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提升品德课堂活动情趣

2015-07-27 19:45吴向辉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时事品德生活

吴向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需要。因此,建构生活化的课堂,是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融入情感,提升课堂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让课堂融入生活味道

品德形成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让品德课堂散发浓浓的生活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探访观察,深入生活。

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品德教材,其内容大部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特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如,在教学“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学生真心感受到家乡的味道与变化,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家乡景色及风土人情,并将了解到的信息做成宣传册、手抄报等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情绪饱满,脸上充满着深情与自豪,纷纷讲述家乡的色彩。这样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也在探访观察中,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丰富脑海中所呈现的表象,以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启动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在教学《江山多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壮丽河山,我设置了一种情境,“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带大家去哪儿玩?”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想带大家去自己去过的地方,有的想带大家去自己未去过的地方,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在激起学生的旅游热情后,我继续再设情境,“我们要组团出行啦,请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领略到的风光吧!”引导学生从出行方式、见到的景色、了解到的物产等方面介绍所见所闻。学生热情高涨,展开小组讨论。从具有丹霞地貌特点的武夷山,到世界高峰之巅的青藏高原,再到西部广阔的草原。从祖国南大门海南,再到孕育我们生命的长江黄河。学生忘记了课堂,沉浸在欢乐的旅行途中。

把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相结合,创设一种意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将学生生活体验搬进课堂,拨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那根弦,使他们与文本对话,对文本有了更真实、更深刻的体悟。

3.活动实践,体验生活。

品德课的性质是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从这个层次来说,活动实践是品德课堂的生命线。如,“我们的社区生活中”这一主题要求,学生要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要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我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在超市购物过程中常用到的购物条形码,在设计中,延伸出“二维码”的环节,让学生用手机刷一刷商品的二维码,比照同样的商品,哪个商场价格最优惠,是否正品。学生兴趣盎然,课堂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如,教学《交通安全》这一课时,针对现在学生坐动车较普遍的特点,我结合温州动车事故,邀请铁路职工和交警支队民警参加,让学生体验在封闭车厢内如何使用安全锤逃生。这样的教学,改变了课堂单一的传授模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获得了最直接的认知。

4.时事介入,畅想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了解时事资源,将时事资源融入课堂,找到课堂与生活契合点,加以适时评析,提升学生是与非、对与错的辨别能力。如,在教学《江山多娇》一课时,当学生想去福建武夷山游玩时,我便引导学生可以坐车从宁武高速公路前往,这样可以领略沿途风光;当学生想去海南游玩时,我像渗透进一些时事资源,建议学生可以去三亚走一走。再如,在教学“诚信”这一主题时,让学生收集大量诚信与不讲诚信的案例,将抽象的诚信转化为大量的时事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辨是非,明对错。

品德教材正是在不断的时事渗透中,进行着更新。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拓展学生认知生活的领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时刻关注学生生活与品德课堂教学的连接点,将他们的生活变成灵动的教材。

二、让生活回归课堂

品德课应该生活化。学生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源自学生最真实的生活,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教学中,应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让生活回归品德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后将知识转化为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是品德课教师该予以认真谋划的教学思路。

1.让校园生活为品德课堂添砖。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是进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让无声的校园每个角落都富有生气,每个地方都能育人。如,针对学生乱扔纸屑,不关水龙头,用脚踹教室门等不良现象,我们在品德课堂上可以设计“我为校园设计公益广告”这一内容,并告知学生,学校将从中评选出优秀广告选用。于是,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设计中。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受到教育,情操得到提升,而且,因为是他们亲历亲为设计的,所以更能被他们接纳。

2.让家庭生活为品德课堂加瓦。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处于模仿的年龄,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的言行深受父母影响。如,在教学“我的家庭”这一主题时,让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母亲。从学生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母亲的敬佩与热爱,很多学生谈到,看到母亲那么辛苦,回到家,他们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妈妈捶捶背等等。可见,家庭生活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让社会生活为品德课堂增彩。

品德课程是以培养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界限,将教学时空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区,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利用本土的风俗,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拗九节”开展尊老活动。此外,还可以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环境,调查身边环境变化,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品德教学真正扎根于生活沃土,那么,品德课堂将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事品德生活
时事政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