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 辽宁 沈阳 110000)
纵观整个东北二人转的演出市场,辽宁的传统二人转正戏正在走向一个崩溃的边缘。这一点我们从电视台上就能够看出来,黑龙江省全力推进传统的北派二人转,所以黑龙江有了以二人转为名的比赛“欢乐英雄传”;而吉林省倾尽全省的力量推进自己所研发和推广的谱子戏,所以吉林省有了以二人转为名的“二人转总动员”;辽宁省的电视台基本看不到传统的二人转,取而代之的是某些团队的“二人秀”。
其实在辽宁本土不乏一大批二人转名家,他们都是传统二人转的交替者和更新者,他们经历了二人转的不同时代,但是今天的他们都已经无心于传统二人转。当年辽宁二人转的辉煌,今天已经不复存在,谁能够是下一个撑起辽派二人转辉煌历史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样可以肯定,是谁一手造成了今天的辽宁二人转乃至于整个东北二人转不伦不类的市场,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绿色,更需要还原本质。举个例子来说,现在黑龙江的张野、吉林的小豆豆,包括已经驾鹤西游的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传承人李秀媛老师,还有吴艳秋、朱和平、丁少良、张桂兰、张贵忠、刘江、孔凡奎、包玉梅等唱将,他们都是辽宁二人转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今天我们能够真正看到的演员少之又少。在沈阳的一些剧场里我们带着某种兴致去观看传统二人转,但所看到的是集结了搞笑、魔术、杂技、歌曲、小品、绝活、模仿秀等等在内的演出,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二人转”。如果说一定要唱一段二人转,在辽宁也是有一些演员会唱的,但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他们所演唱的无非是各种选段,长则十几分钟,短则三五分钟,这已经是为数不多的了。在辽宁剧场,能够看到的二人转演出更是少之又少,这不得不让人们陷入沉思。
虽然辽派二人转在宏观上是面临绝迹的,但是在民间还是有一部分演员在坚持表演传统剧目的,只是在辽宁很少能够找到他们的演出场所,换句话说,演员很少能够在辽宁本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大批的民间演员都去了吉林、黑龙江一带。这一部分人在演出地域上的迁移,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黑龙江和吉林适应传统正戏的发展,有一定的市场;第二辽宁本土已经被“二人秀”这种杂耍模式的表演所侵占,基本没有传统正戏演员的生存空间。近些年来,二人转大赛已经基本在东北三省销声匿迹了,这说明传统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迎合辽派二人转的本土风味了。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西、南两派的二人转完全可以独占鳌头,撑起辽派二人转的大旗,但是为什么今天的辽宁二人转变成了“二人秀”的天下?从传统到现代,辽派二人转的转型已经完全被丑化,这不仅仅是辽宁二人转的悲哀,更是二人转历史的悲哀,二人转人的悲哀。二人转的辉煌要源于辽宁,但是二人转的变质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当下,许多二人转演员都开始了走穴生涯,纵观他们的演出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如下规律:第一,正戏演员往北走;第二,搞笑演员往南走;第三,留在辽宁本土的即使不是服务于电视台的,也必然是某专业团体。退一万步说,即使留在了辽宁本土,他们的生存空间也是相当狭窄的。在辽宁二人转发展壮大的今天,一些其他地域的演员还是比较嫉妒其发展的,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辽宁一些所谓的二人转演出市场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许多曾经坚持传统的人开始走向了背信的生涯;第二,从发展的角度讲,辽宁的电视台面向全国,而黑龙江和吉林的电视台面向的仅仅是两个省份的观众,因此,一旦有机会进入辽宁电视台,参演某些以二人转为名的艺术形式,演员的知名度会远远高于参加一些二人转大赛的人;第三,辽宁地处东北三省通向京畿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虽然辽宁属于东北三省,但是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黑龙江和吉林,自然这里的钱也是比较好赚的,古语有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愿意找一个赚钱比较容易的地方。
尽管上述内容发生了转变,但是纵观整个东北二人转,但凡提及这个名词,在欣赏者的思维中,还是要给辽宁二人转“证名”的。虽然在历史上,东北三省的二人转演员都曾经先后进京演出,但是如今能够活跃在人们大脑中的,依旧是那些不伦不类的、假借小品之名来宣扬二人转的表演形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化的辽派二人转要发展壮大,首先一定要杜绝这种对文化的亵渎性演出,这并不是娱乐性的演出项目,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二人转要发展完善,并不是依靠办学校就能万事大吉的,也并不是依靠博物馆就能一劳永逸的,我们要革除弊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二人转回归本原。文化的演绎和传承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填充了耀眼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