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光艳,杜 勤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杨浦 200000)
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张培基散文翻译
——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宁光艳,杜 勤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杨浦 200000)
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在散文翻译特别是中国近现代散文翻译方面颇有建树,其著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张培基先生在散文翻译时注重传达原文包含的美学信息,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翻译美学;张培基;散文翻译
散文翻译美学,通俗来说就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和探讨语际转换中即翻译的美学问题,帮助译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提高语际转换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别能力。散文的自由文体一方面给散文创作留下了发挥空间,使散文风格变化多端,另一方面为散文的翻译设置了重重障碍,不同的语言表达,迥异的文化背景,使得翻译美学的实现更是难能可贵。
张培基先生是中国散文翻译界的泰斗,为中国的散文翻译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将美学思想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的代表人物。其著作《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精选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原著均出自五四以来一些名家之手,书中各篇均为汉英对照,并附详细注释及对原作者的一些必要的简介。中国文学译成外文后向国外介绍的大多是诗歌、小说、戏剧,唯独散文被冷落了,令人感到非常遗憾。优美的散文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准确、通顺 ,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散文翻译更高层次的要求应从美学视角予以审视,张培基先生翻译的散文很优美,句子内容很深刻,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蕴含丰厚的翻译美学底蕴,是张培基先生人生阅历和翻译职业生涯的厚积薄发,全面反映了他老人家的艺术造诣、文学素养、翻译职业理念、人文情怀。本文试举例从美学的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翻译的散文进行探讨。
这里不妨来看一看例子。“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在槐树中间穿过时,好像另走进了一个草木青青的仙境,真正的桃花源。”译文:What’s more, in passing through the locust trees, we often felt as if we had entered a fairyland with lush greenery—a real Shangri-la.文中“桃花源”意即“世外桃源”,指与世隔绝的美好地方,张培基先生借用Shangri-la,把真正的桃花源译为a real Shangri-la。英语Shangri-la一词源出英国作家James Hilton小说Lost Horizon中假想的喜马拉雅山山谷名,常用来表示hidden paradise。张先生不仅译出了原文的韵味,又通过这一词体现了其翻译美学的独到之处。“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译为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其中Art为古词,作“学问、知识”解,和learning、scholarship同义。Art is long 一句见于美国十九世纪诗人Longfellow名著A Psalm of Life,张培基先生借用名著中的句子使得译文不仅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阅读起来充满了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的抒情名篇《背影》,原文作者用的是提炼的语言,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整篇文章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张培基先生在翻译该文时,竭力保留原文情真意切的动人情感,向国外读者传达近代中国文学家的思想情感,使读者领会该文的巨大艺术魅力。文中写道“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译文:In recent years, both father and I have been living an unsettled lif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our family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Father left home to seek a livelihood when young and did achieve quite a few things on his own. To think that he should now be so downcast in old age.张培基先生对一小段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也是对原文的一种充实再创造。原文“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意即“父亲看到家庭破败,一片萧条之景,情不自禁的为之悲伤”,downcast一词用得恰到好处,表现出了父亲的失落悲伤之感,译出了作者的精神实质,用修辞的手法使整个句子在写作手法,表现技巧上颇有生气和韵味,达到了翻译美学的极致境界。
美学翻译,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始终都是翻译家们讨论关注的焦点。张培基先生把美学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他把语篇的神韵及美感摆在首要位置,其次尽可能追求完美地诠释原文的内容、风格及特点。其翻译作品不仅让中国读者为之叹服,也让国外读者为之动容,读起来不像是译作,更像是出自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学家之手,成功传达出原文作者的意境,使译文读者能够结合自身的文化与背景,披文入情,产生丰富的联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让读者欣赏到散文所蕴含的美感。
[1]张培基.英译中国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1987(02).
I046
A
1007-0125(2015)06-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