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青
QCC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分析
李丽青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2例,随机均分为2组(n=96)。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QCC组采用QCC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QC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满意度为99.0%,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7.1%和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QCC模式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品管圈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
目前,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治疗冠心病应用比较多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但是如果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再梗、出血、缺血、血栓等,治疗效果则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且近年来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有效避免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有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不仅与所用药物有一定关系,还与介入手术后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有很大的关系[1]。品管圈护理(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模式是在护理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愈发广泛,其在多种不同疾病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都有应用,且效果较好[2]。本研究对接受介入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应用QCC护理模式,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一区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2例(男98例,女9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9.68±4.29)岁,随机分为2组(n=96)。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33例,稳定性心绞痛53例,陈旧性心梗20例,急性心梗8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服务,术后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的表现及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QCC组患者采用QCC护理模式给予护理服务:(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人员为本科室所有从事护理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小组成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并及时记录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小组人员共同解决护理工作中所发现和遇到的问题,针对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主要是总结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如服药依从性、生活习惯、患者治疗的决心和态度、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上述各个方面逐一探讨,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就实施该措施的细节问题进行一步讨论,争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顺利进行;(3)将共同制定的措施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详细记录不同措施的效果,如按照上述措施给予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发现问题,及时记录,由小组人员共同讨论出一种替换或改进的措施,使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服务逐渐完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为再梗、出血、缺血、血栓等。满意情况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由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出评价,共3个档次,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QCC组满意度为
99.0 %,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2 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QC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4%,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临床中冠心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采用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后如果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再梗、出血、缺血、血栓等,治疗效果则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研究表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介入治疗所使用药物有一定关系,术后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服务也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3-4]。传统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比较被动,只是按照以前的经验将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而容易忽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所提供给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相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的效果不明显。QCC护理模式是品管圈护理模式的简称,这种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中的单个医护人员自己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不同,其是通过成立小组的形式,共同对护理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以及可能遇见的问题,共同讨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5-6]。同时在临床实际护理过程中,针对制定的护理措施在实施时所遇到的新的问题,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逐步改进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科学性较高,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也更利于患者接受,同时医护人员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护理能力及知识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使护理服务的质量逐步提高,效果也更加明显。QCC护理模式已在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所应用,周文娟将其应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曹敏将其应用于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李秋萍将其应用于PCI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效果。
本研究中,QCC组患者接受QCC护理模式下总结出来的护理服务,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较接受传统护理的常规组患者更少(P<0.05),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这表明QCC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关注度更高,所采取的措施更有利于患者接受,从而更加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给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QCC模式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月平.SYNTAX积分及其衍生积分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年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2014,9(2):160-164.
[2] 李希玲.QCC模式在控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2):144-146.
[3] 许红梅.QCC护理模式在改善内科慢性疾病患者情绪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83-85.
[4] 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20(5):17-18.
[5] 聂晓敏.大蒜素胶囊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6):2052-2055.
[6] 张大鹏.老年人左主干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29-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68
广东 51015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一区(李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