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015-07-24 18:30陈天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五位一体生态文明

陈天力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深入分析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提出生态文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以科学制度为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列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五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我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其主要包涵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文化文明等方面。

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1、生态文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过程是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我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深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在遵循思维规律、社会规律、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约束。人类任何严重违背自然客观规律的行为,都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自然客观规律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而我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长期实践,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的。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当代马列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还有很漫长的建设道路,迫切需要正确和完善的理论作为指导。我党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我党在汇聚人类古今中外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当代马列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把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崭新课题摆到党的面前,迫切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回答。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历史性、开创性的人类活动,不断产生和积累着加快中国现代化的新经验,为党依据实践作出合乎规律的理论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此外生态文明构筑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崭新的平台,有利于根据国情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优势。

2、生态文明是统筹四大建设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需要进一步保障。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当今,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普遍遇到了资源、空间、环境质量等自然因素的严重制约。如果按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物质财富的增长将趋向极限甚至倒退,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优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并将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平衡性转化为社会所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多样性。

实现共产主义的精神基础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这都是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纯粹的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条件之一。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将进一步汲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精华,有效促进全社会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的认同和形成。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个体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育,进一步有效约束个体私心和欲望的膨胀,实现既各尽所能快乐的工作,又按需分配享受品质的生活。

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基础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国家完全消亡;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社会职能已经失去阶级性质。这都要求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具有生态素质的理性公民;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以自然生态平衡的理念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和水平。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基础需要进一步统筹。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仍不可忽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并发现乡村的生态优势和生态价值。通过各有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顺势应时,促使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强化乡村生态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统筹城乡均质化、均等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实现共产主义重要前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总结我党在理论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创新工作理论、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四个全面”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确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要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构筑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良好的“生产、生态、生活”环境。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等,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生态意识、引导形成生态行为,积极构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核心。要着力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健康、安全、道德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共享品质生活。

3、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强动力增活力,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生态化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资源有偿、损害赔偿等制度,推动城乡产业互补,文明交融。同时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道德、公平、正义等非市场经济因素调节的制度保障,逐步建立以民生、公共安全、幸福指数等作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努力创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幸福。

4、以科学的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将长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点要以“五个统筹”为基础,着力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规划和基础建设同步进行、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等方面建设,逐步建立城乡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五位一体生态文明
《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刊》:见证刘少奇寻找真理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