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思考

2015-07-28 18:28徐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徐源

【摘要】勤工俭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我们应正确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挖掘资源,拓展渠道,认真落实和开展勤工俭学。

【关键词】勤工俭学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09-01

现阶段,勤工俭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近乎荒废。尽管农村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但农村学生厌恶劳动,贪图享乐,拈轻怕重的观念和行为令人十分忧虑和担心。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学校经济与师资、劳动技术课设置不合理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长和勤工俭学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感到茫然,农村勤工俭学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以上现状,笔者回顾几年来我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现状,得到如下思考: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现状来看,不少的学校依旧受各种考试评价的限制,忽视诸如劳动技术的教育和勤工俭学的开展。开展勤工俭学是《教育法》规定的,更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针的体现,是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乐观向上的态度,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接触社会,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学习一些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可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记得笔者小时候上学时,每逢周末回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种地、收庄稼、栽树、去田里捉害虫等,做了很多农活。那时觉得劳动是学习生活的调节,感觉特轻松,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身心。而现在的教育,整天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关在教室里,书本知识学得多,实践锻炼机会少。学生不仅不劳动,而且在思想上厌恶劳动,鄙视劳动。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思想离他们渐行渐远。我们不敢保证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才,我们至少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能劳动,爱劳动的人。

二、因势利导,多角度挖掘学校教育资源,搞好勤工俭学活动。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不完全制学校,学校资源匮乏,加上一些教师观念落后、狭隘。曲解了勤工俭学积极的教育意义,抓不住勤工俭学的有利契机,把可怜的一点点宝贵的教育资源也给白白浪费了。作为农村中小学,我认为在勤工俭学方面有以下几点作法:一是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校可以以少先队为龙头开展诸如保护环境、废物回收、捡拾垃圾等活动,不但可以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凭借学科教学传授勤工俭学技能。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松花蛋、咸蛋的腌制方法、各种面食的制作要领以及喂猪、养鸡等实用技术;通过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扮靓校园。三是上好劳动实践课,由老师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走上田间地头,走进地方实体企业,利用学生学到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于生产实践,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

例如我们因势利导,开展给学校树木剪枝、整理草坪、栽植花草、帮助食堂清洗碗筷等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凡是学生力能所及的事都由学校引导、组织、实施,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树立典型、推介表扬。通过这些活动,不但陶冶学生情操,调节身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贪图享乐可耻。

三、拓展学校勤工俭学渠道,开辟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勤工俭学的真正场所。教师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上好实践课,让实践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流汗,让学生疲惫,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感悟有耕耘就有收获,体验“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在劳动中探求事理。每所农村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例如我区樊川镇永安小学利用校内食堂前面的一块空地,建立猕猴桃实践基地,种上了当地大力发展的猕猴桃。教师利用每周的劳动实践课,带领学生在这片基地里除草、浇水、施肥、收获,学生们乐此不疲,都干得热火朝天。宜陵小学利用校园西北角的空地,让学生参与种花、种菜,美化校园、绿化教室。丁伙小学利用本地花木产业特色,开发校外实践基地,让花农指导学生种花、养花、修剪花木。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身影,我们教育者感到无比欣慰。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都变成了学校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快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现育人、创收双效益。

四、要正确处理勤工俭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已经把勤工俭学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学校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必须恰当处理好勤工俭学和教学的时间关系,做到文化课课时不减少,也不挤占劳动课时间;劳动课时不虚设,又不占用文化课时间。做到勤工俭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统筹安排,既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又上好劳动实践课,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四)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五、勤工俭学要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就可能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大自然打交道,随之带来了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活动安排要与学生的体能相适应,要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勤工俭学活动特点,合理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做到活动开展前有规范要求和应急预案,活动中有预防措施和组织领导,活动后有安全检查和工作记录。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活动。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操作过程。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劳动,坚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科学合理地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利于陶冶学生身心,还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弥补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它作为辅助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紧紧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