大。威远电大与全国电大一样,从2001年开始参加了教育部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2004年通过了省电大的中期评估,2005年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验收并受到好评,其中“三抓三强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受到师生的好评,而且受到专家组的认可,其经验在全省部分电大进行推广。2006年以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成果,学历教育人数突破1 000人大关,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8年评为内江市电大系统教学目标管理一等奖,多次评为招生先进集体、省电大业务先进集体,连续3年评为县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还被评为县委、政府表彰的教书育人县级集体。2011年通过省电大专家组评审验收,被评为四川首批骨干县级电大。
二是创建新型“开放、服务”的办学新模式。实行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放办学的探索。如县委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农村村干部,我们便不失时机积极给县委组织部汇报,由组织部单独下发《开展农村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的文件,先后培训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100余人;如威远矿业发达,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就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采矿专业和安全技术专业,共招收100余名学员。
建设以学员为中心的的“1、2、3、4、5”的教学服务模式,即每科1次入学指南及课程导学的培训; 2次小组讨论(含QQ群) ; 3次面授; 4次形考作业; 5次网上学习。持续开展了“三全服务活动”,即全员服务,每一个教师都要为全体学员服务,实行首问责任制;全年服务,每天都为学员服务,学校实行365天工作值班制;全天服务,教师实行24小时信息畅通制,随时为学员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要求。《国家开放大学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开放大学的战略重点之一”。我们认为,县级开放大学要立足当地的需求,从满足行业、企业和各类在职人员及非在职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层面共同推进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搭建非学历教育的信息化平台,通过提供实用优质的非学历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通过与各部门和企事业的互相协作和共同努力,力争经过5年的时间,使县级开放大学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真正承担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我校2014年以来大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主动与相关部门、单位共同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如与县国税局联合举办“国税稽查办案举证”培训班,与县供电局联合举办“初级电工培训班”,与县安监局联合举办“安全技术与管理”培训班,与严陵镇党委、政府联合举办“基层社区干部管理培训”班,受到好评。2013年先后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共培训学员600余人。不仅扩大了办学规模,而且扩大了电大的影响力,促进了电大的协调发展。
四是重视老年教育。据201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占总人口的14%。城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16%以上,如上海已达25%左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国务院(2013) 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威远电大非常重视老年教育,从2013年起,把老年教育纳入工作范围,探索电大实施老年教育的途径。如与县老年大学联合举办老年社区教育教学点,并先后举办了老年人计算机初级培训、保健、书画等5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人。组建社区老年艺术团,进社区演出4次,观众达2 000余人,深受社会的好评。
五是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新形势下的一类弱势群体,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要求各地要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完整的教育。威远电大从2013年以来把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特别困难家庭儿童的教育作为自己分内工作来抓,主动与县关工委、严陵镇关工委、教师退休协会合作举办了校外辅导教学点,在暑假先后以孝老爱亲、安全、道德、音乐、书法、美术、国学、舞蹈、剪纸等内容进行免费培训,共培训1000余人次,深受儿童喜爱,让他们在暑假享受到了新“学校”的教育和新“家”的温馨。
六是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威远电大经省电大批准成为我省县级电大社区教育试点学习中心。同年经县委同意,县编委发文件以威远电大为依托成立了“威远县社区教育中心”,明确了六项职责,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并列入了预算。我校积极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指导严陵镇创建教育示范社区,先后在严陵镇设立了8个社区教学点,培训社区居民5 000余人次,提高了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通过社区教育,促进了社区和谐,促进了社会管理。如严陵镇成功创建了18个县级未成年人“三无(未成年人无犯罪、无吸毒、无进营业性网吧)社区”。8个社区教学点创建为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还在积极创建国家级安全示范社区。我校申报的《开展社区教育,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教育科研项目,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论文《浅析社区教育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获全国社区教育优秀论文奖。
通过社区教育特色活动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我校选送的《石坪山歌》获第三届全国社区音乐节目展播一等奖,对石坪山歌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此外,我校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首届全国和谐社区书法篆刻作品比赛,威远电大荣获全国组织奖。
我校开展社区教育时间不长,但工作深受当地党委、政府及电大系统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好评。2014年4月被确定为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实验基地。7月,经县委同意,县编委发文,以威远电大为依托正式成立威远县社区学院,为社区教育新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无论是稳步发展学历教育,还是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无论是重视老年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教育,还是创新开展社区教育,都是在服务人民学习需要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县级电大的转型升级。
尽管威远电大在县级电大转型升级的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有益探索,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相信在未来的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有法规政策作保障,有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上级电大的精心指导和帮扶,再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县级电大转型升级、建设成现代开放大学及努力满足人民学习需要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
[2]南岭.教育部党组会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3]章敏丽.开放大学背景下的县级电大转型发展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4]龙筱刚.依托县级电大建设开放大学的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4).
[5]王宏,杨东.现代社区教育发展若干规律的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9).
(编辑/乔瑞雪)
【作者简介】刘纬度(1957—),男,四川威远人,校长,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刘朝晖(1970—),女,四川威远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乔兴媚(1979—),女,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开展社区教育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16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1.008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1-0026-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