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44-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的含义
我们认为所谓的个性化阅读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朗读等,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
二、个性化阅读的思考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呈、气氛活跃。我们认为这堂课上得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既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其实,静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或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在这样的例子中,老师完全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这样的预设,这样的期待将导致封闭。封闭必将扼杀个性,扼杀创新。倡导个性化阅读,就不应该期待唯一的所谓标准答案,要从期待标准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潜能生的照顾,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三、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地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还课堂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乐于学,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每一个同学动起来。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以平等、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其次,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就是说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若干见解的交流,就能使个性化阅读对话走向全面、深刻、成熟。
四、个性化阅读的步骤
具体的阅读,从大的方面说,可指导学生分三步来完成:一读,读通——读准字音,明确字词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读,读懂——整体把握,理清层次,明确主旨;三读,读透——理解重点句段,体会语言及写作特点。让学生自己在反复的阅读中,依次解决这三个任务。如有疑问,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在《春雨的颜色》一课中,当我让学生想一想“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时,学生和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忙着评价对错,而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最后他们一致认为雨和水一样,能滋润大地,让植物生长,给大地带来生机,而雨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雨也是没有颜色的。从而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读、会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之以渔。”
五、个性化阅读的兴趣
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每接触一篇新文章,教师都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充分调动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采取情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例如我在教《春雨的颜色》一课时,学生阅读前,我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有关春天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并配上《春雨沙沙》这首动听的儿童歌曲,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自觉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欲望。《春雨的颜色》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明确小鸟们争论的结果,知道春雨是没有颜色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有目地的反复阅读文本,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本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回答“如果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争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一拓展性问题时,学生说出了各自的想法:有的说雨是紫色的,落在丁香花上,丁香花紫了;有的说雨是白色的,落在瓦上,瓦变白了;有的说雨是黑色的,落在地上,地黑了……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