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高利军,刘红燕(.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河北 邢台 054035;.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湖南 衡阳 400)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高职《机械加工设备》课程开发与实施
王倩1,高利军1,刘红燕2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邢台054035;2.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引领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特色,本文以课程为依托,介绍高职《机械加工设备》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及课堂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探索职业教育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任务引领;机械加工设备;课程开发与实施
工作过程是指在行业或企业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利用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实践相连接,这已逐步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1]。《机械加工设备》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甚少,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必须对课程深度剖析,重新构建教与学之间的平台,通过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清晰的教学规划培养现代制造业领域内具备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机械加工设备》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类专业课程,通过回访毕业生,与企业专家座谈等形式,从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该课程学习领域服务面向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生产一线操作、设备维护维修、设备销售与售后、新产品设计研发等工作岗位。通过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性能及安装、操作方法,能够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检修,具备独立完成简单运动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实际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综合能力[2]。
传统教学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要课程模式,既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也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不相匹配,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不满意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之道就是所有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协作、对话等方式有效学习,创设真实或逼真的学习意境,设计核心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并完成[3]。
任务引领型教学针对企业车间中的实际岗位工种,将车床、铣床、滚齿机床、磨床作为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有典型工作任务,为保证教学课堂与工作内容之间的融通呼应性,选择任务载体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力、任务的典型代表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性,最终确定将齿轮轴作为教学中的任务载体贯穿于四个情境中,齿轮轴零件如图1所示,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各类机床对应的加工任务,学生通过分析零件分析,了解各机床工作过程,建立起机床运动与零件加工之间的内在关联,这种训练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为学会工作而进行学习。
图1 齿轮轴零件图
为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可通过以下步骤组织实施整个教学过程:(1)选择典型任务载体:选取机械结构中常见的零件——齿轮轴,作为典型任务载体,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2)创设情境,设置任务:以车床为例,教师根据车削加工这一工作任务,借助工作页的形式,向学生阐述工作任务要求及能力目标;学生明确任务,听取教师分析案例;(3)获取信息:教师讲授为完成本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车床的基本结构、主运动及进给运动之间的传动联系,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相关文件引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查阅参考资料;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4)组建共同体,协作制定计划: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学生依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工作步骤、时间分配、交流形式等,此时学生进行自愿分组,组内分工;(5)任务实施:实施阶段包括工艺路线拟定和生产加工两部分内容,其中工艺路线拟定环节可在课堂进行,零件加工环节在生产实习车间完成,教师通过审查学生制定的工艺路线,与学生共同探讨由此工艺可能引发的生产问题,随时与学生交流,相互讨论;学生依据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和讨论结果修订完善工艺方案并组织进行实际加工;(6)制定评分标准,自我评价:教师监控学生操作过程,回答学生提问;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依据配分评分标准检查自评打分,对照标准寻找错误与不足,掌握正确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方法,训练学生的系统评估能力;(7)评估展示: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选择几件代表性作品,对其工作过程进行点评,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展示成果是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肯定,也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过程,教师应让每个小组都能参与其中,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激励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通过逐步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现代企业生产真实案例,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接轨,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日益完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学习内容,改革教学思路,以期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8(01):7-8.
[2]万金宝.基于职业要求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5):47-50.
[3]刘彩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14.
作者简介:王倩(1977-),女,陕西临潼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产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