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产经》记者 黄自昌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实施将使中国制造延续光荣,成就梦想。
在今天的世界上,恐怕没有谁不和中国制造发生关系,没有哪一个角落看不到中国制造。离开中国制造将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审视、挑剔甚至轻蔑的目光也一直紧盯着中国制造,低端、廉价、粗制滥造往往被和中国制造绑定在一起。这既是中国制造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中国制造的尴尬与无奈。它一次次地警示人们,中国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要实现强国之梦,还需继续求索。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表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决定着中国制造能否延续光荣,成就梦想。
从轮船、汽车、工厂装备到纽扣、吸管、笔芯,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日常应用到国防军工,从奥运会到世界杯,“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中国产品遍布全球。有人预测,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国际市场上工业产品的价格可能会翻一番,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供应。
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中国制造业辉煌的背后却是沉重的付出、畸形的结构和较低的回报。整体来看,制造业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而近几年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又在逐渐丧失。
“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现在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现在中国的工业处于中间地带,受到两头挤压。”谈起中国制造,全国政协委员、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认为,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像航天、高铁、核电等,但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十分落后,比如还有完全依赖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等。
中国制造在创造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梦幻般的奇迹之后,面临着新的选择。
可以说,中国制造昔日的荣光来源于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今天要延续光荣,走出困境,就必须设定新的梦想,继续追梦的脚步。这新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是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和有力依托。
放眼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即便是最先进的国家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是不断实现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向着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继续迈进。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一直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在中国制造遇到发展瓶颈后,业内外有识之士频频呼吁,一定要改变目前这种粗放、低效的发展方式,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并给出了明确的路径,那就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而药方就是“转型、升级”。
当然,表姐不是真表姐,其实还是她自己。苏楠估摸着,可能是杨小水不好意思自己讲自己,才虚构了一个“表姐”作外壳。有表姐担着这份虚名,杨小水的讲述显得更肆无忌惮,也把自己写得更深入,更隐私。
不过,“转型、升级”的环境充满了挑战,追赶和超越并不容易。近几年,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热潮,发达国家顺应潮流,纷纷抛出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计划,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调整重获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搞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了“新工业法国”方案。
所有这些国家战略和规划,都是基于工业4.0背景,力图抓住工业4.0带来的机遇。所谓工业4.0,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制造,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与自动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电子信息化,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内容,强调个性和定制化,它的主题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工业4.0是德国首先提出的概念。从总体上看,德国目前处在从3.0到4.0的发展阶段。中国和德国的工业发展还有差距,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这无疑让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中国追赶的努力更加困难。因为,中国制造业在奋力前行,发达国家也在借着产业革命的契机迅速调整和布局,原本就存在于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可能会越来越大。
然而,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产业革命也为中国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让中国有可能避免亦步亦趋的追赶,实现弯道超越,从而缩短追赶的时间和进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工信部很早就提出,要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工信部及质检总局实施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目的是要通过调研确定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提出在2020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
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发表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2014年1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项目提升了规格,变为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等联合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版工业4.0由此开始孕育,中国制造业转型之路突然提速。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这被认为是吹响了中国加速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中国制造2025”作为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计划在这个十年里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基础。“中国制造2025”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
至此,中国制造业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追梦的路径逐渐明晰。
尽管“中国制造2025”的完整方案还没有正式颁布,但敏感而急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已经闻风而动,从“中国制造2025”中看到了方向和机会,纷纷拿出自己的方案,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
早在去年6月,“中国制造2025”还在紧锣密鼓制订当中,珠海市就聘请了机械工业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帮助制订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到去年年底,一系列规划密集出台,其中有《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5-2025)》《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按照部署,珠海将形成“一龙头+两重点+三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在2015-2017年期间,通过实施“十大标志产品”工程、招商选资增量工程、自主创新提升工程、技术改造优化工程、人才引进培育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服务支撑体系工程等系列措施,实现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015年达1900亿元、2016年达2300亿元、2017年达3000亿元的目标。
今年两会前后,“中国制造2025”成为热门话题,各地的落实与配套计划也纷纷出台。
3月12日,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着重对发展机器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进行了规划,未来三年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等。天津市目前已经拥有百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整体产业规模达25亿元,已初步形成武清区、开发区和临港工业区三个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科技园区。
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也制定了“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到2017年黑龙江省要形成1000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
据悉,“中国制造2025”将很快上报国务院,成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业将正式踏上由大到强的追梦之路。我们相信,沿着“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路线图,坚持不懈,奋力前行,中国制造就一定能够延续光荣,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