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水泥”打造产业平台新业态

2015-07-25 06:54吕占斌
散装水泥 2015年4期
关键词:平台化

“互联网+水泥”打造产业平台新业态

商务策划及咨询管理专家/客座教授/高级经济师/职业经理人(IPM)/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e-mail:lvzhanbin@hotmail.com

浓厚的传统水泥工业时代情结,时不时地勾起业界人士内心过多的回忆和留恋,因为正是在凭借着绝对产品制造能力、靠规模竞争力决雌雄的大时代,业界创造了一个接一个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斩获了好多个“全球第一”,怎能不让人陶醉于自豪的情绪中。

尽管说来,水泥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绝对水泥产品制造力依然没有过时,但早已经受不了长年累月的市场碎片化冰雹的击打,显得有些大窟窿小眼子了;抗不住无时不刻的信息高度扁平化的强射线穿透,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了;顶不起接踵而来的高技术状态下的产能过剩的巨石重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总而言之,传统水泥制造业呼风唤雨的鼎盛期开始褪色,演绎着速度与激情之后一地鸡毛,又一次应验了那句不朽的醒世恒言:“成功是成功者的墓志铭”。

变化的市场总是以让人捉摸不定的方式前行,时至今日,拿什么来拯救传统水泥产业走出“红海”,枯木逢春,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呢?靠什么去完成传统水泥产业向现代产业大跨越升级呢?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互联网+”在其他传统制造产业演绎出的新奇迹,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启示,又一次点燃了水泥产业拥抱“互联网+”的激情和梦想,这二者不可思议的跨界融合,孕育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水泥产业的新产业平台业态的诞生,抑或开创出一个水泥产业的崭新时代。

曾记得上世纪末,“鼠标+水泥”还仅仅是流布于社会中的一种时髦,如今“互联网+水泥”真的走进水泥产业现实中,期望在这传统与现代的又一次激烈碰撞中,书写划时代的新传奇。

“互联网+水泥”——既创新出一种新型制造模式,但又不同于过往的技术改造,而是搭建起制造业服务化的现代产业平台。

“互联网+水泥”是个什么样子?水泥产业怎样才能与互联网“+”在一起,珠联璧合、如虎添翼,给传统水泥产业注入青春活力?这一切都在热议和起步的探索中;说老实话,版主对此也没有能力将它描述的一清二楚。

也许你会认为,“互联网+水泥”不就是水泥企业上网搞信息化吗,当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也不再局限于前些年企业配电脑上网的浅层次上。不过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互联网+水泥”应立足现有水泥产业资源,从水泥生产制造链环抓起,创新推进“水泥工业4.0”,真正走上制造业服务化、产业平台化的新路,且势在必行。

近日,网上有专家对“水泥工业4.0”做出了框架性设计及描述,版主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如下判读:推进“水泥工业4.0”,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智能工厂(亦可称为智能制造),二是智能管理,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智能化。

第一个层次:创建智能工厂或称智能制造。(1)物联网及服务——打造生产资源循环网络,通过物联网和服务应用,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水泥生产制造链环的智能化;(2)智能生产——通过智能工厂制造系统在分散价值网络上的横向链接,实时地调整生产工艺;(3)智能决策——借助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预测市场需求,根据需求来定制化的生产;(4)人员优化——智能辅助系统可将工人从执行端解放出来,使他们从事更多的创新、增值活动;(5)节能减排——通过对全价值网络的把控、调整,“水泥工业4.0”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生产率和效益,智能化生产能降低制造业对环境和安全供给带来的威胁。

当水泥产业完成了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到智能管理的历史性转型,那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一派景象——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诞生的一种新制造模式及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生产形态、制造流程及决策方式;这种现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及管理模式,不仅以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水泥工厂模式,更让人们欣喜若狂的是,它还是传统水泥工厂自身“先天缺欠”的克星,譬如说,一曰对市场快速反应,克服了传统水泥工厂模式信息滞后、决策及执行迟缓的弊端,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新需求,快速决策,执行到位;二曰个性定制化服务,以差异化消除日益严重的同质化这一“癌症”,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三曰优化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四曰衍生“虚拟+实体”的组织网络,以轻资产、集团化应对产业碎片化,打造跨界产业平台。以上这些特有的优势和竞争力,都是传统水泥产业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水泥工业4.0”创新制造模式及管理模式,实质上是水泥产业彻底脱胎换骨、破茧化蝶的过程,是一次全面颠覆和质的飞跃,决不可以把“互联网+水泥”当成无所不能的金手指,奉行过往的经验简单拿来主义,自以为沿袭多年来走过的技改老路,只要不差钱一味的大手笔投入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就能够轻而易举的OK了。那种用老脑筋去面对“水泥工业4.0”,不知道会交出多么昂贵的学费,演绎出多少令人笑喷的狗血故事来!此情此景之下,你脑海里是否已经浮现出一个新的产业轮廓、新的产业形象——从智能工厂或智能制造到智能管理的水泥产业,通过产业系统性变革、全面升级、彻底转型之后,已经转变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产业平台,准确地讲是具有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平台经济的特质,其动力不再单纯依赖生产型规模经济,而是平台型经济跨产业的价值提升。

打一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如果把传统水泥制造企业,比作一条粗壮的大蟒蛇的话,吞进消耗多种资源产出产品销往终端市场,犹如一条线连接产销两头,而成为制造业服务化的现代产业平台的水泥企业,则是一个可以连接多种跨界产业的章鱼帝,摆动无数根又大又长的触角,以产品、服务和资本等多种形态与多领域跨产业相对接,伸向以碎片化形态隐秘存在的各个市场角落,共享新价值,凝聚新活力。

正如中国水泥协会乔龙德会长预测的那样,通过互联网技术、数据、知识的整合实现无所不在的创新,工业领域大数据的引入、商业智能的兴起,将改变我们对传统水泥工业的认识,改变传统水泥工业本身的运行模式,以应对新常态背景下严酷竞争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为此,“水泥工业4.0”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孟浪,而是水泥产业“互联网+”战略踢出的头三脚,成功与否事关“互联网+水泥”产业平台基座的稳固与高度。

“互联网+水泥”——既创新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但又不同于运营层面上的狭义商业模式创新,而是赋予了现代产业跨界平台功能。

如何定义“互联网+水泥”?业内人士也许会说,“水泥工业4.0”不就是“互联网+水泥”呗!应该说“水泥工业4.0”侧重于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制造领域,并不能等同于“互联网+水泥”的全部。“互联网+水泥”在“水泥工业4.0”的产业智能化基础上,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体现产业软实力的更具价值意义的部分——现代跨界产业平台。

之所以要突出强调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重生产轻营销、重产品轻服务是水泥业界长期存在的通病,技术改造轰轰烈烈,商业模式创新“老牛慢车”,乃至于形成了顽固的产业文化锈斑,牢牢地贴在产业运营活动中,扎根在业内群体的思想深处,所以说,虽历经大大小小的多次变革,商业模式创新落后于技术改造、企业模式变革滞后于生产制造的老病,总会反反复复地来一个癫痫性大发作,使得每一次变革的步履更显沉重而迟缓,其成果也“二八扣”缩水。

版主给出的明确观点是,说“互联网+水泥”是一种创新型商业模式,没有错!如微观运营上的电子商务、线上营销与智能化制造的对接等等;业内外众所周知,首家推出水泥电商平台的华新水泥,2014年5月开始线上运行“华新商城”,当年网上水泥销售突破3000万吨,占全年总销量比例60%,其中在线个人客户购买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较比传统水泥销售模式,“华新商城”的不俗表现彰显出降低渠道成本,提升对客户和品牌的控制力,抢占农村和二次装修市场的效益新增长点,提高经营效率的诸多优势。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互联网+水泥”就定义在商业模式的层面上,那不过是最容易上手的、最容易看到的一个方面而已。

从制造业服务化的本质特征而论,“互联网+水泥”的价值远远不止突破原有商业模式的框架,它彻底改变了老套的产品生产推销的企业功能,直接体现为一种现代跨界产业平台的大创新。

传统水泥企业功能过度依赖市场高集中度,加之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体系,或存在某种政策限制,做大产能规模成了企业必选之路;这样一来,行业领先者——龙头企业享受渠道垄断、品牌溢价,也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形成了无数个服务痛点,“痛则不通”,导致整个产业发展失衡、活力下降,而行业内其它中小公司根本没有能力破坏现有平衡。

改善原有行业痛点变为网络节点,“互联网+水泥”以其犀利的破坏式创新,摧毁原有的企业功能架构,打通了纵向和横向上的无数个市场痛点,转变成了产业平台上纵横交错的新节点,不再拘泥于一买一卖的业务模式,而是以创造价值为核心,强化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塑客户关系、交易规则及盈利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全方位提高产业效率。这就构建起了“互联网+水泥”的现代跨界产业平台。尽管水泥企业的实体产品,依然是玩了多少年的那黑乎乎的水泥,但是盈利方式不再是单一依靠产品销售毛利,而是来源于平台上不同节点的或产品或技术或信息或服务或资本的利润池,进而实现“互联网+水泥”的现代产业最大价值。

对此,尽享传统企业功能甜头的行业领先者——大型水泥龙头企业,也不必为“互联网+水泥”的破坏性创新而恐惧,为面临的大挑战而焦躁不安;其实,在“互联网+水泥”产业平台构建上,行业的领先者——大型水泥龙头企业,仍然具有着学习成本低的特有优势,往往会比其他同业企业嗅觉更灵敏、眼光更独到、更有实力在新的起跑线上捷足先登,所以行业的领先者——大型水泥龙头企业,在“互联网+水泥”产业平台上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此时,版主只想送上丘吉尔的那句名言:“我不担心行动的危险,我更担心不行动的危险”。

由此可认定,“互联网+水泥”的战略价值就在于它赋予企业新功能——平台化。说到企业发展和功能的变迁,历史总是在我们面前勾勒出一幅流程与文化建设之间螺旋式交替上升的画图,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进化更迭,先后经历了流程化乃至盛极一时的规模化,如今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走向平台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精益、从成熟到卓越的大趋势。

代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重要趋势的商业模式——平台型经济,其发展迅猛令人刮目相看。乍听起来,人们对平台型经济似乎有些陌生,其实平台型企业早就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并不是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比如,传统平台型企业——形形色色的中介服务公司、规模不同的产品批发市场及名义繁多的园区。只是由于传统平台型企业受到当时市场环境、技术水平的制约,业务活动容易遭遇地域、时间等各类门槛的限制,尚未形成核心资源整合能力,故而一时在市场中难担大任。

核心资源整合能力是平台型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法宝,而创新赢利模式又是将核心资源能力转变为企业营收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水泥”有助于平台型企业释放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盈利模式,这当然与狭义的业务运营流程中的商业模式变革有所不同,一个是体现在微观的运营活动层面上,重新调整并确立客户关系;另一个则是反映在企业功能的战略层面上,重新定位并确立企业关系。换句话说,前者表现为原有的企业业务活动如何用新的方式去运行?后者则表现的是办一个什么样子的新型企业,在市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话说到这份上,那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你或许也领悟到版主设定本节小标题内容的用意何在了吧!

平台型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配置范围更广,辐射能力更强,组织化程度更高。对于当今水泥产业来说,在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与建立平台之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得多,那是因为具有平台资源而无平台功能的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型企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当服务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竞争手段,高效的服务支持平台型企业保持吸引力、凝聚力和运营效率,培育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为此,平台型企业尤为重视服务战略、策略和具体技术,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关联企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拓展平台的延伸连接功能。

纵观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规模及实力,基本具备了平台型企业的核心资源整合能力,比如矿山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规模优势、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整合优势,及其跨产业(环保、建筑及其他领域)协同发展的优势。当务之急的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水泥”,找到以服务为主要竞争方式的有效的赢利模式。譬如,制造业在线化,集团把水泥工厂的生产线、产能统统搬到线上来,打包作为一种服务出售,集团平台提供交易规则、信用评价、加工数据信息共享等一系列的服务,再加上发展智能工程、数字矿山、物联网等项目,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制造业供应链平台。

此时的水泥企业集团为何物?虽说商号未变,实际上再也不是传统概念下的企业组织管理金字塔尖上的最高层级,而是多个跨产业智能管理的项目平台,水泥制造企业不过是平台的重要节点,不再扮演着在市场中包打天下的角色。

“互联网+水泥”——既基于现有企业集团组合体为条件,又完全有别于传统的集团企业结构形式,是催生出跨界的虚实结合的现代轻型化水泥企业组织。

如上文所言,“互联网+水泥”赋予了平台型企业新功能,只是值得我们翘首期待的亮点之一,那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还在于,“互联网+水泥”能够打破沿袭已久的钢筋混凝土一般的传统企业组织架构,使得跨产业的实体与虚拟结合的现代水泥产业组织模式成为现实。

产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水泥企业集团化组织结构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这是无可争议的产业现实,下列行业数据足以为这一判断提供佐证。截止2014年末,产能规模500万吨以上的40余家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占全国总熟料产能的70%,水泥产能占比超过50%。24家上市水泥公司水泥熟料综合销量超过12.31亿吨,同比增长4.33%,高于全国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增速2.5个百分点。前十名水泥企业水泥销量占全国总销量比例为36.42%,较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24家上市公司水泥业务销售收入超过3107亿元,同比增长3.48%,明显高于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在31.73%以上;平均毛利率为23.40%,较2013年提高0.44个百分点,亦高于2014年全国水泥制造行业毛利率16.58%。

然而,也不能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传统水泥企业集团化的弊端,也随着这种组织模式优势的释放而被放大,由初起的小脓包恶化成一个流脓淌血的大病灶,致使企业组织集团化的优势减分不少。

实际状况正是如此,依靠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传统水泥企业集团,只得硬着头皮去绞尽脑汁去谋求规模扩张,但随着技术供给外部化、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以及快速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困局的出现,大企业集团往往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多样性成本增长“压死”、市场过大“撑死”、战线太长“拖死”、现金流阻滞“饿死”的连环陷阱,明知道企业欲发展就要多元化或相关多元化,可受制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局限性约束,也只好眼巴巴看着而无能为力!

东方不亮西方亮,“互联网+水泥”环境下的平台型企业的命运却有所不同。它凭借平台经济的平台价值递增驱动,面向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尤其可以通过核心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多元化战略,促成了水泥企业组织的颠覆性演化,真正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实体与虚拟企业的联结、重规模与轻资产企业的联袂,这样一来左右逢源,才有能力跳出“压死”“撑死”“拖死”“饿死”的死亡陷阱。

除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最直观的效果之外,平台型企业还带动了从业者改变陈旧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素质提高,由此对企业和社会的综合效益的贡献率,则是无法用干巴巴的财务数字去估量的。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指出,“互联网给世界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三个字:‘零距离’,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变成了平台经济”。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再跳跃到平台经济,同为水泥企业集团,传统型与平台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企业功能的不同,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的境遇也自然不同,藏在背后的神奇之手应归功于“互联网+水泥”。

现代水泥产业中平台企业的核心逻辑,是打造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系统,一个可以快速配置资源的生态圈,谁的平台做的最大谁就最强,把互联网思维的去中心化、跨界颠覆、迭代优化等典型特征,在水泥产业中演绎得淋漓尽致、潇洒自如。

“互联网+水泥”释放的巨大能量效应到底有多强?坦率地讲,版主还无法用数据来描述,不过眼下可以预见到的起码有三点:一是催生大物流,如智能化供应链,其市场运作空间比业内人士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如跨界平台型新业态,其产业市场前景广度和深度不容低估;三是组织模式蜕变,如平台型企业组织,轻型化+虚拟化的集团化必然在水泥产业发展中大放异彩。钱德勒曾强调所有企业的成长存在企业战略和组织战略两个变量,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实现程度。从这个视角出发,一大批平台型水泥企业组织的诞生与成长,才是现代水泥产业大战略的担当者,撑起未来现代水泥产业的脊梁。

“互联网+水泥”——既是传统型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但又不同于一般性企业管理升级的新工具,而是水泥产业跨界发展战略的新载体。

“互联网+水泥”概念的提出,业内人士第一习惯性反应是,这回企业管理升级又有了全新的工具,例如电子商务应用、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总之,通过互联网改造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这无疑给迷茫彷徨中的水泥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壮骨剂。实际上,先行的探索者们如海螺、华新、华润等大型企业集团,早已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营销管理水平,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且探索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服务体系,促进技术与管理的升级。

难道“互联网+水泥”仅仅局限是企管工具吗?版主当然不敢苟同。细细想来,“互联网+”中的这“+”,对于水泥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以版主来看,就是意味着“+”跨界,意味着“+”开放,意味着“+”融合,意味着“+”变革,总括起来说意味着“+”创新。站在产业发展战略上、高度上去思考,“互联网+水泥”非但不可与处于低层级的管理工具划等号,而是名符其实的跨界融合开放的大战略,也为水泥产业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还是把心思局限于营销手段的效用工具上,那恐怕是太肤浅了,眼界太过狭窄了,还没有摆脱小农意识呀!

当下,水泥产业不但要把“互联网+水泥”的“怎么互联”先行接通落地,着力点还必须打在“+什么”这个关节点上,用大手笔、大智慧描绘出跨界产业这幅水墨丹青长卷。话说的再直白一些,如果水泥产业不敢跨界发展,“+什么”就会成空洞乏味的泡影;如果不解决好“+什么”,那么“怎么互联”做得再完美,也是招摇过市的花架子。

前面提到了“互联网+水泥”是个开放生态、开放的平台,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水泥产业内外边界逐渐模糊化;跨界平台型企业组织网络的无边界化,既表现为企业之间外部边界逐渐模糊化,也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分工界限逐渐模糊化趋势。一方面,由于客户的关系更紧密,外部资源可以更为轻松的获取,跨界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的事情通过外包整合来完成,通过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来创造价值;另一方面,跨界平台型企业走出去承接外部业务,从而与其他的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总之,跨界平台型企业利用核心资源整合能力,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连接一切资源要素,包括人、物、机构、行业、系统,还有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议与交互、信任关系等,连通信息孤岛,整合市场碎片,突破产业瓶颈,以企业主体的平台构建现代水泥产业平台化。

到了收笔之时,版主记起对于2015年水泥产业新常态将呈现出怎样的一番风景,曾在《老散博客》的上一篇博文中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相信一些读者朋友可能已经浏览过了;如把眼光投向未来的远方,版主以为“互联网+水泥”才是现代水泥产业未来的常态,而其间具有金子般价值的关键词是三个字:平台化。立此存照,待有心者以后验证吧!

在不断的反思中回顾十几年前,传统水泥产业还对互联网经济及其衍生的新商业模式,表现出一副摇头晃脑不屑一顾的样子,认为“虚了吧唧的”,总不如整日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矿石、水泥、工程那样实实在在,甚至被贬斥为是“烧钱”“玩票”、制造泡沫之举。时至今日,当传统水泥产业被现实巨大挑战捉弄得蒙头转向,“互联网+水泥”似救星一般来到了我们的面前,除了给一个真诚而热烈的拥抱之外,还要让它尽情地释放水泥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而这一切一切都源于围绕“互联网+水泥”的理念创新。

▲栏目主持人:吕占斌

猜你喜欢
平台化
微商平台化发展分析
汽车电子ECU下线检测平台化方案的实现
传统媒体影响力的重塑与期刊融合发展之路
海尔“拆墙”
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平台化”过程中的SWOT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平台化建设浅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产业链角色重构与平台化转型
新常态下人才服务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大河报融合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资源整合引领民爆企业迈向“平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