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新产经》编辑部
马铃薯在当了多年的蔬菜后登堂入室被提升为主粮,牡丹花也要在美丽绽放后用自己的花籽为人类榨油——国家先是频频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又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让许多人疑惑和不解:这是怎么了?
人们会马上想起媒体上频频报道的粮食产量“十一连增”;许多人凭直觉会认为,我们的粮食多得吃也吃不完;在人们的生活中,粮食的位置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粮食连年增产的背后是“丰年缺粮”的现实,而且“丰年缺粮”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因为粮食的需求比粮食的产量增长得更快。
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出现了新变化,体现出新特点,遇到了新问题。粮食经济面临着新常态。
——产不足需成为常态。过去的十余年,只有个别年份粮食产量略高于需求,其他各年都是产不足需。
——主粮净进口成为常态。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主粮的进口量翻倍增长。
——资源约束加剧成为常态。耕地面积不断发出警报,水资源日益短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与人争粮成为常态。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都在急剧增加。
正是为了应对粮食安全的新常态,国家频频发出预警,制定了粮食安全新战略。这是丰年忧思、盛世危言。
惟其如此,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顺应粮食经济的新常态,及时制定政策和策略,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讨论粮食安全新常态,就是希望人们能够熟悉和适应新常态,进而去创造一个更新的常态,使我们国家的粮食经济进入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状态。而通向这个状态的路径就是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