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探秘

2015-07-25 08:48新产经曲风
新产经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强国制造业

文 |《新产经》记者 曲风

揭开“中国制造2025”的神秘面纱,呈现它的核心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中国制造2025”概念后,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一时间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纷纷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介绍、分析、评论、展望,体现出人们对提升中国制造的重视和希望。

“中国制造2025”全称应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目前已经完稿,准备上报国务院,据说要到今年年中才能完成程序正式公布。眼下大家对“中国制造2025”的了解只是来源于有关部门介绍的一鳞半爪,整个纲要看上去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显得有些神秘。为使大家对“中国制造2025”有进一步的了解,本刊编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试图揭开“中国制造2025”的神秘面纱,给大家呈现它的核心内容。

编制背景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为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具体目标为: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业将在2025年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在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会位居第二方阵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最终在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到第一方阵,成为全球真正的制造强国。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认为,虽然与全球制造业强国相比,中国制造还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以及高污染和高能耗等诸多问题,不过,按照正在编制中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可实现既大又强。

重点实施领域

规划重点实施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四大产业领域。

据参与制定工作的相关人士介绍,虽然规划实施重点领域为4个,但每个领域基本为大产业概念,对具体行业有针对性的表述。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对集成电路产业有一个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里面,对机器人、制造技术、芯片、核心软件、基础数据库等又有规划,整个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是一个全面性的战略文件。

一条主线

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四个转变

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方面内容

一是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这五方面内容进行了解释。他说,第一个方面问题是创新驱动,就是要解决中国制造这样一种发展方式,要转到创新驱动发展轨道上,解决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

第二个是要质量为先,也就是说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含义是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二是发展质量和品牌。我们很多人到日本去买马桶盖,但是又发现这是中国制造,制造能力有,但是我们没有品牌,没有被消费者所认可的品牌,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是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我们制造业在全社会能源消耗当中占到70%,制造业的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影响到全局,同时也是通过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来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第四是结构优化。所谓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一般的制造业来看,现在确实存在产能过剩,但是我们的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产业链要提升,我们在全球产业分工当中一直处在低端的位置上,能源消耗、单位增加值所产生的消耗源于我们价值链比较低端。

第五是人才为本,就是说要培育与制造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大量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我想这些方面构成了我们“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全景,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八项战略对策

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一次报告会上对这八项战略对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和出口自创产品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实施,规划最后一部分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税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扶持政策,对制造业领域放开,实施负面清单,减少审批事项,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社会资本进入。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强国制造业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学习强国”礼赞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秦晋争霸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