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摘要:要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有必要科学地认识高校德育评价。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在大学生德育工作系统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基于此,结合大学生特点,探讨德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性,并且提出了一些创新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评价;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85-02
一、前言
我国教育主张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第一要素,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之星、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其整体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与德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学生德育评价可以正确验收高校德育的工作,有效检验德育效率,打下大学生德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坚实基础,有利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政策的执行,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把大学生德育活动引导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
二、关于大学生德育评价的问题
德育评价可谓德育工作的“指明灯”,建立完善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阐述了这一学生的基本权利,并且在第42条中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在学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力。因此构造适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德育评价体系,突破教育评价中的局限,是当下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也是实施大学生德育评价中亟待处理的问题。
1.重视文化素质,轻视思想道德培养
德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独立教育。学生在实践中和在心理上能有自己的经验,就可以将德育知识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获得对德育的彻底理解和真情实感,使德育内容由内而外地成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的一部分。所以学校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更应该大力促进学生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如今在很多高校,作为评价学生学习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德育考核,主要测试的是学生的德育理论成果,却轻视了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的个人道德表现;以一纸单纯的考试成绩为参考,仅简单地观察了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却不考察德育课考核结果的好坏;还有的只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来决定学生是否应该在德育课得高分等。如此行事,最终导致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两种考核的隔离,从而分裂了德育考核体系的完整性。
2.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高校的德育评价方法主要有:等级评定法、加减分评定法、综合测评法,等等,些些都是考核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显而易见,具有可量化、易被学生接受、导向性明显等优势,可是其优势却不见得大于劣势。这类评价方法往往过于侧重学生的知和行,没有过多在意学生的民意,太强调他律,没有看重评价对象的自律。还有就是,此类评价方法正常来说会在每学期的期末开展一次,由于评价周期长,无法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做出及时评价,不能使经常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紧密结合。此类评价方法只是把目光放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结果上,在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太侧重评价的总结,忽视了评价的形成,未能把教育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每个学期评价工作得出的结果也不能快速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的优缺点,没有明确的对未来的努力方向。
3.重视成绩,轻视能力和态度
一些高校特别喜欢将评价的结果与奖学金等奖惩机制相结合,把德育考核的框架建立在评优评奖之上,导致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德育考核的分数,仅仅为了一个好看的数字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具体作用。这扭曲了德育评价本身的意义,与素质教育本身也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德育评价的结果,学校往往采用公布分数、排名次等方法,处理方式过于草率,也难以发挥德育评价的教育导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能力的提升。
4.重视现实,轻视发展潜能
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缺乏创新。面对性格迥异的各种学生,学校还是以简单粗暴的教师板书学生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也不能登大雅之堂,教学环境可以说是十分单凋乏味。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在面对道德教育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逆反心理。
三、关于大学生德育评价的创新
1.强调个性发展
澳大利亚一所小学每天学生点名就像做游戏一样,教师不仅要求大家随意答“到”,还有一个“苛刻”的要求,就是每个人不能和前面一个的回答一样,于是,哼唷哟嗨呵哈吧啦,鸡鸣狗吠狼嚎等等各种奇葩的答“到”方式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们感到无比的有趣。小学尚且做到如此,那么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是一样,当代的天之骄子大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其个性的发展。当代学者王元化先生认为,当年五四运动之所以意义深重,是因为其最大成就不是提出了科学和民主,而是其张扬了个性解放的大旗,挑战了中国儒家传统轻视个性的信念,引发了民族的觉醒。
2.综合考评
大学生德育考核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的一条途径。考核不单单包括对大学生的学习方面的评价,还含有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评价。德育理论考试的分数,这个简单的数字已经不足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的唯一标准,我国高校还必须增设学生在校期间担任的干部、参加过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分项目。在对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考核时,如果高校一直采用定性思维,那么大学生的创意也无法得到一定的发挥。所以要求高校逐渐转变观念,更多地由定性评价转到定量评价,一改往日对个人进行印象的主观定性评价,而侧重从多方位、多角度定量地评价学生。德育的综合评价对个人和学校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并为高等教育的评价提供了依据,综合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认可,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的态度。
3.提供导向
作为大学生德育考核的一个重要功能,导向作用是指让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所期望的良好方向发展,充满正能量。学校在对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中,若想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就不得不重视教师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最大,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可以尝试着每天自我反省或者每天要求自己做到一些正确的事情,比如:教师每天进教室之前可以先检查卫生,若发现教室存在垃圾,可以自己先把垃圾捡起来或扫进垃圾桶里,然后以第一视角来告诫学生应该爱护环境。所以,教师在提供导向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进行激励
激励,在德育考核中同样也是鼓励学生的重要方法。在心理学中,激励又被称为期望理论,就是指一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力量,它往往等于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之积。道德教育是使大学生拥有正确行为规范的准则,所以其考核与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学生干部竞选、就业推荐等方面密不可分,牵连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大学生对德育的学习。我国高校应当科学而严格地进行德育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依据,对于评价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资鼓励,对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评价结果一旦公布,在德育这门课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会有所成就,便激励自己继续努力;而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也将激励自己迎头赶上。如此一来,整个学校集体也将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激励的手段也不局限于奖学金等利益关系,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正面教材,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进行启迪。在平常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影视资料等为学生展现出一些激励人们不断成长的真实事例。比如:学校可以在每周五快放双休假的时候定时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节目,每次播放不同的获奖人物,每次播放的主题都与人物相关,并且每次都要求更换新的主张。在这样充满正能量的电视节目中,学生可以亲切地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下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中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终身受益的知识。
5.知行统一
大学生德育评价的各种形式应该统一组织,相互联系,协调互补,科学管理,避免知行脱节,充分体现德育评价的本质。同时大学生的德育评价结果是对各种评价结果的整合,知行统一,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德育评价的发展。德育是要将教育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知、情、意、行反映出来,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要听其言,观其行,学生的德育评价成绩,要与学生的平时表现联系起来,比如“政治理论学习…集体活动”“文明礼貌…‘社会实践勤奋节俭”等,在结合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此全面推进高校道德教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