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解读马列经典著作

2015-07-25 18:31赵家祥
党政干部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误读恩格斯

赵家祥

[摘要]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的序言中说:“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本文以此为指导,考察了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误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并根据作者自己学习和研究马列经典著作的经验,对于如何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写作的原样”去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准确理解马列经典著作的原意、避免“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改进学习、教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此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

[关键词]恩格斯;马列经典著作;准确理解;原意;误读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6-0004-10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的序言中,说了一段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极有教益的话,使我终身受益。本文以同顾和总结我学习和践行恩格斯这段话的体会和收获,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

恩格斯针对当时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理沦的歪曲,说了下面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书信中,针对巴尔特等年轻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歪曲,在1890年9月21日-22日致布洛赫的信、1891年2月23日致考茨基的信、1893年2月7日致施穆伊洛夫的信、1894年1月2s日致博尔吉乌斯的信中,多次讲到要根据马克思和他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原著,来研究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而不要根据第二手材料来进行研究。我们应该把恩格斯这些话看作是研究马克思主义、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方法,须臾不可背离,切忌使马克思主义变味或走样。马克思在世时曾针对那些歪曲他的思想的人讲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严正声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在我国理论界,一些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学者,有时却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误读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观点变味或走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据我考察,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受前苏联学者的消极影响。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搜集、整理、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必须承认的。但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他们在一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了不符合、甚至违背其原意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了不正确的阐释,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比较突出。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的。既有从欧洲直接传入的,也有通过日本这个中间渠道传入的,而更多的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从苏俄传入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先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是苏联人编写的;最先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高等学校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是苏联专家。前苏联的马克思上义学者的观点,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很自然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以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很多方而克服了前苏联学者的消极影响。但由于前苏联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极其深远,不同学者对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评价也不尽一致,一些消极因素仍然或显或暗地影响着我国一些学者。比如有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仍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似乎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则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而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既研究自然界义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在他们那里是统一的,他们从来没有把二者截然分开过。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识论、人论、价值论、方法论作为部门哲学或分论,形成了“一总五分”的哲学体系。还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片面强调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否认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片面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原则,忽视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没仃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物质概念确实是唯物主义的基石,不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就不是唯物主义,这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而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则与此相反,它十分强调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强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十分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认为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基本观点,既与唯心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又与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在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演进规律上,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理论,把这种理论绝对化,认为一切国家和民族,不论其具体情况如何,都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而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只是在全世界的历史范围内,依次经历这五种社会形态,许多国家和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并未完全经历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看法上,把社会历史规律看做是既成的直接的现实,把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规规律办事理解为像按照字帖练习写字一样照葫芦画瓢。而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历史规律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不是直接的现实;规律隐藏在历史现象的背后,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直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受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西方出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各种西方马克思学。西方学者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既提出厂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也有一些学者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使用了一些不正确的研究方法,需要我们慎重对待;甚至有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持敌对态度的学者,恶意攻击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高度警惕我国有些学者由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功过是非研究不够、辨别不清、判断有误,把其中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研究方法当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加以接受,甚至大加渲染,极力模仿和提倡,言必称“西马”,完全用“西马”的观点和方法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这就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读或曲解。例如,有些学者把早年马克思和晚年马克思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早年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顶峰,此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则是不断走下坡路。还有的学者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把马克思的哲学和恩格斯的哲学看作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他们不赞成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概念,主张分别讲“马克思的哲学”和“恩格斯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确实有一定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不是对立的,而是在本质上统一的基础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互补的关系,正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既有差别,又互相补充,他们两人的哲学才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两个人的思想完全一样,就失去了互相补充的作用,而且两个人的合作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把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割为“马克思的哲学”和“恩格斯的哲学”两种独立存在的哲学,必然使具有丰富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相对说来变得贫乏。试想,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把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和思想全部删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将是什么样子呢?也有的学者用现代西方的“存在论”、“生存论”哲学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存在论”、“生存论”或“实践生存论”等等。但这些学者并没有说清楚现代西方的“存在论”、“生存论”哲学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没有说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存在论”、“生存论”或“实践生存论”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科学”等等,这些名称的含义都是十分清楚的,从不同的方面的和角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现在我国哲学界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人称其为“实践唯物主义”,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存在论”、“生存论”或“实践生存论”哲学,不仅没有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反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弄得模糊不清。近些年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学”很流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他们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原生形态”,把恩格斯的哲学和列宁的哲学称为“次生形态”,把再后来的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列宁逝世以后的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形态”,等等。这实际上是从历史发展过程上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认为,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虽然有差别,但只要它们在本质上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就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而那些背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的基本观点的,则不能列入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也不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形态。恩格斯曾经讲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态。他把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划分为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与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现代唯物主义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的唯物主义虽然都是唯物主义,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它们不是同一种哲学的三种不同的形态,而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如果连马克思主义的形态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了。

第三,受现代西方解释学的影响。现代西方解释学认为,文本没有不依赖于解释者的自身固有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是通过解释者的理解生成的,不同的解释者对于同一文本的意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它们都有平等存在的权利。退一步说,即使文本有自身的意义(本意),解释者也是无法把握的,解释者解渎文本的目的不是把握文本的本意,而是生成文本的意义。按照这种解释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没有不依赖于解释者的自身固有的意义,它的意义是通过解释者的理解生成的,不管解释者如何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哪怕是歪曲的解释,甚至是恶意的攻击和否定,也有其存在的权利。即使承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其自身的意义(本意),解释者也是无法把握的。按照这种解释学的观点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必然会变味或走样。毫无疑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必须结合当代的时代特点和面临的实际任务。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有其本身固有的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和解释必须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解读经典文本的本意。任何经典文本都有作者的本意,要解读这种本意,必须根据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根据作者本人的政治立场和学术修养,严格按照经典文本的内容,而不能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不能根据解释者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不能根据解释者的前见或先见(即不能有先人之见,或要尽最大的努力排除先人之见),更不能把解释者当前的认识,加到经典文本的意义中去。经典文本的意义就是经典文本所固有的,而不是解释者解释出来的。(2)诚然,不同的解释者对同一经典文本的意义的解释是有差异的,甚至是互相对立的,但这些不同解释在符合文本本意的程度上是有差别的,有的基本符合文本的本意,有的则不太符合文本的本意,有的则可能违背文本的本意。这是由于解释者的解释能力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因此而否定经典文本具有自身固有的含义。(3)经典著作文本的解释者,都是根据自己的前见或先见研究和解读经典文本的,这是客观的事实,不能否认。但是,不同解释者的前见或先见,对于能否正确解释文本的本意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前见或先见,与所解读的经典文本的基本观点比较接近或一致,有助于正确解读经典文本的本意;有的前见或先见,与所解读的经典文本的基本观点差别较大甚至互相对立,则无助于正确解读经典文本的本意,甚至必然误读或曲解经典文本的本意。(4)经典文本的解释者,不单单是为了原原本本地解读经典文本的本意,解释者还要对经典文本的观点进行评价,不同的解释者对同一经典文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有的完全赞同,有的部分赞同,有的甚至完全反对。这种不同也是由于解释者之间的差别造成的,不是由于经典文本的本意造成的,不能因此否定经典文本具有自身固有的含义。(5)研究经典文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正确解读经典文本的本意,还要根据解释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以及所面临的实际任务,激活文本的本意,为经典文本的本意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解决当前的实际任务的需要。但解释者为经典文本增加的新内容,并不是经典文本所固有的本意,也不是解释者赋予经典文本的意义。一定要把经典文本所固有的本意与经典文本的解释者所增加的新内容区别开来,这样就既明确了经典文本所同有的本意,又彰显了经典文本解释者所增加的新意。如果解释者所增加的新内容,与经典文本的本意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而且是与时俱进的,就是对经典文本的继承和发展,把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了。

猜你喜欢
误读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还原真实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武器装备思想探析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