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期张康之 向玉琼
信息技术正通过网络塑造一个似乎与自然和社会并列的虚拟世界。在这一世界之中,信息流动突破了所有界限,实现了社会的再度脱域化,以至于物理空间距离不再成为政策问题建构权获取的障碍。这一方面使社会问题能够瞬间到达每一个网络终端,在得到广泛关注的条件下转化为政策问题;另一方面,在从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转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意愿表达从网络的任何节点开始,可以自由地进入政策问题建构过程。由此,政策问题不再是既往的地方性问题。
同时,政策问题建构权也呈现为在整个网络空间中的扩散状况,表现出流动性特征。在流动的网络空间中,社会的中心——边缘结构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进入一个“去中心化”过程。社会结构上的“去中心化”将使人从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主性。网络结构中的政策问题建构是由自主的个体来完成的,然而由于网络中的个体处在与他人的共生关系之中,因此是在相互影响和高频互动的状态中开展行动的。在此种条件下,政策问题的建构也将在人的合作行动中展开。
2015年 第6期殷剑峰
通货紧缩指的是主要物价指数(PPI、CPI)的持续下跌。虽然有所谓“好的”通货紧缩(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总供给线外推造成)和“坏的”通货紧缩(主要由总需求萎缩引发)之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通货紧缩都对应于总需求的萎缩和经济的持续衰退。而且,通货紧缩要比通货膨胀更加难以对付,因为许多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通常会因经济中的各种“刚性”(如“流动性陷阱”)而失灵。
当前,我国的PPI已经连续下跌3年,CPI虽保持正增长,但也跌到1%以下。按照一些国际组织和央行的看法,核心CPI的增速连续3个月在1%以下即为事实上的通货紧缩。所以,可以判断,我国经济至少处于“潜在”通货紧缩的状态。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历的通货紧缩相比,目前的“潜在”通货紧缩既有类似的短期和中期原因,突出表现为产能过剩、债务累积、资产价格下跌以及外部传导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同的、更加长期性的因素,如人口老龄化。我们既要有针对通货紧缩短期和中期因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要有应对长期通货紧缩的准备。
2015年 第2期李廉水 程中华 刘军
环境约束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发展道路。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是制造业“新型化”的内涵,在五维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经济指标、科技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在内的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主观赋权,用离差最大化法进行客观赋权。
整体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呈明显的阶梯化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域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的综合能力强,天津、北京和福建较强,海南和河北较弱;中部地区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较强,江西较弱,山西弱;西部地区重庆和四川较强,陕西、广西和内蒙古较弱,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新疆和西藏弱;东北地区辽宁和吉林较强,黑龙江较弱。
2015年 第2期严海蓉 陈航英
农村合作社运动正盛行中国。自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工商登记的农村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10万家,增加到2012年底的68.9万家。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到2014年3月,合作社已经达到106万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合作社法》把合作社定格在“专业”合作社,所谓的“专业农民”定义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二是允许农产品加工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加入合作社。2008年,中央政府就鼓励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生产者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许多准政府机构,包括农业部、中国供销合作社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积极参与推进合作社的培育。
然而时至今日,合作社的发展仍存较大争议。有些人质疑是否应该提倡专业合作社,并对专业合作社发展所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持不同意见;有些人则批评现今大部分合作社都是“假”合作社;还有些人提出应以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综合性农民协会作为仿效对象。这些争论既关乎农村合作社,但又不局限于农村合作社。在强烈支持或批评的背后,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和探寻第三条发展道路的可能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