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飞
(景德镇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溢洪道在水利枢纽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泄洪功能,用于排放水利枢纽中多余的水量、泥沙、冰棱、水工建筑物等。水库一旦出现病险,不但会削弱对洪水的调控能力,还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溢洪道是保证水库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大坝失效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有133人死于溃坝事件[1]。引起大坝失效的因素有:地基问题、泄洪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操作失误、高空隙压力、坝坡滑移、材料缺陷、地震等[2~3]。其中,地基问题是导致大坝失效的直接因素,因地基问题引起的大坝失效占到了39%;其次便是水库泄洪能力不足,因泄洪能力不足诱发的大坝失效占到了23%,图1给出了诱发大坝失效的各因素所占比例情况[4]。
按用途划分,水库溢洪道可分为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两种。正常溢洪道用于排泄水库设计最大洪峰之内的流量;非常溢洪道则在紧急情形下开设,排放设计洪峰之外的洪水[5]。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溢洪道挑流消能理论,并指出常见挑流鼻坎的特点。吴持恭提出的挑流消能理论在溢洪道泄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一定流速的射流在特定挑射角下射入空气,射流与空气充分摩擦、掺合后落到挑流鼻坎下游水塘中,水流在水塘中撞击形成冲坑,达到消能的目的。
玉田水库距景德镇市19km,位于浮梁县湘湖镇玉田埠村。玉田水库总库容7570万m3,属于中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Ⅲ等。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1#副坝、2#副坝、溢洪道、引水隧洞,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1.0m,死水位52.39m,隧洞不参与泄洪。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77.50m,坝顶宽7m,坝长340m;1#副坝位于大坝左岸上游1.5km的垭口处;2#副坝位于主坝右岸,与主坝右端直线距离约220m,1#、2#副坝采用均质土坝。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岸、主坝和1#副坝之间,在原溢洪道上游约65m新建,为浆砌块石重力坝,坝长240.9m,溢流堰宽度70m,顶高程71.0m。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流段宽46.5m,堰顶高程58.19m,宽顶堰下游接底坡比1∶5.0,采用综合式消力池消能,消力池池底高程 46.3m,宽 46.5m,长 31.0m,池深2.2m,坎高1.0m。底板为0.8m~1.0m厚混凝土护底,两侧坡比1∶2,为块石护坡。溢流堰部位地基土为残坡积粘土,土层较紧密,粘性较好,硬塑状态,厚度5m~7m,透水性较弱。消力池部位基岩裸露,基岩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局部夹黑色灰岩,防冲刷能力较强。因水库扩建,现溢洪道堰顶高程已不满足扩建后的水库运行要求,故需对溢洪道进行扩建。
图1 诱发大坝失效的各因素比例情况
图2 溢洪道出口挑坎现状
由于溢洪道堰顶高程已经不满足水库运行需求,为了避免冲刷岸坡,保证坝堤公路安全,建立了溢洪道水工模型,依据模型试验结果对泄洪排沙洞和溢洪道挑坎进行优化设计。溢洪道出口挑坎现状见图2。
表1 第1种实验方案
表2 方案1各工况冲坑特征情况
表4 方案2各工况冲坑特征情况
溢洪道模型设计时须严格按照相似准则进行设计,根据实验室的大小和相似需求,本模型的几何尺寸比设置为Lr=50,溢洪道模型为标准正态模型。流量比例尺Qr为17677.67,流速比例尺Vr为7.07,时间比例尺Tr为7.07,粗糙率比例尺nr为1.92。本次模型试验上游模拟库区至坝轴线以上300m,库内制作了溢洪道的引水渠和100m的上游护坡。溢洪道模型的闸室、挑坎、泄水槽等均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模型粗糙度与原型相似。下游模拟至溢洪道挑坎末端以后200m,其中动床长度180m,下游岸边地形设置为定床,高程在20m左右。溢洪道出口下游主要消能区基岩高程在15m左右,其覆盖层小于1m,因此动床铺沙高程定为15m。下游河床采用天然砂砾模拟河床基岩,该砂砾的粒径范围满足相似准则。
玉田水库为已建工程,溢洪道轴线和泄槽的外形已经确定,只能通过改变左边墙的导向曲率来加大导向力度,使挑坎水流尽可能的远离岸边,避免挑流水舌落点集中。因此对水库溢洪道模型进行大圆弧导向鼻坎实验。
第1种实验方案的左边墙采用大导向圆弧,并对其进行斜平面贴角处理。本方案较原有挑坎进行了以下修改:
(1)将原挑坎的左边墙改为半径为24m的导向圆弧边墙,圆弧起始点桩号为0+280.5m;
(2)在导向圆弧边墙下段设置了斜平面三角体贴角,以分散溢洪道水舌;
(3)为了使小流量泄洪水流能够挑射出去,将原挑坎的右边墙缩短5m。
在第1种实验方案下观察泄洪量分别为200m3/s、500m3/s、700m3/s和 1101m3/s(设计百年一遇洪水)共四种泄洪状态下的溢洪道水舌形状,下游消能区流速分布和冲淤地形。实验方案列于表1。
实验观测到:在弧形导墙和三角体贴角的共同作用下,挑坎中部和左侧的挑流向右翻卷,泄洪量越大,扩散宽度最大;挑坎右侧的水流仍然挑入河床,整个水舌形态呈现上下分层并有横向扩散的趋势。方案1下的水舌远离左岸,从根源上解决了岸坡冲蚀的问题。各工况冲坑特征情况列于表2。
与第1种实验方案相比,方案2左边墙采用大导向圆弧,圆弧半径为30m,挑流坎边墙末端向下游延伸4m,右墙末端保持不变。整个大圆弧导向鼻坎为右导向斜挑坎,挑坎底面的圆弧较原挑坎延长,实验方案列于表3。
实验观测到的方案2的挑坎水舌形状和下游流动状态均与方案1形似。挑坎中部和左侧的出挑水流均向右翻转,有效的阻止了岸坡冲蚀的问题。各工况冲坑特征情况列于表4。从冲刷数据来看,泄洪量小于700m3/s时,洪水对岸坡的冲刷大大减轻,冲坑深度达7m,说明较多的能量被消耗。
为了验证溢洪道模型试验的准确性,利用GAMBIT建立溢洪道网格模型,并采用FLUENT软件对试验方案2的挑出水舌进行数值模拟,总网格数目约为22.6万。本次试验共采取了3种计算模型:κ-ε模型、RNGκ-ε模型和RKE模型。κ-ε模型中:κ为湍动能,ε为耗散率,这个模型主要针对旺盛的湍流,计算旋流时会有部分失真。RNGκ-ε模型修正了粘度对湍流中小尺度流动的影响,可以很好的处理流线弯曲的湍流。RKE模型引进了旋流的内容,其湍动粘度并非常数,而是与应变率有关的函数。
三种计算模型模拟得到的出口流量相差小于2%。上一节中的模型试验得到挑高为19m,κ-ε模型计算得到的挑高为17.8m,RNGκ-ε模型为18.2m,RKE模型为18.4m。图3、图4、图5分别给出了3种计算模型模拟得到的流态图。
图3 κ-ε模型流态图
图4 RNGκ-ε模型流态图
图5 RKE模型流态图
由数值模拟结果可知,3种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的水舌形状基本相似,说明数值模拟精准度良好。3种计算模型中κ-ε模型、RKE模型得到的横向挑距与模型试验结果相差较大,而RNGκ-ε模型误差较小。
以玉田水库溢洪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水库溢洪道模型,选择了两种大圆弧导向鼻坎方案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测量得出了冲刷深度、最深点位置和设计流量下的水舌形状。随后利用FLUENT软件对第2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κ-ε模型、RNGκ-ε模型和RKE模型下的模型流态。试验研究表明:RNGκ-ε模型计算到的流态与模型试验结果最为接近。
[1]木克然·阿娃,阿力甫江·阿不里米提,木拉提·玉赛音,等.阿拉沟水库溢洪道流场数值模拟 [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2:38-43.
[2]赵保利,李晓东.浅谈桃曲坡水库溢洪道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J].陕西水利,2014,02:98-99.
[3]岳生娟,张法星,曲景学,等.某水库溢洪道泄洪消能的试验研究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0:120-122+125.
[4]杨磊,徐宏亮,唐培磊,等.许家崖水库溢洪道消能防冲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J].水力发电学报,2014,06:149-154.
[5]田莉,赵涛.某水库溢洪道出口挑流鼻坎优化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3,08:13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