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静
【摘要】当今网络时代由于多元化信息的冲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逐渐淡化的迹象,本文首先列举了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进一步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强化中职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 中职生 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6-0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上网人群的主力。网络的发展对人们信息交流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然丰富却庞杂而良莠不齐,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网络时代注重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社会责任感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当今网络时代由于多元化信息的冲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逐渐淡化的迹象,主要表现在自我责任感弱化,家庭责任感弱化、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对他人责任感弱化以及自我意识高于一切等方面。
对当代中职生出现的这些现象,从客观上看,既有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的挑战、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也有家庭环境教育的不当和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更有中职生自身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容易使中职生重视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功利,较少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其次,社会上一些不公平、消极腐败、人际关系扭曲等现象,使中职生觉得理想信念虚无缥缈,没有了目标追求,当然也就没有了社会责任感。
2.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虽然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教育中对社会责任感的地位与教育内容缺乏明确的定位,对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上渠道单一、方式简单,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止于表面,没有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3.中职生自身相关因素的影响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中职生应该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事实上还存在相当多的中职生没有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学习风气恶劣,甚至出现了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的现象,随意损坏公共财物和设施,不文明行为处处可见,社会角色责任弱化。通过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在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不强,有近50%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做到不乱丢废弃电池,外出找不到垃圾桶时也不会把垃圾带回去;有40%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清扫马路、植树造林和照顾孤寡老人等活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和团队精神。
从以上三个原因来看,网络时代要强化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应从下列的途径入手:
1.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很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尤其注重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新闻时事的关注程度,将学生培养为关心时事的有心人。要求学生每天通过网络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多看时事新闻和正面报道,新闻是传递正确信息和正能量的渠道,通过阅读和了解新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知的形成。使学生能够理解到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更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
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对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可以让中职生上网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有选择地上网查阅知识,做到绿色上网和有效学习,从正面引导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意识,培养有自立能力、有信心、具备法律素养的自主公民。
3强化培养学生责任感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老助残献爱心、以及社会调查等活动,中职生可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可以更深刻地正确认识自我,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通过校内教育、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逐渐养成的同时,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