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卞文志
中央推出的力度颇大的减税降费政策,可谓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的重要举措。
为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中央在应对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的诸多宏观调控措施中,近期推出了力度颇大的减税降费政策,该政策可谓是政府为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增长最有力的改革举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会议认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围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促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有利于扩内需、保就业、惠民生,对推动国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升高,产品价格走低,让不少小微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对此,我国政府又着力在为小微企业“减负”上做文章,下功夫。其中,减税降费直接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年10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
为助力小微企业尽快成长,从2015年4月1日起,将已经试点的个人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由一次性纳税改为分期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以激发民间个人投资活力;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单位和个人缴费具体比例由各地在充分考虑提高失业保险待遇、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政策的推出,不仅显示减税降费进入“新常态”,展现了政府对于创业者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坚定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信念。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创业环境将会持续改善,为实现产业调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虽然,减税降费每个月为企业节省的资金有限,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但对于奉行“能省一点是一点”原则的“小本经营”创业者而言,这省下的几千、几万元或许就是“久旱逢甘霖”的救命钱。我们有理由相信,雨露滋润的中华创业沃土,必将托起千千万万创业者的远大理想。
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国内进口高端消费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境外,消费价格的透明化,使消费者不愿支付高额价差,大大影响了国内消费欲望。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因此,此次国务院降低进口关税以及调整消费税的举措,可以预计将明显缩小境内外巨大价差,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
对于确定哪些领域的消费品应该减税,专家认为,服装和化妆品绝大多数都应该可以纳入减税试点,尤其是化妆品应该首先纳入减税试点,箱包类应该约有一半可以纳入。具体的品类确定还需要进一步调研,一般来说国外中档的消费品应该都可以通过减税,让其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这样也会迫使高端消费品进一步降价。另外,增设免税店和增加免税额的举措,也可以将国外免税店的高端消费更多引回国内。目前,允许出境国内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物的政策己在美、韩、日等大多数国家实行,尤其是韩国,市内免税店是其免税业态的最大组成部分。而未来中国的免税政策应同时向国人开放,多元推进免税业务,在国内出境游客居多的主要商业城市发展市内免税店,允许即将出境的国人在市内免税店购物。
由于我国目前以间接税为主,间接税占到整个税收70%以上,所以减税目前主要是针对企业减税,并非个人。对企业减税,主要有两个功效。一是让企业有多余的资金给现有的职工多发一些工资,进而带动消费,或者促进企业增加生产,增大社会供给,所以,减税兼顾了促进消费和带动生产两个功效。二是给企业减轻负担,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创新,实现产品的换代升级,让更多的人参与投资。这样,减税不仅促进消费、增加供给,还可以促进企业创新,从而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对于这点,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采取了4次较大幅度的减税举措,起到了促进消费、带动生产和激发企业创新的多重功效,证明减税是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法宝。
以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降税为例,当时他们推出的减税法案主要是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税收鼓励,增加了对研究和开发行业的税收减免,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企业各类资产的折旧范围,降低资产的折旧年限等。另外还调高资本利得税,对富人在新税制的基础上加收5%的附加税等。这个法案有效推动了美国上世纪80年代经济的发展,1986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5%,是1954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次减税也为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催化剂”,使美国又一次在高新技术领域获得世界领先地位。
税收一向被经济学家视为“经济稳定器”——在经济过热时起到降温作用,在经济低迷时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税收并没有发挥稳定器的作用,而是起到了振荡器的作用。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提前完成任务,倾向于减免税收,造成企业的进一步乐观;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完成税收目标,财税部门又从紧征收,造成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经济难以恢复。有鉴于此,中央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审时度势,施以减税降费“组合拳”,这在时下资本依然稀缺,市场实际利率依然较高的情势下,不可不谓之及时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不仅仅是政府取得收入的最主要形式,还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工具,起到调节总供需、稳定经济发展、调节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合理配置资源等重要作用。政府减税降费并不是一桩赔钱的买卖,各级政府应当充分用好税收“四两拨千斤”的经济杠杆作用,为企业减轻税负,促使经济稳定发展。
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已经出了很多招来应对。纵观之前的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焦点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创业和创新,二是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这需要增加投资。而拉动经济增长其实有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的一大动力。降关税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甚至对国内的一些产业造成冲击,但长远来看则是让利于民,促使流向海外的消费回流,这算的是一本稳增长、惠民生的大账。同时,通过降税促使国内消费升级,引入国外商品的竞争,倒逼制造业升级转型,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也是有好处的。
目前中央政府将减税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结合起来,这是值得赞许的减税举措,希望这样的减税改革路径继续得到深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