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兵
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及筛选过程分析
吴伟兵
目的 研究基因芯片技术对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确定我国孕妇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的常见位点,评价其对于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余江县人民医院愿意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的孕妇1824例,采取孕妇的外周血液进行DNA提取,然后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824例孕妇中共有78例孕妇检测出至少携带有1种可以引起疾患的致病突变,通过对比芯片结果以及验证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结果,发现78例携带者孕妇2次检测结果吻合,吻合率为100%,具有致病突变基因的孕妇的概率为4.28%。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产前筛查工作,整个操作易于进行,可信度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用于预防孕妇生产先天性耳聋患儿,提高生育质量。
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筛选;过程分析
先天性耳聋作为一种重要的先天性缺陷疾患,其严重违背了优生优育的国策,降低了人口的素质,影响了患者以及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而这其中有60%~70%的患者为遗传性耳聋。广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有效提早发现听力障碍儿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残率的目的,可是这种方法无法保证预防效果,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该类患者的出现[1-2]。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该类患儿的出现,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可以有效诊断孕妇生出该类不健康患儿的概率,通过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基因,依据热点筛查结果来制定应对方法。本研究对本院遗传性耳聋进行产前诊断以及筛选过程的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余江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愿意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的孕妇1824例,孕妇年龄23~36周岁,平均年龄为(27.8±1.9)岁,所有孕妇均不包括耳聋孕妇以及耳聋家族史的孕妇。
1.2 方法 使用TAKARA公司生产的PCR试剂盒和Bio-Rad PCR仪器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序。
1.2.1 提取DNA,进行PCR PCR反应扩增结束以后将产物进行95℃变性,5min以后立即进行3min冰浴,然后将产物(一般加入2.5μL)加入到杂交缓冲液中,混合液一并加入到芯片微阵列中去,封好杂交盒进行1h的50℃水浴,然后进行杂交反应,杂交反应完成以后,进行拆开,进行芯片洗涤与干燥,洗好以后置入晶芯LuxScan,进行芯片的扫描工作,采集信号以后,阳性结果得以验证以后需要向夫妇双方进行详细说明,向携带者夫妇讲解存在的风险以及可以应对的方法,必要时对女性配偶相关基因进行全外显子PCR扩增,以便进一步获得资料保证生育不出现意外。
1.2.2 产前诊断 孕妇怀孕17周时进行穿刺,抽取羊水,30mL分为2管,分别进行基因检测以及细胞培养,培养好的细胞再次进行全外显子序列测序,比较2次检测结果,保证检测有效性。
共有78例孕妇检测出至少携带有1种可以引起疾患的致病突变,通过对比芯片结果以及验证PCR测序结果,发现78例携带者孕妇2次检测结果吻合,吻合率为100%,具有致病突变基因的孕妇的概率为4.28%。在这78例携带者孕妇有17例出现919-2A>G位点突变、8例出现2168A>G位点突变、1例出现35delG位点突变、3例出现235delC位点突变、36例出现176dell6位点突变、6例出现299-300delAT位点突变、4例出现538C>T位点突变、1例出现1494C>T位点突变、2例出现1555A>G位点突变。见表1。
表1 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孕妇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情况
耳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易于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先天性耳聋在我国的发生率位于1‰~3‰,广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有效提早发现听力障碍儿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致残率的目的。
使用基于检测技术,整个检测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进行,提取DNA时,使用抗凝剂收集孕妇外周血2mL,按照DNA操作进行DNA提取,注意规范操作防止出现DNA污染(操作是注意戴手套以及口罩,尽可能减少讲话),提取以后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DNA纯度以及含量检测[3-4]。PCR依据TAKARA公司PC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体系配制,使用9组引物分别配制体系检测常见的9个突变位点,然后依据PCR试剂盒建议程序进行PCR反应。杂交反应完成以后,进行拆开,进行芯片洗涤与干燥[5-6]。洗好以后置入晶芯LuxScan,进行芯片的扫描工作,采集信号以后,读取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对于阳性样本需要进行全外显子PCR扩增检测以验证检测结果。阳性结果得以验证以后需要向夫妇双方进行详细说明,向携带者夫妇讲解存在的风险以及可以应对的方法,必要时对女性配偶相关基因进行全外显子PCR扩增,以便进一步获得资料保证生育不出现意外[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产前筛查工作,整个操作易于进行,可信度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用于预防孕妇生产先天性耳聋患儿,提高生育质量。
[1] 刘钢.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9):20-21.
[2] 韩明昱,卢彦平,边旭明,等.213个遗传性耳聋家庭的产前诊断和生育指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2):127-131.
[3] 孙莲花,李磊,王晓雯,等.芯片检测结合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2):991-995.
[4] 杨小红.287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3-5.
[5] 项延包,沈姗姗,林一,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的诊断和产前诊断[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10(3):360-363.
[6] 卢彦平,程静,韩冰,等.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胎儿的21三体综合征筛查的可行性[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6):427-430.
[7] 门美超,薛晋杰,潘乾,等.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诊断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0):1145-1146.
[8] 江凌晓,凌月仙,蔡桂君,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3(3):171-17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e chip techn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hereditary deafness genes, identify common sites of genetic deafness mutations in pregnant women, and to evaluate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genetic deafness practical effect. Methods 1824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willing to accept deafness genes detected maternal peripheral blood taken for DNA extra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using microarray technology to detect hereditary deafness genes. Results A total of 1824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detected 78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carried at least one kind of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can cause disease, and to verify the results by comparing chip PCR sequencing and found 78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carriers of the second test results anastomosis rate was 100%, with a probability of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in genes of pregnant women was 4.28%. Conclusion The gene chip technology for prenatal screening, it is easy to carry out the entire operation, high reliability,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echniques used to prevent pregnant women produce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eafness, improve reproductive quality.
Hereditary deafness; Prenatal diagnosis; Screening; Process analysi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108
江西 335200 余江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吴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