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各项课程的学习都很重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优化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必定会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教学中仍存诸多问题,其问题及原因主要有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握不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二者把握存在偏差,使得学生不易理解词义本身含义或是理解存在偏差。例如,有些教师重视工具性忽视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特点,将文章割裂讲解,导致学生对文章真正含义把握不准,自然无法体会文章的内涵。
(二)教师对语文教学基本特点把握不准
语文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比较开放,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正因为这样,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操。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味“感动”自己,忽视小学生的年龄问题,讲课内容不能完全被学生所理解,这就是教师对语文教学基本特点把握不准的缘故。
(三)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必定是活跃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增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互动都流于形式,教师忽视了学生在互动和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结果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还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事实上,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找出主要原因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化分析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控制着教学活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而小学语文则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制定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还要提倡合作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还要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语文是教授语言文学的课程,能向学生传递中国历史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活动辅助教学,如课文朗诵、独白训练和对话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合作意味着学生可以人人参与,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奖励,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能力。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环节
采用有效的教学环节有很多方法,主要可以从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多媒体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有效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合理可行,还要达到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体会文章真正的内涵,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讲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后反思,也可以旁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次,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走进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第一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创造力、记忆力、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等。而且,优化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纳,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谭厚明.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1).
[2]卢江福.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J].学园,2014(12).
[3]俞强.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