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
一直以来,“恋爱”似乎都是爱侣之间的专用名词,但有一位妈妈却认为,和儿女谈恋爱,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而这种亲子间的爱恋,既包含了亲密与眷恋,也融合了欣赏与自省,它与情人之间的爱恋相似,但却更深、更宽、更为自由。基于这种认识,这位妈妈一直在努力跟自己的两个女儿构建这种美妙的关系,而这位令人羡慕的母亲名叫郑如晴,是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她的小女儿,便是在《武媚娘传奇》、《少年四大名捕》等热播剧中有精彩表现的气质女星张钧甯。
好母亲是孩子的氧气
如何做一个母亲?27岁的郑如晴毫无头绪。她自小失母,父亲因政治原因潜逃日本,成长过程中全是寄人篱下的回忆。所以,当在德国慕尼黑做穷学生的她发现自己有身孕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不安,彼时的她只有一个浅浅的梦,那就是兼顾学习、打工和育儿,此外她还暗暗祈祷腹中的孩子是男孩,好让她这个传统的台湾媳妇对夫家有个交代。
可上天送来的却是一个女孩,哦不,是两个。在老大张瀛降生六个月后,郑如晴再次有了身孕。为了方便育儿,她和丈夫搬离了学生宿舍,租住在一栋二战遗留下来的老楼里,那儿曾是伤兵寓所,幽暗的楼道里挂满遗照,每次挺着大肚子抱着长女从楼道里穿过,郑如晴都会重复三个字:“不要怕”,她努力扮演着自己想象中的母亲形象:沉稳勇敢,临危不乱。
在两个女儿相继降生之后,虽然生活艰辛,但郑如晴深深觉得生命被孩子们的笑容照亮了,她默念着“为母则强”,努力调动起智慧来照顾两个女儿:买不起瓶装的婴儿食品,她就仔细研究食品配方,然后把肉、蛋、肝、胡萝卜和蔬菜一起丢进料理机打碎,煮熟后喂给孩子;为了在精神上喂养孩子,她于百忙中翻译了大部头童书《拉拉与我》,每晚雷打不动地给孩子讲故事,把孩子们哄睡后,她便趴在床上为《侨报》刻钢板,刻到手指上满是老茧……
虽然辛苦,但郑如晴一直在努力兼顾育儿与学业。为了挤出听课的时间,她把4岁半的张瀛和不满3岁的张钧甯都送去了学校附近的托儿所,然后在孩子震天的哭声里忍痛离去。可是没几天,老师就告诉郑如晴,张钧甯在幼儿园里一句话都不讲,只是紧紧跟在姐姐后面。老师还暗示郑如晴,张钧甯也许患有自闭症。闻听此言的妈妈紧张极了,开始密切地观察女儿,发现女儿只是过于内向,在陌生的德语环境里过分紧张,所以才闭口不言,她在家跟姐姐吵架的时候对骂的句子可不少呢,虽然那咿咿呀呀的词汇只有姐姐能听得懂。这次事件让郑如晴意识到:对弱小的孩子来讲,妈妈就是全世界,是他们的氧气,如果自己因为学业缺席了孩子们的成长,那么两个女儿在德国度过的童年该是多么凄凉!意识到这点后,郑如晴果断地退了学,开始全心陪伴两个女儿。母亲的专注陪伴让两个孩子感到安心,当时母女三人最喜欢玩的一个游戏是: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感性的老大喜欢展开双臂抒情,说:“妈妈,我爱你有世界那么大!”老二均甯搞不清世界有多大,但一定要压过姐姐:“反正我爱妈妈,就是比你说的还要大!”然后两人会迫不及待地问郑如晴:“妈妈,你呢?”
这是郑如晴最开心的时刻,她会一把搂过孩子们,轻语:“我的爱很小很小,小得只要把你们搂在怀里就很幸福了……”
甜蜜与失望彼此共生
有时候爱需要用礼物来表达,这常常会让手头拮据的郑如晴感到为难。她生长于物资匮乏的年代,认为食物就是最好的礼物,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收到一粒甘仔糖,还常常梦见五花肉。因此她喜欢在特别的日子送食物给孩子们,比如炸鸡腿、维也纳香肠、慕斯蛋糕,可是孩子们不觉得那是礼物,她们更渴望有仪式感的小玩具。在孩子们懂事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姐妹二人郑重地向母亲提出想要一双特大号的圣诞袜做礼物。
孩子的愿望不容辜负,做妈妈的悄悄跑到百货公司转了一圈,看清圣诞袜上挂着的标签后马上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双袜子相当于一家人一周的伙食费!她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自力更生,买回了两块彩色绒布,冒着扎手的危险拼接了大半夜,又缀上亮片,终于缝制出了两双粗糙的“圣诞袜”,趁着孩子醒来前悄悄放在她们的枕边,冒充是圣诞老人的礼物。可是没想到女儿们醒来后大失所望,哭泣着说:“妈咪,圣诞老人送错礼物了,我们要的不是这种圣诞袜……”那一刻,郑如晴就像做错事的小孩,窘迫又自责,幸好大女儿率先做出了妥协,勉强带头接受了那双袜子,让妈妈长舒一口气。
后来一家人辗转回到了台湾,但生活却没有因为回归故里而变得轻松起来。因为第三者的闯入,郑如晴被迫同丈夫离异,此后开始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单身母亲不易,但郑如晴从未想过要阻止女儿跟父亲的家族接触。每逢过年过节,她总是主动将孩子让给前夫的大家族。她希望两个孩子可以有机会享受大家族年节的欢乐气氛;也盼着重男轻女的祖父母能对孩子们多些关怀;她还害怕有一天自己会遭遇不测,因此故意这样安排,这样将来才会有人帮忙看护女儿们。
“受家族疼爱是女儿们的权利,做妈妈的宁愿以整年节日的孤单来交换。”为了这句内心的承诺,郑如晴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触摸灵魂深处的恐惧,她在锣鼓喧天的气氛中独坐家中,品啜着宿命带来的苦涩。这时候她也会对自己寄予了全部感情的亲子爱恋失望,也气自己处理起情感来不够洒脱。
但在失望之余,她竟然发现自己轻松了许多:女儿不在的时候,不必再强装从容淡定,可以缩回如小女孩般的情绪世界。这种奇妙的感受鼓励她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并再次赋予了她逐梦的权利。在德国时她错失了拿学位的机会,二十年过去了,她依然惦念着那个学位,于是便报考了台东大学的硕士班,一鼓作气攻下了牵挂已久的学位。完成这件事之后,母女之间的亲子爱恋也似乎发生了一些质变:如果说从前的关系里更多的是依恋,那么这种依恋已经随着时光的冲刷变得更加理性和自由了。
敲碎做母亲的执着
小女儿张钧甯有严重的起床气,每次她睡醒后坐在床上发脾气,郑如晴就会走上前,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感觉就像在拥抱幼时的自己。不知道从何时起,郑如晴开始喜欢上了跟两个女儿谈论自己的童年,倾吐那悲怆的、孤独的日子里自己遭遇的种种忽视与轻蔑,以及充斥着整个童年时代的无助感受。在这个过程里,她似乎获得了跟童年时代的自己对谈的机会,她悄悄对自己说:你不曾被守候,说不上被疼惜是什么幸福滋味,但是在守候女儿的过程中,你也领悟到施与受同等的快乐。
做母亲的很难不混淆自己的责任界限,正因如此,虽然一直以“开明妈妈”自居,郑如晴偶尔也会插手孩子的决定。大女儿张瀛的理科成绩一直非常糟糕,但却在绘画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郑如晴为女儿的前程劝她考入了台湾大学,但女儿却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天天闹着要退学,母女俩冷战了整整一年;小女儿张钧甯高一时被选为仪仗队队长,从此陶醉于严格的集训中乐不思蜀,做妈妈的自然强烈反对这种耽误学习的活动,为此母女间发生了不少冲突,吵到激烈处,女儿激动地反问:“这是我的人生,还是你的人生?”
女儿的话似一记闷棍,敲醒了做母亲的执着。那一刻郑如晴忽然悟到:所谓母女一场,也许并不意味着母亲要为女儿负责,或许,做母亲的应当借由孩子的生命起步,去寻找那个失落的自我。
“这世间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不完美。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不断修行。‘谈恋爱正是我滋养亲情的妙方。”郑如晴如是说。对于她而言,与女儿们谈恋爱,不仅仅能收获令人羡慕的亲子关系,也能激励双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