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2015-07-23 02:38吴朝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学生管理新媒体

吴朝军

摘要:通过对新媒体及其特征的分析,针对高校学生工作出现的新挑战,探索应用新媒体解决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问题,推动学生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学生管理;新媒体;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04-02

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95后大学生的全面入学,高等院校迎来学生工作的新一轮转变。高校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网络普及化发展的趋势,高校学生工作迎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创新工作模式,构建符合新时代高校发展方向和95后学生个性特点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新媒体的涵义及特征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一是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传播。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加上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对用户的全覆盖,并实现用户与信息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全天候实时互动和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二是海量性与共享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全世界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海量信息库,网络上的信息量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多。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在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共享网络中的信息,满足自身需求。三是多媒体与超文本。新媒体具有多媒体的特征,传递的信息资源不仅是文字、图片,还包括声音、视频、动画等。不同的信息资源之间通过彼此共有的信息形成信息块,不同的存储空间实现链接,获取更多有关联的信息。四是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所需的资源。同样在互联网中有共同需求或者对特定信息和特定话题交流与共享需求的用户之间,可以形成群体,实现群体内信息的发布、交换和获取。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与高校学生工作相结合,以互联网和通讯技术为载体,以全新的媒体交互模式为手段,将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工作面对的挑战,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大学生、学生工作者全天候联系,实现对大学生全时段的教育培养。

二、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1.学生人数持续增加

历经数年扩招,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动辄上万,但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没有同比例增加。按照教育部2006年9月1日颁布并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多数高校在实际操作中,考虑管理现状和成本核算,没有完全遵照规定执行,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一般远超200人。过多的学生数量极易造成管理的疏漏,形成管理的真空。

2.管理范围不断扩大

教育部[2006]24号文件中高校学生管理中各类人员分工明确、各有所专,许多高校执行中却是多种角色重合。工作范围既包括学生的日常管理,也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既要管好学生学习和活动,也要完成学生的思政、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过于繁杂的管理范围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实际效果。特别在当前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学生工作者管理责任加重。

3.学生个性特点鲜明

95后大学生有明显的优点,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新事物接受快;独立自信,敢于竞争,勇于表现自我;思想早熟,维权意识强;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孤独寂寞,内心空虚;心理抗挫能力弱,辨别能力不强。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才能赢得95后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新一代学生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管理模式的调整要求。

4.社会思想波动严重

当前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观点和思潮的碰撞对原有的思想体系形成巨大冲击,特别是对没有形成完整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借助于新的技术、新的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各种社会问题、思想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弥散到校园内每个学生。学生工作者面对新思想、新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新变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形成心理重压。

5.新技术发展迅猛

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形成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一方面,高校完成了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完成大量基础性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平台的使用产生新的管理问题。95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热衷于运用新技术、新软件,甚至达到痴迷程度,网络在线的时间超过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时间,这对学生工作者提出全新要求,特别是对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面对高校学生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必将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工具、新手段,是创新学生工作的新机遇。应用新媒体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困境,更能够让学生工作者真正实现面对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实现和学生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目标。

1.明确应用新媒体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应该把新媒体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贯穿每一位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及学生工作的特点,对学生工作者加强对新媒体应用的指导和培训,引导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学习新媒体、应用新媒体。高校学生部门的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实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目标。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掌握新媒体、应用新媒体,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更是创新高校学生I作的必由之路。应用新媒体,建设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新阵地。

2.构建符合高校学生管理特点的新媒体体系

高校学生管理新媒体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充分利用网络公共媒体平台的基础上,高校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媒体体系,建立基于学校层面、部门层面、个人层面的三级结构,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在学校层面,建设公共信息发布与反馈的新媒体环境,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高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学生工作部门从学工的角度,建设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及一日常规管理的新媒体环境;学工部门的每一个管理者从自身管理的实际,建设符合工作特点的新媒体环境。根据新媒体的特征,建设相应的媒体内容,避免简单的说教形成的负面效果。

3.建立学生与高校新媒体体系的联系

高校网络的建设、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级各类新媒体体系的构建,为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提供了软硬件保障。高校学生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依靠各类学生组织的具体工作,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到新媒体体系中,如建各类学生管理的QQ群、飞信群、加入微信、加入微博关注等,让每个学生关注学校的实时动态,实现与学生工作者的实时互动,构建高校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4.强化新媒体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新阵地的作用

利用新媒体在多媒体、超文本和共享性方面的特征,拓宽对学生的教育途径。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类似于公开课等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接受名师名人的教育指导,并开辟专门的交流空间,为同学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建立完整的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及时向在校大学生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公开,使问题解于萌芽。增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各类信息,实现及时沟通,是新时代大学生的管理趋势。

5.运用新媒体实现对大学生的分类管理

网络已成为95后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会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共享信息,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网络表达内心想法。学生管理部门应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运用新媒体建设符合学生需要的体系。针对学生群体化的需求,建设具有学生管理特色、学生生活特点的新媒体平台,如班级群体、院系群体、助理辅导员群体、学生党员群体、讨论小组群体等具有显著群体特征的QQ群、飞信群、微信好友等,在特定群体中实现平等交流,了解学生各类需求和共性特点,加强对特定群体学生的管理和疏导。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过去多数是隐藏在学生的内心,不容易被察觉的。在新媒体环境下,许多学生会在网络中通过新媒体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工作者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就是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关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当今时代,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色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学生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出现对问题的极端看法或者对自我的完全封闭,运用新媒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立一对一交流平台,实现一对一沟通、交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解决了学生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学生管理新媒体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