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历程:东北抗战14年

2015-07-24 03:17
党史文汇 2015年7期
关键词:抗联抗日抗战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①。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从日寇侵入之日起”,中共即高举抗日大旗,“领导东北人民”②,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揭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光辉的第一页。因此,深入研究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抗战历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具有特别意义。

1931—1933:兴起与挫折

1931—1933年,既是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期,也是中共逐步掌握东北抗战领导权的时期。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错误方针的影响下,十几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东北很快沦为日本殖民地。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九一八事变第二天——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其中指出:“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自己的武装,才是真正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自己的政府(苏维埃政府),才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政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③,从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中共的严正立场,积极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1年11月,马占山领导江桥抗战,震惊中外。次年2月,东北军将领李杜、冯占海等人进军哈尔滨,讨逆抗日。一时间,东北人民抗日热情高涨,各地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以各种形式打击日寇,在东北全境154个县中,93个县有抗日义勇军活动。1932年夏,东北各地义勇军总人数达到30万,一度对日寇在东北的殖民统治造成严重威胁。在领导关系上,各路义勇军各自为战,互不领属,而义勇军将领又以军官、警官和绿林首领居多,著名将领有马占山、李杜、丁超、冯占海、苏炳文、唐聚伍、王凤阁、邓铁梅、苗可秀、孙朝阳等人。由于敌强我弱,义勇军各部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长远的战斗目标,缺乏统一组织与指挥系统,又脱离群众;在军事上,墨守成规,沿用正规军的“阵地战”战术;加之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主义”,拒绝或很少给予支持,各路义勇军很快就被日伪军各个击破。到1933年夏,东北抗日义勇军主力或被敌伪消灭,或告瓦解,其余部大多退入苏联境内。

与此同时,中共逐步走到前台,扛起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大旗,开辟东北抗战的“主战场”和“第二战场”,成为东北抗战的领导力量。一方面,中共领导东北人民积极开展武装反抗日寇的英勇斗争。东北党组织先后派遣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童长荣、李延禄、冯仲云等一批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中开展工作,又派大量干部和党员到农村发动广大群众,创立了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巴彦、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在东满、南满、北满和吉东等地建立抗日游击区④。1933年后,这些地区成为东北抗战的“主战场”。另一方面,在中共领导下,东北各地人民采取多种形式,如罢工、罢课、罢市和游行示威等,反抗日寇的侵略,逐步成为东北抗战的“第二战场”,在日伪后方对其殖民统治造成很大威胁。

就在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时,1932年6月下旬,王明主导下的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北方会议”,认为日本侵略东北是“向反苏战争又前进了一步”,提出“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号召“开展广大群众的保卫无产阶级祖国(苏联)的运动”⑤,要求东北党组织把“反日战争与土地革命密切地联系起来”,并提出一系列“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工运策略,使东北抗战受到很大危害。

1933—1937:联合与高潮

1933—1937年,在中共领导下,东北各路抗日武装逐渐走向联合,东北抗战“主战场”日渐繁荣、“第二战场”逐步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高潮期。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 ⑥,建立东北反日统一战线。这是党在东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第一份重要文件。随后,各地党组织逐步停止实行土地革命的政策,陆续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东北抗战翻开新的一页。

1935年春,在满洲省委领导下起草的《东北人民革命政府纲领(草案)》,明确东北人民革命政府的性质是“抗日救中国的革命政府”,是广大民众选举产生的政府,其任务是领导和组织“民族革命战争,推翻日寇和‘满洲国在东北的统治,收回东北失地,保护中华祖国,争取大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统一”⑦。这成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东北人民抗日运动进入高潮阶段。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出《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六三指示信》。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两份文件的基本思想,是号召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侮,一致抵抗日寇的侵略,推动东北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到1936年初,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四大抗日游击区基本形成,大约50余个县,共建立了十几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以党领导的武装为基础,吸收其他抗日队伍参加,组建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初到1937年11月,东北抗联陆续编成11个军,达3万余人,并逐渐联合,分别组建成了第一、第二、第三路军。

此外,中共对日伪统治区的城乡工作也很重视。九一八事变后,满洲省委从沈阳迁至哈尔滨,直接领导东北抗战的“第二战场”。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满洲省委提出“扩大工农兵士学生革命军官反日统一战线,扩大反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并将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改为《东北民众报》,每期最多发行到800份,在城乡广为传播。1933年5月1日,哈尔滨总工厂工人柴好、电车厂工人杨兆顺和党员张敬山,在哈尔滨火车站伪“满洲国”建国纪念碑上书写“打倒日寇”的大字标语,轰动全市,日伪大为震惊。仅这一年,东北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企业工人就举行27次较大规模的罢工、怠工斗争,参加者达3万余人次,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统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电车工人的两次罢工运动。1935年,在大连活动的中共胶东临时支部领导下,甘井子地区工人进行两次大罢工,参加者约达6000人,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37—1940:重挫与转战

1937—1940年,既是东北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也是东北抗战“第二战场”“主战场”相继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侵占关内大片中国领土,东北抗日斗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为巩固东北这一整个侵略战争的总后方,日本大规模向东北增兵,加之其武装移民等准军事力量,日本在东北实际总兵力不少于100万,他们大力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一方面,竭力加强奴化宣传,企图泯灭人民的反抗意志;另一方面,调动大批军警宪特,对东北党组织和群众抗日组织进行疯狂破坏。由于日伪严密封锁和破坏,“(满洲)省委与各地党组织、抗日武装部队的‘交通断绝”⑧。

首先受到严重冲击的是“第二战场”。1936年1月,中共哈尔滨特委成立后,成为党在日伪统治区的主要领导机关,其工作重心放在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但各地党组织往往“没有独立工作能力”,经常依靠上级指示,而哈尔滨特委地处北满,要领导“如大连这些辽远的地方”,就“有些顾不过来”,无法真正、有效地领导白区对敌斗争⑨。1937年4月,哈尔滨特委书记韩守魁被捕后叛变,日伪军警在哈尔滨、滨绥、滨北各铁路沿线及各大、中城市进行大搜捕,制造“四一五”事件,先后逮捕745人。次年3月,日伪又对伪三江省汤原、依兰、桦川、富锦、勃利等5县及佳木斯市党组织和抗日团体进行大搜捕,是为“三一五”事件,共逮捕365人。经过这两次大逮捕,东北地下党组织损失殆尽,幸存的党员大多转移到抗联和抗日游击区,许多地方党的工作基本中断。

其次受到极大冲击的是“主战场”。由于日伪调集重兵,采用保甲连坐、经济封锁和“三光政策”等残酷手段,并强制推行“集团部落”政策,对东北抗联进行大规模“讨伐”和“扫荡”。仅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日伪警察、自卫团出动“讨伐”达2777次,共约90562人次;若加上伪军独立的“讨伐”行动,这一数字得扩大3倍。总计,东北抗日军被杀死7400名,被俘虏960名,被抓捕1480名,被诱扣2700名,东北抗日武装人数锐减到1300名。⑩在敌我力量过分悬殊的形势下,东北抗战形势日趋艰苦,抗联遭受空前的严重困难和挫折,南满、东满、吉东、北满游击区相继失守。为保存抗日火种,1940年前后,东北党组织在与苏联方面协商后,将剩余的抗联主力陆续转移到苏联境内整训,只留下一些小部队坚持进行抗日游击斗争。

1941—1944:低潮与新路

1941—1944年,既是东北抗战的低潮时期,也是中共继续坚持东北地下抗日斗争,并从北面、南面两个方向开辟东北抗战“新战场”的时期。

在屡遭日伪破坏后,东北一些党、团员和爱国组织成员采取多种形式,坚持开展抗日斗争,最活跃的是三肇地区(肇东、肇州、肇源)和龙江、讷河等地。1941年后,三肇有一些失去与组织联系的中共党员、团员坚持游击斗争,如党员、原抗联独立师二旅五团团长韩立中领导的“地下破坏队”在肇东多次烧毁日伪仓库,捣毁军列,张贴抗日标语。同年7月,抗联第三路军三支队军医兼秘书、中共候补党员王耀钧等人领导成立“北满省委第一执委部”(又称“北满执行部”),发动齐齐哈尔铁路工人和职工家属,进行抗日斗争,后根据抗联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郭铁坚指示,改称“抗日救国会齐齐哈尔分会”,并拟定《反日十大纲领》,主要是搜集和侦察敌情,发展反日会员,开展抗日活动。这一时期,由于缺乏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东北境内虽有一些零星、分散的反日斗争,但总体上较为沉寂。

1940年后,抗联大部入苏整训,于1942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周保中为旅长。他在此前曾组织召开两次“伯力会议”,决定统一东北党组织,先后成立“留X(即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第一个字母)东北党领导干部临时支部”(1941年4月)和“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1942年8月,又称“中共东北党委会”)。在东北党委的领导下,根据“保存实力,逐渐收缩”的原则,抗联加紧整训和改编,并派遣小部队返回东北,开展敌后侦察,发动人民群众,继续进行游击战。据不完全统计,1941年春至1945年8月,共派遣30余支小部队,总人数在300人以上,从北面对日伪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构成一定威胁。

东北抗战受到关内党组织的密切关注和支持。根据中共中央“多线派遣,单线领导”的方针,1936—1945年,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部,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委东北特别支部,冀热辽解放区第四公署,华北局社会部和胶东区党委等多个系统向东北派遣许多党员和干部,从事地下斗争。如1942—1945年,胶东区党委北海地委先后派胡铁桥、李守山等人到哈尔滨,建立松浦、三棵树铁路工厂、江北造船所、鸡鸭公司等4个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胶东北海地委东北工作委员会,胡铁桥任书记,共发展党员40余名。11从1942年起,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多次派遣部队和干部进军东北,于1943年秋建立凌(源)青(龙)绥(中)联合县,这是八路军在东北开辟的首个抗日游击区,成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12,从南面对日伪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构成较大威胁。

1945:拐点与胜利

1945年既是东北抗战的历史“拐点”,也是东北抗战迎来胜利的时刻。这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后,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对日宣战。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东北抗联教导旅加紧军事训练,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的领导,并向东北派遣多支先遣小分队,执行战前侦察和配合苏军作战的任务。

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150万苏军进入东北,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随着苏联出兵东北,中共分3路进军东北:一是中路。中共在东北的地下工作人员积极组织革命武装,打击日伪军,并配合抗联教导旅和关内出关部队,开展建党、建军和建政工作。二是南路。根据中共中央指示,8月13日,冀热辽军区组成“东进工作委员会”,向东北挺进,于8月30日配合苏军攻克战略重镇山海关,占据进入东北的先机,并于9月5日进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沿途受到东北民众热烈欢迎。三是北路。9月初,根据苏军要求,抗联教导旅共300余人分4批返回东北,占领长春、哈尔滨、沈阳等57个战略要点,分别担任各大、中城市城防副司令,控制要害部门,恢复社会治安,并更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成为党在东北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这既促使东北抗战迎来新的历史“拐点”,取得最终胜利,又抢先挺进东北,在战后国共关于东北的角逐中抢占先机,为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创造了历史条件。

注释:

①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

②《对东北局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的修改意见》(1946年7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③《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1年9月19日),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内部资料,1988年,第47—50 页。

④刘庭华:《中国局部抗战史略》,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187页。

⑤《革命危机的增长与北方党的任务》(1932年6月2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

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1933年1月26日),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上册,第41—57页。

⑦《东北人民革命政府纲领(草案)》(1935年3月),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1,内部资料,1989年,第141—145页。

⑧张鸿文等:《东北大事记:1840—1949》下卷,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865页。

⑨《××对于几个城市工作在组织上的意见》(1936年7月),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2,内部资料,1988年,第415—417页。

⑩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1页。

11李述笑:《哈尔滨历史编年:1896—1949》,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印,内部资料,1986年,第287、289、297页。

12邓一民:《热河革命史稿:1919—1955》,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86—197页。

(作者分别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授)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抗联抗日抗战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